孙丽红(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大安 131304)
浅谈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及心理护理
孙丽红
(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大安 131304)
【摘要】研究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方法。针对在上级医院进修期间所收集的15例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并加以心理护理,增加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心理护理大大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使心理护理在无痛性心肌梗死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老年人;无痛性;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常遇到部分老年患者无胸痛症状甚至无症状,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发展迅速,整个过程均无特征性疼痛,易被临床医师,护士忽视,漏诊而耽误治疗。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我国老年人已经超过一亿多人,而心肌梗死病死率慢慢呈上升比例夺去了老年人的生命,及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对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摆在医疗及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1 一般资料: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研究15例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在65~75岁,平均为70岁,男12例,女性3例。职业,体力劳动者10例,脑力劳动者5例。
1.2 诊断标准:按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①无胸痛者有符合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态变化。②心电图中连续有2个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 mV,胸前导联≥0.3 mV,或连续2个导联ST压低≥0.2 mV及T波倒置持续24 h,③动态观察过程中血清心肌酶谱升高。
1.3 临床病因:调查统计9例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占病例总数的60%。3例患者有高血糖,占病例总数的20%,心血管疾病阳性家族史3例,占病例总数的20%。其中吸烟的3例,占病例总数的20%,每日酗酒的3例,占病例总数的20%,老年男性占明显比例。尼古丁可在身体内形成多种毒素,严重损伤血管从而导致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因此戒烟至关重要。老年人多为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轻来轻去的不舒服不放在心上,有的还要照顾留守的孙辈,也是发病的原因。
1.4 临床特点:①老年人对痛不明感,感觉迟钝。易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②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因植物神经受损害,对疼痛不敏感,易发生心肌梗死。③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隐形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经心电图检查为无痛性心肌梗死。④部分患者表现为手脚麻木,手臂酸痛,头痛误认为“上感”症状,这类患者如有心血管病史应引起注意。⑤部分患者自己否认有冠心病史,通过护士心理护理和书写护理记录可以了解高血压,糖尿病史及家族史,确认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⑥9例,占病例总数的60%表现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没有 出现心肌梗死的危及表现,但心电图检查可见病理性Q波,多表现为下壁及间壁的心肌梗死,因下壁是一支血管供应血液,所以梗死的机会多。病例中80%表现为下壁心肌梗死。
1.5 心电图表现: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可能缺乏典型的心肌梗死改变,应特别注意心电图动态变化,必要时可做辅助检查,如血清酶升高,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血沉加快等改变,可早期定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多见的并发症,也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多发生在10~48 h,易合并心律失常。所以监护人员应特别注意,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及早抢救治疗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如发现多发,多源性或R波骑跨T波之上都要警惕是心脏的器质性改变,对心脑肾脏等影响很大而且危及生命,应特别注意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除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外,还应进行心理护理。
2.1 急性期包括亚急性期的心理护理:心电图表现为ST段僵直,斜升抬高,甚至呈单线曲线,R波升支切迹,并有高大的T波到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开始到倒置的T波逐渐恢复到正常,或恒定的T波倒置。这一时期,部分患者不相信自己得了心肌梗死,觉得这种病离自己很远,同时这一时期患者心理反应特别剧烈,情绪紧张,害怕,当接受自己得了心肌梗死后,又害怕得了不治之症,又不知道自己怎样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护士应耐心细致的解释患者疑虑,并对疾病进行必要的宣传,告诉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肌梗死治愈率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患者正确认知心肌梗死并配合治疗。另外,护士优雅的举止,精确娴熟的操作,都可以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对自身情况的密切了解,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视患者如亲人,为患者安全的过渡稳定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2 陈旧期的心理护理:心电图表现为残存异常的Q波,T波可能已恢复或呈恒定的T波倒置。这一阶段,患者心绪平稳转向对预后担心焦虑,期望早日恢复康复。这一阶段应增强患者自信心,消除顾虑,告诉患者已经度过危险期,鼓励患者做好漫长的康复训练阶段。部分老年人,尤其是经济条件好的,社会地位高的及家庭地位较优越的,会认为病重,一切依赖医护人员或家人的心理,不愿意活动,对此类患者应实事求是地讲解病情演变,告诉他不活动不利于心功能恢复,甚至引起静脉血栓,应鼓励其活动,并讲解怎样活动及活动量多少;对于“无所谓”的态度,应告诉他不能盲目乐观,自信,不能任意活动,引起不良后果,反复讲明心肌梗死的有关常识,劝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时间。
综合上述,对于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及时掌握心理需求,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应主动察觉到心肌梗死患者的需要,要针对知识水平采取易于患者接受的沟通方式,注意护理中患者的细节变化,使患者内心产生归属感,不在感觉在医院治疗有孤独感,恐惧感觉,从而积极配合治疗。②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多数老年患者,在入院治疗时都会有紧张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接待,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为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身病情能有很好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③加强患者的心理沟通。老年人住院期间常有孤独无价值感,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断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尊重与关爱,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患者的郁闷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自己的疾病,提高治愈的信心。④心理护理还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医师所讲的道理和比喻是浅显的,也应有科学根据,切不了瞎说一气,作不近情理的夸张或故弄玄虚,使患者误认为是骗术。所谓艺术性是指医师在心理治疗同时要有针对性的选用指导语言,不搞长篇大论,言语要生动,活泼,风趣,内容要严肃。
老年人因为痛觉不明显,反应降低,所以患者失常缺乏特有的疼痛症状,临床表现与中年人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很不典型,因此容易误诊,影响治疗和愈后,所以对待老年人患者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做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以便诊断,一旦诊断,除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应对他们进行引导,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反应,做好不同的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够客服消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为患者出院后重返社会,缩短住院时间,保持健康的心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艳,焦守凤,张旭娟.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56-5157.
[2]刘金艳.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4(4):35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