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经》之消瘅

2016-01-30 16:46王庆华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病因病机涵义论治

王庆华 郭 宏(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3)



浅析《内经》之消瘅

王庆华 郭 宏
(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3)

【摘要】通过查阅、整理各类相关消瘅的医籍,以《黄帝内经》对消瘅的认识为蓝本,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探讨消瘅的涵义、病因病机、论治等,提出了消瘅与现代糖尿病及甲亢等疾病之间的关系:消瘅可以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期,也可能是甲亢或其他疾病。

【关键词】消瘅;黄帝内经;涵义;病因病机;论治;辨析

消瘅的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关于消瘅的论述,进行了相应的阐发,对其涵义、病因病机作了不同的注脚和拓宽,治疗上“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故而对现代中医相关疾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本文在遵从原始版本《内经》初旨基础上,结合历代医著医论,对消瘅之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作一总结,并探求古代疾病与现代某些疾病之间的关系[1-2]。

1 涵 义

有关消瘅的涵义后世注释,其内涵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差异。如金元时期的《儒门事亲》“消瘅为众消的总称”、张景岳认为消瘅消中者,即后世所称的三消证;清代薛雪及许多医家亦持此说,即消瘅是指后世的三消证。张景岳于《类经》又指出消瘅脉象为微小,为肝肾之脉,根据病位来界定,肝肾在下焦,可称为下消。

唐代王冰解释,多饮数溲谓热中,多食数溲谓之消中,依王冰解说,从脉象诊断微小脉者,素有五脏虚弱而气血不足,是本病的易患群体;张景岳《类经》指出消瘅出现脏腑微小之脉,是由于气血内耗而虚衰,主要指寸口弱脉;清代薛雪与张景岳观点基本一致,微小脉为血脉枯少易发消瘅,而体态消瘦。结合《金匮要略》“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笔者认为由于脉象描述的主观性与模糊性,对于本病脉象阐释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微小脉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参考。

清·罗美《内经博议》所指肥贵人食膏粱甘脆所致的消瘅,现代肥胖之人产生胰岛素抵抗发展成糖尿病,《皇帝内经太素》云“五气之溢,名曰脾瘅……转为消渴”之消渴,《甲乙经》作消瘅,此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而致的疾病,亦与2型糖尿病相近,而由于病因病机等不同,罗美强调此类消瘅与内热消中之消瘅不同,因此临床疾病及其进展亦应有所区别。

2 病因病机

以《内经》的认识为出发点,结合历代医家的研究,外淫、五脏柔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饮酒及房劳等是消瘅的病因基本,本虚标实,包括邪热内蕴、气阻血枯及脏气阴阳偏衰等为基本病机,现就此作一探讨。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肥胖富贵者平素饮食上过于厚味,内热中生,导致本病,《类经》进一步指出饮食偏嗜厚味之肥胖人群,饮食失节,加重中焦运化失常,蕴热伤阴,易患本病。《灵枢·五变》言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本藏》详述了心、肝、脾、肺、肾脏腑脆弱之人,易发本病;《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凡治消瘅、仆击,……则暴忧之病也”,《灵枢·五变》进而解释善消瘅者,因其人体质素弱,又性刚多怒,加重脏腑虚弱,“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

《灵枢节注类编》对消瘅五脏脉微小的病机作如下注释:“心脉微小……心火下陷土中,善能消食,而肌肉消瘦,为消瘅之病也;肺脉微小者,精亦耗矣,故为消瘅;肝脉微小……饮多成瘅,瘅者,水郁成热也;脾脉微小……气虚不能化津,消渴而成瘅也;肾脉微小……肾水涸而成消瘅矣;……小者,血气皆少”,分别指出心、肺、肝、脾、肾虚病消瘅的病机,内热消水消食,耗气血伤阴津,脉象上主气血不足。发为消瘅”,内热加之外邪相搏,可加重内热消烁阴液。日·丹波元简《灵枢识》引马莳之言:血液枯燥可病消瘅。林佩琴认为消瘅脉微小,症多阳虚,而火多假火”。综上说明本病本(气、血、阴、阳)虚内热,或外因加之以成。

3 论 治

3.1 治则:《灵枢·师传》谓:“夫中热消瘅则便寒”,明确了消瘅内热治以寒的治疗原则,历代医家医著均依从其内热的病机,主张予以寒凉之品以清内热,纠正机体的热性之偏。如《医经原旨》说明消瘅之因内热而善饥渴、日消瘦也,所以治疗用药上以寒凉为宜。但涉及具体治疗用药,当据病情轻重,掌握四诊资料,灵活辨治不可拘泥,而施以相应的各种疗法。

3.2 治疗诸法及预后:《素问·奇病论》提出消渴的治疗方法:“转为消渴,治之以兰,兰除陈气”。可在消渴病的现代临床初期,据脾胃运化失利的特点,治之以“兰”等有关中药,理气化湿和中,防止疾病转变、发展,而在疾病的中后期,可在基本治疗基础上,也可采用本法进行中药加减治疗。《素问·腹中论》言热中消中,如少食肥甘厚味,禁止石类药物治疗等加重机体消耗之品[3-5]。

张仲景或从肺胃肾、或从气虚血瘀肝郁等论治消渴,为后世三消论治等多种治疗用药奠定了基础,其中白虎人参汤、肾气丸等方剂为当代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及经典用药。隋代是《诸病源候论》是比较早地记录了饮食、运动、药物相互配合来防治消渴病,为现代糖尿病的临床综合疗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素问·通评虚实论》谓:“消瘅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说明本病邪热内蓄,脉象实大,为顺,故可治;脉悬小且无和缓之象,正气已衰,邪气蕴实,故不可治也,从脉象上说明了本病的顺逆预后[6]。

4 概念的辨析

据《内经》所言及古今医家的观点,总结消瘅的症状主要包括体形消瘦、口渴多饮、多食善饥,面色黯淡无光,乏力神疲,脉微小、弱,或小便频数等;病因包括外淫、脏腑柔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饮酒及房劳等,病机本虚标实,包括气阻血枯及脏气阴阳偏衰等。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现代临床,消瘅可以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期,也可能是甲亢或其他疾病。治疗可施以滋阴血清内热等方法方药,同时根据现代临床疾病的不同分期辨证,可予以调气、通络等法而“随证治之”。旨在说明此人五脏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引起的在脉象上表现为,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5-98.

[2]萧国钢.儒门事亲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407.

[3]张景岳.类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762-818.

[4]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0.

[5]李克光,郑孝昌.皇帝内经太素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39.

[6]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70-82.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183-02

猜你喜欢
病因病机涵义论治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我的仙人掌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探究《说文》省形的真实涵义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我对国防教育的涵义的理解
财务失败涵义、原因
中医论治老年颤证的临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