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1203)
杨奕望 戎倩雯1 王一凡1 石 璐1△
·医林人物·
海派名医程门雪的中医教育思想与启示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杨奕望戎倩雯1王一凡1石璐1△
摘要:程门雪是近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学家,师承汪莲石、丁甘仁等大家,融汇新安、海派二大医学精髓。1928年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务长,编写中医教材,主持全校教务。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程门雪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中医教学上,他倡导对中医继承狠下功夫,学术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论,重视学生中医学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启迪思维,学以致用,培养出一大批中医杰出人才。程门雪院长的教学思想,迄今仍对中医药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海派中医新安医学程门雪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教育
程门雪(1902- 1972年),近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学家。又名振辉,字九如,号壶公等,江西婺源人(婺源古属黄山南麓的徽州地区,为新安所辖)。程家书香门第,祖父世炘、父亲伯仪皆有诗名。程门雪六岁开蒙,随宿儒吴国昌先生研习四书五经、诗词赋曲,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后经程氏族老程有绳(号良书)推荐[1],15岁只身抵沪,投师新安婺源籍名医汪莲石(1848- 1925年)。汪氏宗尚伤寒学派,善用经方,服膺清代舒驰远《伤寒集注》;悬壶申城,名闻遐迩,是时诸多名医如恽铁樵、丁甘仁等都求教其门下。程门雪秉性聪颖,初涉医门即得汪莲石先生口授心传,学验俱进。后经古稀之年的汪师介绍,程氏又拜师孟河名医丁甘仁(1865- 1926年)。丁氏崇奉伤寒,信从叶天士、薛生白温病学说,用药以平淡、轻巧见长。1916年,丁甘仁创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程门雪入学就读,成为该校首届学生。1921年,程门雪以优异成绩毕业,留学校附院广益中医院担任医员[2]。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教学实践
1926年,程门雪回到母校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讲授《金匮》;次年底,担任中国医学院教授。后应同窗好友丁济万(1903- 1963年)聘邀,1928年9月,程门雪出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务长兼沪南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主持全校教务。1929年8月,第二次全国中医学校教材编辑会议在上海召开,程氏作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代表与会,9所中医学校就采用学说的标准、学制年限、学习科目、学科内容、学时分配和比例、教材体例等问题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返回学校后,他积极开展课程改进和教材编写,形成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32年1月改名为私立上海中医学院)开办以来第一套自行编写较为完整的中医药教材。
程门雪亲力亲为,编写《伤寒论歌诀》、《妇科讲义》、《诊断学》等课本;代表作《金匮篇解》即源自《金匮讲义》和《杂病讲义》,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私立上海中医学院、中国医学院、中华国医专科学校等校作为教材,经程氏本人、黄文东、朱霖生、管理平、何时希等执鞭,沿用二十多年[3]。此外,他又编著《妇科摘要歌诀》、《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藏心方歌诀》、《妇女经带胎产歌诀》等,这些歌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成为中医学习的门径。这一时期的教学实践,为程门雪新中国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深厚积淀。例如当代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1932年亲手抄录的《读医抄本拾遗》,还保存着“今殆绝迹”的程氏所编之《妇科学》讲义[4]。1935年,程氏在上海西门路自设诊所,专注临床,医名蜚声沪上。他深研叶天士温热理论,1935年评注《叶案存真》,1944年校注《未刻本叶氏医案》。
新中国中医教育的开拓耕耘
新中国诞生后,中医教育事业百废待兴。1956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建立我国四所最早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程门雪任命为上海中医学院院长,同时担任上海中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中医组组长,等。1956年,当选第二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后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
1.继承为本,旨在发扬
新中国中医院校的办学、高级中医人才的培养、传统中医药的振兴,都是前所未有的难题,程门雪院长殚精竭虑为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拓荒、耕耘。面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程氏热切期望出现新的提高和创见,认为中医现代化研究需要有中医特色思路,更应有中医自己的研究方法。
程门雪院长提出办校方针:“学习中医首先要做好继承,没有在继承上狠下功夫,就谈不上整理发扬,继承是发扬的基础,发扬是继承的目的。”[5]程氏主张:“中医的发展首先还得老老实实地做好继承工作,继承要求全面,要求系统,要求分析,要求实践,只有在全面、系统、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才具备发扬的条件。”[5]而发扬包括多种含义,用现代科学手段加以整理提高当然是发扬;在中医学自身学术范围内创立新见解,发现新内容,同样是发扬;中西医结合,彼此取长补短,创立新的理论和方法,也是发扬。程门雪院长倡导的中医药办校方针及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等观点,反思当前的中医教育状况,仍然极具现实意义。
2.兼收并蓄,融汇古今
程门雪的医学,源出新安、海派二大学术精髓,君子从时,潇洒应对。如程门雪点校《叶案存真·噎隔反胃》一则医案的评语:“治病须应付环境,一法不效,另寻别法,纵有极妙理论,倘一服而剧,只能束之高阁,必求药与症安,决不可刻舟求剑也。”[6]面对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全新环境,程门雪院长在1961~1962年间主持“近代中医学术报告会”10余次,兼容并包,邀请上海中医名家传授各家流派学术经验,推进了中医界的百家争鸣。在中医教学上,程氏主张把伤寒和温病对热病证治的理论统一起来,便于学生理解与临床诊治。认为:“伤寒由经入腑入脏,由表及里,与温病由上而下,并没有很多区别。我主张两者可以合起来讲,可以用于一个病人身上,我们不能把六经和营卫气血分得太死,不要太拘泥。”[7]20世纪60年代,他为“上海市西医在职学习中医研究班”授课:“讲《伤寒》必须研究《温病》,学《温病》必须在《伤寒》的基础上来进行……认真做到如此,才能胸有成竹而无成见。”[8]程门雪兼收并蓄、不拘门户之见,主张“要从诸家入,而复从诸家出,取其精华,融一炉冶”。他的教学理念,一直深刻影响着上海中医学院乃至全国中医院校的发展、进步。
3.重视基础,学以致用
日常教学中,程门雪院长尤其重视中医学基本功的教学与培养。为此,组织学校众多专家全力以赴,拟定“三基”训练文本,在全国中医院校产生广泛影响。他深入教学第一线,与师生紧密接触。每每往返于各教室、教研室,与老师讨论教学问题、质疑问难,指导授课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又屡屡奔波于各宿舍、食堂,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情况,嘘寒问暖。还经常参加学生各项活动,多次进行讲课,如《程门雪院长对学院各年级学生的讲话》、《程门雪院长在教学、医疗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等[9]。1962年,他为本校63届同学作学术报告,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厘正纠偏:“今人将百合病删去不讲,淮麦甘枣认为是妇科方,对教学来讲,都是损失,今后必须加以矫正。”[10]对于外地、外校的中医学子,程门雪也从无保留、倾囊相授。如当今重庆市名医吴昌培主任,青年时期曾对《金匮》“痉湿暍病脉证治篇”中“一物瓜蒂汤主之”条文存疑,来函求教。程门雪亲笔回信,含英咀华,耐心给予指点[11]。
他要求学生研读经典医著,随师临诊抄方,书写脉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亲自教学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为例,毕业的学生一般都能治病,也因为每周写一篇医论或医案,故下笔能写脉案,从而也能作论文[12]。1965年3月至6月,程门雪等带领上海市第二批农村巡回医疗队,在上海县梅陇和七一两个公社,面向农村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医疗服务。这让程院长对中医药教学有了更为深切的感悟:“我们要教真实的东西、过硬的东西;检查一下现在的中医学教材中,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还是有的,通过巡回医疗的实践,对教学改革将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将来坚持巡回医疗,广泛治疗,总结经验,为修改教材提供真实可靠的内容。”[13]
理论联系实际,传授学生真实、过硬的本领。中医药薪火代代相传,需要给予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迪。1961年,程门雪为上海中医学院62届同学讲授《谈谈学习中医的几个问题》:“在吸收老师经验时,更要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吸收别人所长,来弥补自己所短,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医师。”[14]诚如程门雪院长所期盼的,从上海中医学院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六十甲子以来,中医学子桃李成荫。以1962年程院长亲自授业的首届106名毕业生为例,其中陆德铭、刘嘉湘、陈湘君、蔡淦、夏翔、彭培初、沈丕安、陈以平、马绍尧、曹玲仙、李庚和、丁学屏、吴正翔、严君白、王育群、黄振翘、张绚邦、臧堃堂等,均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医大家,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传承发展的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程剑峰.新安医学家程门雪生平及其学术传承渊源[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论文汇编.2014:294- 296.
[2]何时希.学贯古今艺擅众妙——忆当代名医程门雪[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3,7(3):4- 10,53.
[3]程门雪.何时希,莫雪琴,程焕章整理.金匮篇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序例.
[4]裘沛然手抄本.读医抄本拾遗:附医论[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前记.
[5]裘沛然.五十年铸就辉煌,新世纪再续华章——怀念程门雪先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4):8- 10.
[6]何时希,莫雪琴整理.程门雪评注《叶案存真》选(续六)[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22(7):29- 31.
[7]胡建华.程门雪论伤寒、温病学说[M]//张建中,严世芸,施杞.著名中医学家程门雪黄文东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150- 156.
[8]程门雪.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9):10- 14.
[9]沈经宇.程门雪先生临证拾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32(5):2- 5.
[10]胡建华.学习程门雪老师对百合等病的论述和临床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13(1):16- 18.
[11]吴昌培.中医泰斗程门雪指点《金匮要略》学习[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1):745.
[12]何时希.冶仲景天士于一炉的程门雪[J].中医杂志,1987,28(7):4- 6.
[13]程门雪.中医中药面向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8):1- 4.
[14]胡建华.程门雪黄文东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1996,10(2):6- 9.
(修回日期:2016- 03- 31)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R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4737(2016)03- 0051- 03
TCM Education Thoughts and Enlightenment of CHENG Men-xue
YANG Yi-wang, RONG Qian-wen1, WANG Yi-fan1, SHI Lu1
(Basic Medical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1.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Cheng Men-xue was a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and TCM educators, inherited from many famous doctors, such as Wang Lian-shi, Ding Gan-ren, etc. He converged medicine essence of Xin′an and Shanghai style, in 1928 became the provost of Shanghai Specialized School of TCM. Cheng Men-xue served as the first dean of Shangha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1956. On the teaching of TCM, he advocated the inheritance of medicine tradition, claimed the unification of cold and warm diseas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students in TCM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basic skills. He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TCM outstanding talents. Cheng Men-xue′s teaching thoughts, so far has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TCM education.
Keywords: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an medicine; CHENG Men-xue; Shangha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