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芳(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畜牧兽医站 810600)
几种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孙永芳(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畜牧兽医站 810600)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饲料的使用已基本普及,虽然饲料在生产过程中按照猪的营养需要进行了科学的配制,但在饲料的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影响了猪的生长,降低了经济效益,文中介绍猪饲养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知识。
猪饲养;营养代谢;疾病;诊治
营养代谢性疾病指的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主要指的是动物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供给不足、缺乏、或过量引起机体代谢发生异常,表现为猪的生长发育受阻、繁殖能力和抵抗力降低。近些年,饲料产业发展较快,生产技术趋于成熟,虽然饲料配方中包含了猪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的各种营养成分,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猪还会出现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现就生产上常见的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介绍如下。
常见于重金属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使得消化酶失去活性,不能消化营养。另一类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天性的酶缺乏。
猪处于生长旺盛的时期、种公猪配种期、母猪妊娠后期,哺乳期或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都会导致猪对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多。
饲料厂技术不成熟导致饲料配比不科学,营养不平衡。或者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使用廉价饲料原料,导致营养不足。此外,饲料中某些营养元素过量也会出现营养物质代谢异常。
猪患有肠道、肝脏和胰腺等器官疾病时会出现营养的消化吸收障碍。
饲料中存在抗营养因子,如豆科植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1]。
首先就是群发性,见于采食相同饲料的猪群,出现相同或相似的症状。其次是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营养代谢病从病因起作用到有临床表现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营养代谢病明显区别与传染病,即没有传染性,当找出病因并改善了营养和机体的代谢状况后,短期内可立即恢复症状。还有代谢病常发生于特定的生理阶段,如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仔猪,低血钙性瘫痪多见哺乳母猪,佝偻病多发于生长快速的阶段。
多见于刚出生不久的仔猪,发病仔猪表现痉挛、昏迷等神经症状,仔猪体温下降,伴有下痢症状。通过补给葡萄糖制剂后病情会明显好转,即可证明此病。
刚出生的仔猪体内铁贮存量不足,通过母猪乳汁获得的铁也满足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再加上没有及时给仔猪补铁,就可能导致铁缺乏。由于铁是形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因此铁缺乏的直接表现是贫血和仔猪生长受阻。因此,在仔猪出生第3天每头注射100~200mg亚铁制剂,第10天时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第2次补铁,以利于仔猪生长[2]。同时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饲喂全价的饲料,让母猪有优质的乳汁供应仔猪。
现在的配合饲料中VE和硒基本能够满足猪的生长和生产需要,但是在一些严重缺硒地区如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等地区,将其生产的作物用作饲料的话就可能造成缺硒。VE和硒缺乏多发生于仔猪,成年猪也能发病。缺乏时主要表现白肌病,以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肝组织等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以及出现渗出性素质[3]。
治疗使用0.1%亚硒酸钠注射液即可,仔猪1~2ml,肌肉注射。预防本病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足够的VE和硒。
猪钙磷缺乏症是由于饲料中缺乏钙和磷、钙磷的比例不平衡、光照条件不良以及猪只生长速度过快等因素导致仔猪出现佝偻病和成年猪出现骨质疏松、泌乳猪出现产后瘫痪等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愿站立和运动,生长缓慢、异嗜癖。关节肿胀疼痛,肋骨与肋软骨结合处肿大。颇行,走路不稳,容易发生骨折。严重的骨骼弯曲变形,可见凹背、“X”形腿、“O”形腿。控制措施是饲喂营养全价的饲料,保证日粮中足够和正确的钙、磷和VD的含量和比例,如增加青绿饲料、骨粉、石粉、磷酸氢钙等,严重的使用维丁胶钙注射液[4]。成年猪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50~1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2~3d。
控制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根据其不同的生理发育阶段,合理搭配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大型养猪场使用浓缩料或者预混料时要对能量、蛋白质饲料等原料进行简单的化验,对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等营养元素根据饲料原料种类不同进行测定,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全价性。
饲料储存要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严禁高温和暴晒,没有使用完的饲料包装要用绳系好,防止挥发和氧化。夏季多雨潮湿,注意饲料放于高燥的地点,防止受潮霉变。
猪舍要夏季阴凉,冬季保暖,避免猪群各种应激,改善猪舍空气质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定时清扫卫生,保持猪舍干燥,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1]杨春柏,李大勇.浅谈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控措施[J].畜禽业,2012(5):30-31.
[2]胡颖.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0(5):149.
[3]曹进.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诊断[J].猪业科学,2009,4:22.
[4]崔沛.猪钙磷缺乏症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2009(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