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康
浅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思考
文/王 康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途径。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辅导员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工作流动性强;大部分辅导员学历专业结构搭配不甚合理,知识结构单一;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不够高等等。鉴于此,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工作流动性强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人员比较年轻,流动性过大的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普遍认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阶段性岗位,而不是一种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缺乏社会身份认同感。大多数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前途,加之很多学校对辅导员工作有年龄限制,岗位上的辅导员成熟一批走掉一批,新老更替特别快,辅导员岗位只是一个跳板,因此导致所有的辅导员都在为换岗做准备,这就使得整个学生管理系统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辅导员工作不连续、断层,职业化根本谈不上。
2.辅导员队伍学历专业结构搭配不甚合理,知识结构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是专门培养高校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具备专业基础的辅导员拥有较厚实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素养,能够将理论融入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为学生解疑释惑。但现在高校辅导员大多知识结构单一,多数来自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方面的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对学生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存在困惑和不理解。参加工作后,大多数辅导员疲于应付学生工作的日常事务,积累的是实际操作性的学生管理处理经验,而不能上升到理论研究水平。
3.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不够高
由于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很多辅导员不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一心想转到本专业上去,高校现在没有辅导员专业,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政治理论素质不高、学术水平较低,流动性大、队伍不稳,专职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等弊端,极为缺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
1.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是实现辅导员职业化的前提条件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关键在于改变那种不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认为辅导员工作什么人都能干、谁都可以干的观念,切实树立起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心理健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的行家里手的观念。高校领导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狠抓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树立辅导员是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教师的理念,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辅导员也要提升对自身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坚信辅导员是一项光荣的职业,是一个大有可为,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而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岗位。
2.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单独安排辅导员的职称和岗位津贴
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单独安排专职辅导员职称系列和岗位津贴。一方面,应尽快规范辅导员职称评定工作,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点,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比如,可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要求制定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实行指标单列、评审单列,以保证辅导员有较多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在原有辅导员岗位津贴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定岗定级拿出特定办法,充分体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这些做法,对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激发辅导员的工作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3.健全辅导员考核、激励制度
辅导员工作有其独特性,许多工作难以量化,因此,在考核评价辅导员工作业绩时,应注意与其他专任教师工作量的考核评价体系区分,制定专门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客观公正的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应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激励机制中,作为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级和各类奖惩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辅导员要大胆加以提拔和任用,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设立标兵、树立形象,发挥优秀辅导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其他辅导员赶超先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而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应坚决予以清退。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可以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发展。
4.专门培养、设立专业是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依托
在我国,实施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最大的难点就是职业化的队伍没有形成。而在美国,高等教育博士的培养计划中,就有针对学生事务的培养方向。南加州大学高等教育计划适用的职业领域首先是学生服务,哥伦比亚大学也将学生人事管理列为高等教育博士培养计划的适用领域。在培养高等教育博士所开设的62门课程中关于高校学生的就有12门。正因为如此,我国有学者提出要开设专职政治辅导员专业,培养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应该从本科、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始。
[1]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
[2]杨玲玲,丁振国.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J].中国地质教育,2006(1).
[3]李宁.论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终身化[J].湘潭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
[4]陈小花.刘海春.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管理方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