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芝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借助音乐这种直观手段,可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降低语文教学难度。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音乐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75
作为一种美育手段的音乐有语言难以企及的感染力量和效果。音乐对于培养人的素质的独特性,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音乐的成功运用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但使学生受到情趣的感染与熏陶,而且能使人多方面的智能得到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借助音乐这种直观手段来帮助语言的抽象思维,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降低语文教学难度。把音乐与表情达意丰富的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实施愉快教学、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将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一、音乐导入,情景创设
语文是什么?是品味语言所构成的声音、色彩、味道,更是品味它精彩的画面、情景与生活。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这一课时,我用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让学生欣赏到了泉水叮咚、百鸟争鸣的景象,听到了春天的声音。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春天,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进入了富有情趣的阅读乐园。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我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然后提问:“歌曲中所唱的那位老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悠扬的旋律、动听的歌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崇敬之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二、音乐浸润,应对难点
充分利用音乐这种教学手段,可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深刻地感受文章的意蕴和妙处,接受美的熏陶。古诗词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积累,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古诗教学中介入音乐,能让孩子爱上古诗词,爱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在学习《春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春眠不觉晓”的舒畅,“处处闻啼鸟”的美好意境,感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所蕴含的情感,我引入了活泼轻快的歌曲旋律《春晓》,让学生和着音乐的节拍,边唱边打拍子,无形中背诵了古诗,唱会了歌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很难,但我们让学生随着轻快的音乐展开想象,让学生头脑中先形成画面,再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就容易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孩子学会了古诗,学会了学习方法,还会让学生爱上古诗。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杏林子呼唤生命,表达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播放汪峰的《怒放的生命》,让学生体会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放弃求生的欲望。学生低沉、缓慢、严肃的朗读语调体现了他们的所“感”所“悟”,也达到了朗读的效果。
三、结束课程,促进情感
合理利用音乐的力量,努力创造立体的课堂,展现丰满的人物形象。歌曲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走进文本假设了情感的桥梁。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结束时,我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个礼物非常神奇,它不但读起来好听,而且唱起来也非常好听,让我们一起看着诗歌来听。”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可以读诗歌,可以唱歌曲,可以表演诗歌,还可以画画等。通过表演、演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畅谈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理想,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学习《欢庆》快结束时,我让学生唱国歌,让学生了解祖国,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爱恋的情感背诵这首诗歌。悠扬、激昂的曲调与课文内容紧紧相连,一下子激活了学生以往在电视、电影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这样的教学中,音乐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
四、课后延伸,升华情感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四》时,我让学生课后听一听歌曲《童年》,课内外结合,使课堂上培养的能力在课外得到很好的延伸,并培养学生对诗歌这种表达形式的喜爱之情,最终使他们有兴趣着手创作诗歌。《回声》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回家听歌曲《回声》;在《画家乡》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家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学生将音乐艺术与语言完美结合,融入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运用音乐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将不再是阳春白雪和者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必将会在音乐声中开辟美好路径。当然,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是音乐无法完全具体表现的,但我们只要掌握了在语文课中充分利用音乐的变化来表达一定的语言内涵,把音乐和语言有机融合在一起,让音乐浸润学生的言语世界,使学生的情感通过音乐和语言产生共鸣,就能使学生在欣赏时产生更多美妙的享受,对语文艺术更加的热爱。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