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的学习“洗课”

2016-01-29 09:54杨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期

杨晴

[摘 要]课堂教学要观照儿童的生活,尽可能多地和他们的生活对接起来。学生的体验被激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才会更敏锐,更真实,更鲜活。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应尊重学生的情感、生命体验,唤醒、引导他们回归活泼清新的生命,在活动的各个环节给他们创设展示、表达的机会,或在课外给他们一些预告与指点,让他们在课堂这个展台上做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儿童的生活 完整的体验 主动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76

四月初,在“陶研会送教研讨交流活动”中,我执教了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原的早晨》一课。教研室孙主任的指导以及听课专家、老师们的点评促进了我对课堂教学的再思考。

一、观照儿童的生活,让感受更鲜活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散文。这一单元的主题词是“春天”。在春天的早晨,辽阔的草原上,鞭声乍然响起,欢乐的羊群涌出圈门,勤劳的牧民手执长鞭纵马奔腾。绿草蓝天间,透着喧闹与生机。

对学生来说,这草原是陌生的,可春天的味道是可亲可感的。我提前给他们布置了“找春天”的实践活动。于是课堂上,在读到“新绿”一词时,张雨樊和朱涵宇找春天的照片让其他学生的眼睛亮了起来。文中说:“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学生说出:“铺满新绿的田野醒来了。”“缀满新绿的柳枝醒来了。”“嫩黄嫩黄的油菜花笑了。”“粉红粉红的桃花笑了。”从这可触摸的春的句子中,学生似乎闻到了铺满新绿的草原的味道,再读这句话的时候声线都扬了起来,他们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可爱。这欢喜的表达已不用我告诉他们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而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在这种写景状物的文章里,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稍不留神,就是小和尚念经的调调,画面中的美感、情趣全无。现在回想,那是因为我只顾着教而没有引导学生真正融入的自己体验的缘故。由此我也明白,备课时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对接起来是多么有意义。

孙主任把“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定为本次阅读研讨的重点,是为了让我们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课堂教学要顺应儿童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多地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某些相似。”如果仅仅从教者的角度去设计课堂的活动流程,而没有关注儿童的生活与心性,那种随之产生的距离感会丢失许多轻松愉悦。当学生的体验被激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会更敏锐,更真实,更鲜活。

二、凸显教学的主脉,让体验更完整

公开课前,孙主任给我提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提醒我课堂无需面面俱到,要删繁就简,组织有效多样的学习活动,凸显教学的主脉。就像杨九俊先生提出的“洗课”:洗去过高的目标,基于标准;洗去过杂的内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洗去过偏的走向,凸显教学主脉;洗去过花的形式,寻求匹配的教学策略;洗去过虚的议论,回归指向发展的评价。

这一课,我力图领着学生在形象化的语言中品读感受大草原的美丽与欢乐,拎出了文中拟人化的词句以及打比方的句子。孙主任听后问我:在读这些语句的时候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不假思索地说,比如读了“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一句要向学生追问:像吗?有多像?从而引导他们想象天地相连,羊儿品尝着美食的场景。孙主任说:“问是可以的,但很多时候,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无需问得过于清楚,想得过多。你打开画面,他们看了自然觉得像,让他们美美地读出来,不失为有效的学习活动。”

确实如此。课堂上过于琐碎的问题、较多的头绪干扰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体验的连续性,消磨了他们真正有效的阅读时间。而我们的语文作为母语应是可亲的,母语学习应是简单的,不应人为地将其肢解、复杂化。课堂里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惜言,应集中心思唤醒、引领学生回归活泼清新的生命。想到这一点,再次阅读这篇文章时,我回到儿童阅读的立场去感受,扑面而来的是“欢乐”:羊群的欢乐、牧民的欢乐、草原的欢乐。我把“体验欢乐”作为提纲挈领的中心线索重新设计学习活动,以体验者的角度让学生随文而动——呈现牧民策马奔腾的图片,想象这就是自己,自己正挥动鞭儿,跨上骏马,赶着羊群,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草原上放声歌唱……学生把自己当成了草原小牧民,融入了语境,读出了自己的心情,也读出了大草原的美丽与生机。接着,我让他们做做小导游,分享草原的欢乐,在情感的释放中积累语言。凸显教学的主脉,让阅读成为儿童生命体验的过程,这是我今后努力付诸实践的方向。

三、对照目标,让训练更有效

课后对照学习目标再回想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让组长反馈读书背书的情况,全班七组四十一名学生当中,还有三四个学生朗读不到位,有错字、添字、漏字的现象,更不用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他们的汉字书写也存在诸多问题,不够规范。

当然,后进生作为个体而言,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确实存在问题。但从整个课堂来说,这种对后进生有针对性的分层训练还不够扎实有效。比如在第一环节的生字词复习巩固中,就应该更多地激发这几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大胆地猜、听、读、说……而不是被动地回答。在最后的背诵环节,留给学生三分钟显然还不够。戴尔的“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学生需要更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体验式学习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教师要相信他们,给他们更多展示、表达的机会,在课前给他们读书预告与指点,让他们在课堂也做做“小先生”,多一些出彩的机会,这样自信与主动性会更多一些。这也是今后的课堂应落实的。

翻看学生的《习字册》,第一感觉是今天这字迹比以往到位。为什么?我想,首先是时间充裕,以往10分钟做的事情,这节课预留了15分钟。学生观察字形的时间有了,心儿静了,字就能好一半。其次,以往指导时生怕学生观察有疏漏,讲得较为细致,而今天让学生自己捕捉字形特点,抓关键部件,他们思维积极,观察敏锐,书写也更加认真。第三,反馈较为及时。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教师巡视,将写得好的字圈出来,将有典型问题的字板书在黑板上,在对照中加深了记忆,再练的时候就比较到位。当然如果展示台能用,将写得好的学生的字展览给全班看,效果应该更好些。

陶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告诉我们以学定教是前提。研究学生,关照他们的生活,在恰当的起点选择最优的方法,尊重其情感、生命体验,洗去课堂中无关的内容,一切指向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将是每天每堂课我们努力的目标。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