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因习得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充分地挖掘课文中的练笔资源显得十分重要。阅读教学中写的契机源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于巧用课本资源;来自于发现联系之处。教师善于抓住契机进行引导,就能提高学生写的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 契机 表达方法 练笔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从读中写,正确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练笔资源,用心寻找写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感悟、体验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倾吐,学会写作。
一、契机源于贴近学生的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备课时,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在琢磨读的重点时更要琢磨写的重点,在了解文本的同时更要了解学生。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地方。就语文学习而言,教材和课堂内的语文学习内容,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部分,学校的环境和学校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那么多的人物怎么写?那么多的活动怎么安排?如果仅仅是理论式的讲解,无异于纸上谈兵,一切都是空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时,笔者先让学生读所有和掌声、欢呼有关的句子,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就引导学生快速关注到场面描写离不开对人的描写上,并且还要有所区别,详写主要人物——毛主席,略写次要人物——群众,从而突出重点。学生了解了场面描写后,教师话锋一转:“最近学校刚举行了第36届校运会,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比赛项目呢?”这一问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立即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最喜欢的是“8字跳长绳”,因为自己就是参与者;有的说最喜欢的是“迎面接力比赛”,最是让人心跳加速;有的说最喜欢教师之间进行的“趣味乒乓球接力”……学生的表达欲望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火花四溅。就在这时,笔者又适时地问道:“在这些比赛项目中,你最关注的人物是谁呢?”学生之前已经对文本有所感悟,再经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点拨,立即领悟到最关注的人就是整场活动中的主要人物,每个学生所抓的重点就因人而异了,如比赛的亲历者、参与者、教师等。因为这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最真实的感受,因此随后进行的小练笔也就水到渠成了。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让习作走近学生的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便呈现了出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合理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心留意,用心思考,就能让学生的习作开出最灿烂的花。
二、契机在于巧用课本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文中的插图自然也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力凭借,用好它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要把人物描写好,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运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刻画得生动具体。这点所有的学生几乎都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可是真正落到实处中却总有很多困难。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之前,笔者在备课过程中,看着课文插图中的狼牙山五壮士,脑海里突然就闪现出了小英雄雨来的形象。是啊,这两篇课文有许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对英雄人物进行描写,都表达了对敌人的恨,也都有生动、直观的人物插图。这么好的练笔资源,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因此,在上课时,笔者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和总结出作者在描写五位战士时所使用的写作方法。这一点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把人物写具体的。接下来,笔者立即出示课文《小英雄雨来》中的一幅插图,图的内容是雨来为了掩护共产党员李大叔,被鬼子狠狠地打了两巴掌的情形。这是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的课文,他们对小英雄雨来并不陌生,对这篇课文也很熟悉,看到这幅图学生甚至会感到亲切。以画面为支点,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展开想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笔者在学生仔细观察并交流了这幅插图后,再让他们进行课文写法的迁移训练,效果可见一斑。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不足。”课文插图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所具有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的特点,是课文的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巧妙地利用插图拓展学生的想象并进行教学设计,能达到超越预期目标的效果。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用心钻研课文资源的方方面面,这样就会发现写作的契机无处不在。
三、契机来自于发现联系之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教学亦是如此,用联系的观点来设计教学有助于读与写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时,笔者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查找与蒙娜丽莎一样的人物肖像画——达·芬奇的《音乐家肖像》,画中人物是位音乐家,名叫法朗基诺·加甫里奥,服务于路德维科宫廷,他手里拿着一份乐谱。这幅画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都是人物的肖像画,一样都有鲜明的特点利于学生观察,一样都有足够的空白利于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是学生进行仿写的最佳载体和例子。教学时,在学生体验、感悟了文本,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后,笔者出示《音乐家肖像》这一幅画作,逐步引导学生对此画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仔细观察,在平等的师生对话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表达方式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随堂练笔。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真正地抓住了写的契机,着眼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和运用上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用心地去发现知识的联系之处,这既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吸收、内化并运用。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审视与前瞻》一书中说道:阅读教学如果不能落实到写上是学生的言语生命的浪费。如今的教师不再是用教材教课文,而是用教材教语文。若我们教师都能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简简单单、本本真真地教,把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落到实处,学生必能拙笔写妙语。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