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摘 要]对比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对比阅读的内容,通过词的对比、写法对比、意境对比,让学生悟得语言的精髓、习得表达的特点、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层解读文本,获得更高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对比 写法 语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4
对比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对比阅读的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比意识与习惯,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对比的规律与方法,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品味感悟能力,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走向深入。具体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呢?
一、词的对比,凸显语言精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内容,能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在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独特的词语,采取比较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新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加深感知,提高运用能力。
如,苏教版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口挤了出来。”作家冰心的每篇文章,在遣词造句上都非常讲究。为了让学生习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髓,在教学时,笔者出示了如下句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口走了出来。”让学生比较一下改动后的句子与原句有什么不同。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抓住了“挤”与“走”反复揣摩、比较。经过品味、咀嚼,学生认为:如果用“走”就表现不出颐和园门口的人多、热闹,而“挤”字就可以把这一现象充分地表现出来。随后,我采取同样的方法,又让学生就“飞涌”与“飞出”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不仅真正理解了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而且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引领学生反复揣摩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并在对比中了解词语在表达上的效果,才能真正使学生习得其精髓,明白其表达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写法对比,习得表达特点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即使是同一篇文章,由于作者着墨的不同,在写法上也有着许多可对比之处。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把这些写法上具有明显特点的段落挖掘出来,引领学生比较、品评,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如,苏教版《灰椋鸟》一文,作者在描写灰椋鸟时,在看到灰椋鸟前和看到灰椋鸟后的情感态度明显不同:一开始,作者持着怀疑的态度——灰椋鸟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到后来,作者被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所感染并发出感叹:如果没有林场工人辛勤的劳动,植树造林,人们怎能看到这种热闹的场面呢?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这两种写法进行对比:灰椋鸟还是原来的灰椋鸟,可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不同的情况呢?通过写法上的对比,学生真正明白:不变的是那些灰椋鸟,改变的是作者的情感,因此一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不爱到爱。正是因为如此明显的变化,才使读者对灰椋鸟产生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仔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写作特点明显的地方,让学生想一想、悟一悟,不仅会使学生对文章的布局谋篇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走向了深刻,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意境对比,走进作者内心
在诗歌或者描写景物的文章中,作者常常通过一定的意境创设来让读者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对意境进行对比,提升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使学生对文章所描写意境的感知更加深刻,获得更高的文学素养。
如,苏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的《枫桥》《山行》两首诗,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色,但意境却截然不同。《枫桥夜泊》主要采取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寒山寺外残月、霜天、渔火、客船等情境,远景与近景交相辉映,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幽、凄楚、客愁的意境。而《山行》这首诗,作者主要通过对自己途中所遇枫树林的描写,把秋天枫树的美景展示在读者面前,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轻松愉快的心情。毋庸置疑,这首诗描写出来的意境是快乐的、是醉人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诗词描写的意境不同进行对比,理解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其实和诗人当时的心情分不开。如果教师以此作为解读诗歌的切入口,就会使学生对诗词解读得更加透彻。
可见,在诗词教学中,了解诗人的心情、处境会使学生真正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只要巧用对比,诗人的不同心境就自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学生获得对古诗词的深刻解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对比作为学生阅读中的一种必要的学习形式,只要用得好、用得巧,就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切不可为了对比而对比。唯有如此,才能使阅读课堂更加真实、高效!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