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捷克式”风?(下)

2016-01-29 16:56王洋王泽达常冲冲
兵器知识 2016年2期
关键词:机枪枪弹机匣

王洋+王泽达+常冲冲

图解双枪

拆解“勃然”轻机枪的第一个销轴,这是一个在当年颇为先进的不可拆销轴,不能拔出,这样少了丢失零件的困扰。图中红圈内的小销子就是“勃然”机枪上的防拆设计。使用时可以用枪弹底缘进行分解。

“九九式”轻机枪的这个“L”形的销轴也是不可拆的,具有防丢功能。

点评:不要小瞧一个销轴,它体现了设计师的良心。作为二战时期的武器,“勃然”轻机枪和“九九式”轻机枪的销轴设计都十分人性化。就销轴的分解来看,“九九式”不需要借助工具,而“勃然”需要用枪弹或其它工具才能分解,“九九式”更人性化一点,但制作方式较复杂。

复进簧“九九式”的复进簧没有布置在枪托中,拆解过程中,复进簧有可能飞出,较为危险。红圈内是“勃然”轻机枪的下机匣,可见这个下机匣很长,ZB26则和“九九式”类似,下机匣很短。

点评:复进簧的拆装一直是笔者的心病。枪械的性能会影响使用者对它的感情,拆装枪械时枪械是否“友好”也影响使用者心情。就这一点而言,“九九式”机枪完全输给了把复进簧布置在枪托中的“勃然”轻机枪,但“勃然”轻机枪这样也没法使用折叠枪托。

枪机左为“九九式”轻机枪、右为“勃然”轻机枪的枪机。一眼便知,“勃然”的做工好过“九九式”很多。由于“勃然”为下抛壳,故抽壳钩位于正上方,而“九九式”轻机枪是侧抛壳(红圈),故抽壳钩偏置(黄圈)。

点评:从设计上说,在完成同样功能的前提下,“九九式”轻机枪的枪机和枪机框外形更简单,体积也略小,对加工的要求自然也低。两款枪原理相同,但“九九式”的枪机和枪机框加工大大简化。此外,尽管外形上两款枪神似,但作为枪械的核心,“勃然”和“九九式”的枪机、枪机框设计相差较大,可以断定“九九式”不是仿造ZB26的枪机。

枪管“九九式”(上)和“勃然”轻机枪的枪管,可见“九九式”轻机枪的表面遍布散热槽,但这种结构并不好用。

点评:我们对比两款枪。首先,“九九式”轻机枪通过可调的枪管固定栓显著降低了制造要求,这对当时并不发达的机加工水平来说,是极其实用的设计。第二,“九九式”轻机枪枪管的理论寿命更长。再好的枪管早晚会磨损。当出现枪管本身没到寿命而闭锁间隙改变时,这时扭一扭“九九式”轻机枪的大螺栓就可以了。最后,就笔者拆枪的经历看,“九九式”轻机枪的枪管拆装要比“勃然”快很多。操作性这一点“九九式”继续占优势。

两脚架拆下来的两脚架,左为“九九式”的,右为“勃然”的,可见“九九式”轻机枪的脚架火线高超过“勃然”,使用感觉更舒服一点,“勃然”的火线低,暴露面积也小。

评论:从加工角度看,“勃然”轻机枪的脚架安装方式比“九九式”简单很多,但也算不上制作方便。现代机枪基本上都不采用这两种脚架的固定方式了。从使用角度看,“九九式”轻机枪容易装反,这无疑又给它降分。总之,“勃然”的脚架设计好于“九九式”很多。

防尘盖“勃然”轻机枪抛壳窗处于半封闭状态的防尘盖,注意其上有一个按钮(红圈),这是锁紧装置,可以防止防尘盖乱窜动。但实际使用中,这个机构经常卡在不该卡的位置上,非常不方便。

打开的“九九式”轻机枪的弹匣井防尘盖。注意红圈内圆片状的弹匣释放钮。黄圈内为防尘盖扣合装置。

点评:从各种防尘盖的做工来看,“九九式”虽然不如“勃然”,但其是翻转设计,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为此,“九九式”轻机枪的防尘盖设计好于“勃然”轻机枪。

其它细节两款枪准星特写。左边是“九九式”,右边是“勃然”。体积上讲“九九式”的更臃肿一些,“勃然”的体积小,结构简单。但实际使用时,“九九式”的照门手轮操作更快更方便,综合考虑,两者瞄准机构不分高下。

“勃然”轻机枪导气装置上的气体调节器(左视图)。气体调节器卡槽呈十字形,可与机匣活塞筒上的凸起配合(红圈)。这种可调结构在当时颇为不容易,但如果想调节的话,需要先向前抽出枪管,才能带动气体调节器离开凸起。

用手指按压“九九式”轻机枪机匣内的铜块(红圈),可将其向下按压出去,黄圈内为抛壳挺。

点评:就“九九式”轻机枪的铜块而言,笔者看了很久得出其作用是连接上下机匣,此外导引活塞运动。这个设计体现了设计师的细心——因为枪械上确实都有这个问题,但解决方式算不上很好。“九九式”轻机枪外置的抛壳挺也只是理论上很美,实际上这种设计需要在机匣上挖孔,还要布置转轴和防尘盖。

就气体调节器的设计而言,“勃然”轻机枪要调节导气量必须拆枪管,这样的设计要落后于“九九式”轻机枪。从外形和布局来看,“九九式”的气体调节器要现代得多。

几点谬传

“九九式”机枪可靠性不好防尘盖多,说明这个枪的可靠性不好,所以“九九式”轻机枪可靠性不好。这么说恐怕AK47首先就要“中枪”了,它的快慢机就是一个大防尘盖。其实这个结论的根源是对枪械可靠性的盲目信任,一些人认为可靠性高的枪械就是可以在风沙、泥水里任性,包括一些视频宣传可靠性时经常把枪埋在烂泥内,事实上几乎所有枪的防尘盖都是关闭的。其实枪械的可靠性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好。很多人对检验标准都有误解,比方说大家喜闻乐见的“黄河水测试”,即浸河水测试,泥沙标准被调到最大,这个河水的密度也远远没有黄河水那么浑浊。浸河水测试的本意是模拟武装泅渡,上岸后来不及擦枪即射击的情况,并不是让枪械可以放心地跳脏水。扬尘测试也是一样,无非是有风沙时候能打响而已,而不是说一定要在风沙里任性,所以防尘盖是必须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更多杂物进入枪内,可靠性更好。可见防尘盖的多少和枪的可靠性好坏没关系。

6.5毫米步枪弹杀伤力不足日军将6.5毫米枪弹换装为7.7毫米步枪弹是因为前者杀伤力不足。这个结论大体上没有问题,因为与7.7毫米步枪弹相比,6.5毫米步枪弹确实略显弱势。但一些所谓的6.5毫米子弹打不死人的结论就太夸张了。这种结论下,6.5毫米枪弹基本上就是非致命枪弹了,并且把原本极可能的个例、小概率事件给放大了无数倍。其实6.5毫米子弹杀伤力到底如何,美国人早有定论。在美国陆军医疗服务队编写的《创伤弹道》一书第二章“创伤原理”里,收录了数个6.5毫米步枪弹的杀伤案例,并对其杀伤原理有较好的解释,评价也很客观。总之,6.5毫米步枪弹表现不差,尽管在当代的全威力枪弹中并不出类拔萃,但也在伯仲之间,绝不是差距巨大。杀伤力小到打不死人的传言纯属无稽之谈。

抗战初期国军武器比日军好一些人指出,抗战初期,国军的装备基本上都是世界名牌,西格、毛瑟、勃朗宁、FN样样都有,名枪诸如FN BHP手枪、盒子炮,连“中正”式都是仿造的毛瑟步枪,性能基本上都超过日军装备的轻武器,尤其是作为火力核心的机枪,ZB26要远好于“大正十一式”。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作为基础的轻武器,装备种类不是越多越好,由此会带来更麻烦的后勤和训练。打个比方,如果你是战场上的后勤兵,要给不同的部队运送不同的枪弹,任务既繁琐又不安全。总之,世界名枪大杂烩不是好事,看看今天的印度,有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瑞士各国的轻武器,五花八门,却连5.56毫米NATO枪弹都不能自产,还热衷于研发新式枪弹。这就是现实中乱折腾的反面教材了。

再说一下使用,历年来武器一直在追求精简,苏联搞出枪族化正是这个目的,一个班甚至是排内,枪械原理基本一致,学了一款枪的维护其它就能举一反三。但当时国军的武器确实五花八门,作为自动武器专业的学生,笔者接触过大约40款国军使用过的武器,折腾了4年,能维护的不过十几款,彻底弄明白原理的就更少了。何况当年我国士兵的受教育水平都不高,更缺乏一些文字资料,此外还有弹药匮乏,武器保障低下等问题,这样看来,恐怕当年的国军更不好过。一两件武器性能上的优越无法带来体系上的优势,反而会引发其它方面的巨大劣势。现实中的例子就是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放弃了国内缴获的先进美制武器,全面装备当时已经略显落后的苏联轻兵器。

总之,抗战初期国军的个别武器性能比日军好,但整体要比日军差。

些许感悟

分析了这么多,大家也可以得出结论,“九九式”机枪除了第一眼看上去和“勃然”轻机枪相似外,基本上不同,有关“九六式/九九式”山寨ZB26的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不可否认的是,研制九六式轻机枪时,日本的确获得了ZB26,其对日本枪械设计师产生了多大影响恐怕只有南部麒次郎自己知道。可以确定的是,“九六式/九九式”轻机枪的定位和理念与ZB26极其相似。

“九六式/九九式”轻机枪给笔者一种强烈的“应急”印象。因为这款枪有的部件设计很粗糙,比如可调节的枪管固定栓很笨重,下机匣的销轴设计极其易丢、铜块设计非常多余,依然保留了枪管散热槽等。对于枪械研究而言,开始研制新枪时有很多问题不奇怪,设计怪异甚至出现低级错误也不奇怪,后期改掉就是了,每一把枪的设计都是反复、反复再反复的结果。而“九六式/九九式”轻机枪上这些问题很可能是日军急于让它们投入量产,来不及或没精力做细致的改进而致。

平心而论,“九九式”轻机枪的一些设计在当年很有前瞻性。比如可调节的枪管固定栓,这个设计的存在,可以将枪管的制作公差放得较大,选配的难度也大大降低,成品率也高,极大地降低了制造的难度。

实际使用时,“九九式”的可靠性也较好,对不同批次子弹的适应能力也强。“勃然”轻机枪则出现过挑子弹的问题。此外,枪管磨损后,可调节的固定栓能补偿一定的磨损,增加枪管的寿命。枪管和机匣的配合采用直线槽,加工也简单。可以说,“九九式”的枪管设计基本上和战后的枪械一致,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九九式”其它的设计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诸如枪机和枪机框的设计比“勃然”小巧、简单,翻盖结构简单方便。总体而言,“九九式”轻机枪的做工不如“勃然”,但其加工简易性完全适应日本轻兵器工业不及欧美的现实。

反观“勃然”机枪,其原型为捷克的ZB26,无论是ZB26、布伦还是“勃然”,其做工都很精湛,许多零件制作精美,又比较复杂,加工基础要比“九九式”轻机枪高,因为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是军事和工业强国,尤其是捷克地区(不包括斯洛伐克)是前奥匈帝国的波西米亚地区,集中了奥匈帝国70%的重工业。被德国吞并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总产值排在世界前十名,而当时的中国在30名开外,还是以轻工业为主。换而言之,当德国吞并捷克时,捷克是能造出让德军看得上的35(t)和38(t)型坦克,能造出世界一流的ZB26机枪和Vz24步枪的响当当的军事强国。

但在当时的中国,工业远远不如日本,ZB26及其延伸机枪并不是最适合中国的机枪,而应该是一款去除了一些不合理设计的“九九式”轻机枪。当然,“九九式”作为发射7.7毫米枪弹的机枪是不可能装备中国的。

在这些无声诉说着百年兴衰故事的机枪面前,笔者仅能抒发一丝感慨罢了。有意思的是,“九九式”作为日本的机枪,“布伦”作为国军的机枪,如今在同一个藏馆中并列排放着。同时排放的还有瑞士西格公司的7.92毫米KE7式启拉利轻机枪,以及一支德国造7.92毫米MG34机枪,几支苏联的“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转盘机枪),2只原产的ZB26机枪。种类繁多的机枪说明的不是馆藏的丰富,而是当时国内抗战的艰辛——枪很多,弹很多,不是选择多,而是没得选,繁多的种类带来了巨大的后勤压力和训练难度,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编辑/何懿]

猜你喜欢
机枪枪弹机匣
美国Brownells公司BRN180卡宾枪
MAC公司将量产12.7mm聚合物枪弹
FN公司展出6.5mmn径机枪
霸气的机枪
美国陆军测试中口径枪弹
俄罗斯完成3D打印枪弹的射击试验
角度动力头在五坐标加工中心的应用
俄罗斯AK12步枪历次改进及最新进展
德国MG5通用机枪因技术问题推迟交付
波兰MSBS Radon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