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芳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河北廊坊065000)
精彩课堂,离不开巧妙导入
付立芳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河北廊坊065000)
巧妙有效的导入,是教师应掌握的一门艺术,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本文列举了语文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高效语文课堂的几种导入策略。
导入;存在问题;策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引子、序幕。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作用不容忽视。好的导入方式会让人眼前一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若把握不好尺度,则会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在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过于冗长,目标不明
有些教师想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但因把握不好“度”,侃侃而谈一发不可收拾,教师费尽口舌,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浑然不知这堂课的重点是什么。
教师首先要明确,导入虽是课堂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整堂课的重头戏。课堂导入最好控制在3分钟左右,内容要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切入课堂主题。
(二)过于花哨,不求实效
精致的、艺术性的导入不仅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同时也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进入一个美好的境界。但是,追求导入的艺术性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否则,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导入的艺术美感,在课堂上过多的播放音乐。有的教师干脆将语文课变成了演唱会、电影欣赏课或话剧表演课……课堂虽然热热闹闹、生机盎然,但一堂课下来,没有对教材文本的深入分析、挖掘,严重缺少了语文味。
(三)过于乏味,忽视作用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为“导入只是公开课的必需品,而非实际语文教学的必备品”,使导入成为形式上的“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在平常的教学中,因为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等原因,一些语文课堂往往缺少精心设计,总是以陈旧单一的方式切入,比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某某课”等。这些不导、粗导等课堂导入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甚至影响到整堂课的氛围和质量。
好的课堂导入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顺利解读文本。也就是说,导入环节的设计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还要顾及文本的类型和特点,力求新意和趣味,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设疑导入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导入过程中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思考。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会提高。例如,教学《邓稼先》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做一个假设,回到六十多年前的1950年,有着美国名校博士学位的你,有两个选择:一是留在美国享受一流的待遇,做一流的科学家;二是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过艰苦的生活,甚至离开亲人、隐姓埋名,在某一领域里默默地奉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六十多年前的邓稼先,他又是如何选择的?他又用怎样的行动诠释了自己的选择?”
又如,在讲《马说》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世上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学生有的认为先有千里马,有的认为先有伯乐,争论不休。针对这种情况,我说:“这可真是个难题,我们如何阐述理由才能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堂课我们来学习《马说》,看一下唐代的韩愈是怎么阐述这个问题的。”
(二)引用导入法
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语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狼》这篇课文时,我用对联引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剌贪剌虐入木三分’,这副对联描写的是哪位作家?(蒲松龄)对,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不仅写鬼写妖技高一筹,他笔下的狼也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蒲松龄笔下的《狼》(板书课题)。”
(三)“温故”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教师依据此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由已知向未知过渡,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师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美女蛇的故事吗?这个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故事的人就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长妈妈对鲁迅有着很大的影响,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去了解长妈妈,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板书课题)。”
(四)故事导入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在课堂伊始先叙述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在上《金色花》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母亲节的小故事。有一个九岁的孤儿,他想在母亲节这天把爱献给他的妈妈,却又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于是,他选择帮助别人,并请求受过他帮助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他想,通过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他的妈妈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的。这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文中的孩子是用什么方式关爱妈妈的。”
(五)多媒体导入法
利用多媒体优势,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来导入,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吸引力。如上《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金碧辉煌的大殿,壮观的画面,详尽的解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故宫的雄伟和壮丽。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这时,我趁机引入:“故宫曾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定会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游览故宫,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形式的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愿我们的语文教师用心设计、精心打造,使导入这一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精品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
[1]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刘国显.开讲艺术[M].四川科技出版社,1989.
[4]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张翼翔]
G63
A
1673-9132(2016)34-0125-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