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娜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
孙 娜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摘要】目的 探讨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根据Aharon-peretz标准将100例脑白质疏松症由轻到重患者分为A组(1级,n=22)、B组(2级,n=24)、C组(3级,n=26)、D组(4级,n=28)。对比分析各组研究对象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 随着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逐渐降低。A组与B组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C组、D组与A组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以轻度障碍为主,且轻度障碍占比各组之间相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随着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不断增加,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下降程度愈加显著。因此,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能作为检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依据。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认知功能;不同程度;日常生活能力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趋势。其中,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引起人们高度关注[1]。有研究认为,当脑白质疏松症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极易出现认知功能降低症状。此外,研究还证实,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程度直接决定着患者认知功能降低程度[2]。本研究以100例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认知功能特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根据Aharon-peretz标准将100例脑白质疏松症由轻到重患者分为A组(1级,n=22)、B组(2级,n=24)、C组(3级,n=26)、D组(4级,n=28)。所有患者均经头部MRI检查,确诊为脑白质疏松症。100例患者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77.5±6.8)岁。本研究排除含脑出血、脑梗死、CO中毒、脑炎的患者;排除含听力障碍的患者,排除含精神异常的患者。四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分级标准:根据Aharon-peretz标准:1级:患者两侧脑室前角出现脑白质T1低信号;2级:患者两侧脑室前角及侧脑室后角出现脑白质T1低信号;3级:侧脑室周围出现连续脑白质T1低信号;4级:侧脑室周围及放射冠出现脑白质T1低信号。
1.3 方法:由同一位专科医师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并认真检查患者体格,安排对其实施头颅CT或MRI检查;由专门经过培训的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简易智力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一致性K=0.89。其中,简易智力状态量表共30分,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及视空间能力等。评分标准:超过27分为正常(包括27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为21~26分,中度认知功能障碍为10~20分,重度认知功能障碍为9分以下(包括9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则为百分制,评分标准:生活基本自理为60分以上,生活需要帮助为40~6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为20~39分,生活完全需要依赖为20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逐渐降低。其中,A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27分、21~26分、10~20分、≤9分别为22.7%、54.5%、22.7%、0;B组分别为12.5%、54.2%、33.3%、0;C组分别为7.7%、53.8%、30.8%、7.7%;D组分别为0、53.6%、39.3%、7.1%。A组Barthel指数>60分、40~60分、20~40分、<20分别为27.3%、59.1%、13.6%、0;B组分别为12.5%、62.5%、25.0%、0;C组分别为11.5%、57.7%、26.9%、3.8%;D组分别为3.6%、57.1%、28.6%、10.7%。A组与B组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D组与A组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以轻度障碍为主,且各组轻度障碍占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为人脑信息传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脑白质主要是连接皮质及皮质下功能区的联络纤维[3]。而脑白质疏松症主要病变部位是白质,尤其是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这主要是因为,该区域是由穿支动脉实心供血的,而侧支循环很少见甚至是没有,这就导致血液需长距离才能抵达脑室壁附近,分水岭区就此形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最易受到缺血影响的便是脑室深部白质,从而致使缺血性脱髓鞘发生变化。所以,白质受损的主要原因便是缺血。而机体智能活动与脑白质有着紧密联系,如情绪、行为、记忆等。这些相关纤维联系,在脑室周围形成不同环路,如基地边缘环路、内侧边缘环路、防御边缘环路等。而脑室周围白质缺血性变化,会中断这些环路联系纤维,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降低其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上有研究认为,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一旦有25%的脑白质受到损伤,便会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而相较于正常健康人群而言,含有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速度明显较高,并且,这些患者白质损伤程度直接影响着其认知功能减退程度,认为脑白质疏松症可能是导致患者痴呆的一个重要因素[4]。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逐渐降低。A组与B组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D组与A组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以轻度障碍为主,且各组轻度障碍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重度障碍组间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随着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程度的增加,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显著。有研究认为,随着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程度的加重,其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也会不断增大,这就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书写、记忆、计算等[5]。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6]。本研究结果与这些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随着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不断增加,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下降程度愈加显著。所以,临床上可以将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作为检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袁俊亮,土双坤,彭朋,等.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147-151.
[2] 李海华,李雪莲,代政伟,等.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7):2132-2136.
[3] 岳阳,姜树军,刘平,等.不同分级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6):437-439.
[4] 段立晖,何月,彭巧玲,等.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1):1162-1164.
[5] 赵建功,王伟,王全路,等.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症认知功能的特点研究[A].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上册)[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2:2.
[6] 赵晓晖,杨娟,朱玉萍,等.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域损害特点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23(3):217-221.
中图分类号:R74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7-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