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晶
(大连市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3)
心悸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方法及意义分析
孙 晶
(大连市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3)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护理在心悸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和应用意义。方法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9例心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中医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后多数获得了良好的微循环改善、情绪调节以及疼痛缓解效果,79例患者中有67例(84.8%)患者的胸痛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余12例(15.2%)患者无明显缓解。结论 针对心悸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有利于患者微循环的改善、情绪的调节以及疼痛的缓解,促使了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悸患者;护理方法;中医护理;应用意义
心悸是心内科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因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情志刺激或失血过多使得邪扰心神、心失所养而致,临床表现为心慌、心跳异常、心前区不适和自觉心中悸动等,常合并失眠、耳鸣、眩晕以及健忘等症[1]。为了帮助心悸患者选择更适宜的护理方法,我院对79例心悸患者实施了中医护理,获得了突出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9例心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6.2±4.5)岁。79例患者中心脏神经官能症和心律失常患者分别为28例和5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心悸心烦、失眠、胸闷和心中气虚等症状。
1.2 中医护理方法
1.2.1 情志调护:心悸患者在患病期间常出现紧张、忧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并实时给予其相应的心理安抚;相关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讲解过度焦虑、不安和紧张等心理因素会给病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患者了解并掌握自我安慰法、音乐治疗法、转移注意法和谈心释放法等排解、发泄消极心理的方法。
1.2.2 用药指导:叮嘱患者根据医嘱严格控制强心药的服用时间与剂量,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判断不良反应的诱因;通常在药量不足时会出现喘息、心悸,药物中毒时会伴有绿视、黄视、心跳减慢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在发现不良反应后需立即告知主治医师;确保心悸患者温服中药汤剂,尤其是心阳不振患者宜趁热服用中药汤剂;密切注意患者服用中药后的反应及效果[2]。
1.2.3 饮食指导:心悸患者应当严格节制饮食,保证饮食的清淡,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针对存在贫血症状的患者,可通过多食红枣、鱼类和豆制品等益气补血食物或动物肝脏、蔬菜、血豆腐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配合桂圆红枣粥、黄芪粥和红枣黑木耳汤等药膳纠正其贫血;针对水气凌心的水肿患者,需要指导其严格控制好钠盐以及水的摄入量;针对便秘患者,应指导其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和润肠通便类食物。
1.2.4 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起居有常的良好习惯,避免过于劳累;向患者讲述自主倾听心率、压摸脉搏的方法;嘱咐患者认真执行清淡、营养、低脂和高蛋白健康标准饮食,注意少吃多餐;日常避免过多摄入食盐,少喝浓茶和咖啡;养成每日排便的生活习惯,确保大便通畅;排便时为免使心血管的压力增加不可过度用力;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接受按时用药的必要性;指导心阳虚衰的心悸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尽量选择向阳的单人房间居住;注意保持卧床休息;日常要防止受凉;外出时需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1.3 观察指标:实时观察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和效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后多数获得了良好的微循环改善、情绪调节以及疼痛缓解效果,79例患者中有67例(84.8%)患者的胸痛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余12例(15.2%)患者无明显缓解。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分为怔忡与惊悸,西医中将其看作为心脏搏动节律、频率、传导速度、激动次序以及起源部位出现异常,主要是水饮、惊扰、汗后受邪和虚劳等原因所致[3]。心悸患者的护理重点是对心绞痛做好有效的控制,在患者感到疼痛时需让其及时停止活动并坐下或平卧休息,避免慌乱;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做出密切的观察,及时给予其每秒4~5 L流量的持续吸氧;可同时应用针刺神门和内关等穴位并保持5 min左右按揉的方法;在心电监测发现患者心率出现频发期前收缩或每分钟超过120次时必须让患者立即卧床休息,并及时将情况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此外,还需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避免因无关人等的来回走动而刺激患者情绪;针对心悸患者宜安排在重症监护室进行留观并配以专人护理[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中医护理后,79例心悸患者中胸痛症状得到缓解的患者占据了84.8%的比例,仅15.2%的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说明中医护理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心悸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有利于患者微循环的改善、情绪的调节以及疼痛的缓解,促使了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心悸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9(6):990-991.
[2] 黄咏红.中医护理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7):120-122.
[3] 胡超燕.应用中医辨证施护模式对心血不足型心悸患者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67.
[4] 赵玉兰,李婷婷.不同证型心悸患者的饮食指导及药膳[J].光明中医,2011,26(5):105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2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