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擦亮的“铜”字招牌

2016-01-28 00:53
科学之友 2016年1期
关键词:铜器火锅工艺

大同铜器闻名遐迩,但生产场所的条件十分艰苦。大同古城善化寺西侧仿古商业街的一间店铺内,琳琅满目的铜制品吸引了众多游客。75岁的李安民静静地坐在店内一隅,在铜金属特有的光泽映衬下,这位守护大同铜艺的老人,似乎仍在思忖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

大同铜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如今,铜火锅作为国礼的故事仍在传说,可大同铜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从春秋时代到今天的天艺昌工艺品厂,大同铜器一路走得并不平坦。尤其是近几十年,它的命运几经波折。

沸腾渐息 “霜冻”难掩

1973年,周恩来陪同法国蓬皮杜总统访问山西大同,离开后不久,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以及广州、南京、上海、辽宁等国内有名的高级饭店,纷纷派人来大同订购铜火锅,开设别具风味的火锅宴。而到大同旅行的中外人士,也把铜火锅当成了必购的纪念品。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同铜器畅销美、英、法、日、德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成就了其最为辉煌的一段时光。

20世纪90年代,因宣传力度不够,大同市金属工艺厂在产品畅销时,没有通过媒体扩大产品的影响而导致销售后劲不足。除此之外,缺乏先进工艺,在不锈钢产品价廉物美的冲击下,铜制产品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处于劣势。随着原材料价格的猛涨和工艺传承的断链,以铜火锅为代表的大同铜器开始衰败,铜器的主要生产厂家——大同金属工艺厂也随之倒闭。到1998年停产时,下岗的200余名企业职工中,有的在集贸市场卖衣服,有的在摆地摊卖菜……铜器加工是大同的传统产业,一旦失传恐不能复生。老铜匠们的困惑,折射出大同铜器制造业的囧境。工艺人在思考,出路何在?大同铜器用2 70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兴衰,等待它的无非是两种结局:要么永远消失,要么乘愿再兴。幸运的是,因为一些工艺人的坚守,大同铜器生机再现。

不忘初心 倾情坚守

李安民曾任大同市金属工艺厂厂长,一级工艺师,大同铜器的领军人物。1995年,他从金属工艺厂退休,3年后,工艺厂倒闭。“厂子倒了,但手艺不能丢。”眼看曾怀揣技艺的工人们消失在各种行业里,李安民急了,他联合了几名老匠人,自筹资金8万元,在自家小院里搭灶起火,开起铜匠铺,起名为大同天艺昌工艺品厂。就这样,李安民带领着一班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个炉子、五六个人,焊接、弯曲、穿孔、锻打、錾刻、退火、磨砺。他们用双手延续着大同铜工艺的香火,用他们的信念,坚守着这份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

天道酬勤,李安民的坚守换来了大同铜器的重生。如今,李安民的团队按传统工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生产制作的大同铜器有八大系列35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宫廷御锅、工艺火锅、佛像供具、文房四宝、旅游纪念品及铜茶壶、铜勺等日常餐具。2009年6月,大同铜器制作技艺被列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在李安民的努力下,天艺昌工艺品厂终于有了个像样的工作场地,结束了大同铜艺的“铜匠铺岁月”;2012年,大同天艺昌工艺品厂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4年11月大同铜器制作技艺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铜火锅、御锅、文房四宝、生活用品……为扩大宣传,75岁高龄的李安民经常带着上百件铜器工艺制品往返于各地文化博览展销会,件件都是大师级的作品,他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大同铜器,也希望有更多人喜欢它。每次在展销会现场,雕錾着诗句书画的铜墨盒、蛟龙缠身的酒具、古色古香的宫廷餐具、刻花印景的烟炊茶简,尤其是蜚声中外的大同铜火锅系列,总能让前去参观的人们一饱眼福。

匠心承继 创新为续

铜器不仅仅是个器皿,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它融合了传统工艺、文化特色、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要把铜器制造与时代特点、价值观等结合起来,必须守住传统文化,寻找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如今,拯救、传承、保护、创新、发展,重塑大同铜器金字名片,再创大同铜器辉煌是主基调。虽说大同铜工艺近年有所发展,可依然不十分尽如人意。大同铜器发展近40年来,在规模上,应该有相应的产业园区或是铜器一条街,但很遗憾,一直没能发展成形。工艺上,尚没有越出旧时套路,造型花样、功能技术方面都还需进一步加以改进、创新。人才上,目前在整个大同城内,掌握铜艺的匠人不过数十人,愿意投身传统工艺的年轻人少之又少,铜工艺已濒临失传。无论铜匠传承人还是铜器工艺,受表彰赞许是常有的事,但年轻的传承人太少一直是李安民老人最忧心的事。“做铜器制作的艺人很辛苦,程序繁多,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没想过要从事这个行业。”李安民说到。未来几年,他准备去一些条件较为落后的贫困地区招收传承弟子,计划能在3年内培养上百个制作铜器的传承人,从而进一步扩大大同天艺昌工艺品厂的发展规模。

2013年,在李安民老师的牵头组织下,大同天艺昌工艺品厂成立了专门的铜器传习所带徒学艺,研发传统工艺和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的新产品,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现有以工艺火锅为主的八大系列、200多个产品、350多个花色。市场销售良好,因人少、场地小、产量小,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天艺昌已成立调查组,正在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准备出书并筹建大同铜器历史博物馆。

“如今的工艺品市场鱼龙混杂,产品结构极不合理,造型比例失调,偷工减料,工艺粗糙,虽价格偏低,但始终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相较之下,天艺昌的多种铜制工艺品,因工艺精湛,造型美,结构合理,兼具实用性、观赏性、保健性和收藏性而深爱广大用户青睐。

“若能在后续传承中加紧创新研发的步伐,坚守手艺人的匠心、良心,未来的铜器工艺定会有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年事已高的李安民老人讲起自己用毕生精力守护传承下来的制铜手艺,满面荣光,精神矍铄的样子一点不减当年的风采,而铜器制作技艺也正是因着这样一些德艺双修的手艺人的坚持而得以不断承传并发扬光大。

传承人档案

李安民,1941年生,曾任大同市金属工艺厂厂长,工艺师,大同铜器的领军人物。1998年创办大同市天艺昌工艺品厂,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前人基础上推陈出新,生产出工艺火锅、宫廷御锅、文房四宝、铜壶铜勺、旅游纪念品、工艺酒具以及宗教供具等仿古实用器和收藏艺术器皿八大系列200多个花色品种。

猜你喜欢
铜器火锅工艺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火锅博物馆
刘朝中
山东日照地区出土汉代铜器鉴赏
伤人的火锅
趣说火锅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铜器天艺 尽在婆娑斑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