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专业性运动竞赛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对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的分析

2016-01-28 05:47辜德周战伟郭蓓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发展创新政府

辜德 周战伟 郭蓓

摘要:运动竞赛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上海市体育局通过对青少年10项系列赛的合理设计,更好地发挥了运动竞赛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这种运动竞赛的发展创新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研究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在办赛目的、思路,竞赛内容、形式、理念方面的发展创新,分析其对上海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政府在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中的作用,阐释了个案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 运动竞赛;政府;发展创新;上海青少年十项系列赛;体育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 G 808.2文章编号:1009783X(2016)01006405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Sports competition has a uniqu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Through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ten series of youth competition by Shanghai Sports Bureau,the function of sport on reserve talent cultivation is fully played.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the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sport competition has a positive reference value.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ten series of youth competition in Shanghai on the aspects of objective,rationale,competition content,form and philosophy.It also analyzes the positive role on the training of sports talent reserve in Shanghai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The significance and revelation of the case study is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words:sports competition;government;development innovation;ten series of youth competition in Shanghai;sports talent reserve

收稿日期:201501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TY006);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989SS14020)。

第一作者简介:辜德宏(1975—),男,湖南桃源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

作者单位:1.浙江传媒学院体育部,浙江杭州 310018;2.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上海 200126;3.上海市体育局,上海 20000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Hangzhou 310018,China;2Shanghai Youth Training Management Center,Shanghai 200126,China;3Shanghai Sports Bureau,Shanghai 200003,China.

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以来,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了体育事业发展的主线,创新驱动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上海市体育局立足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于2011年整合了原有的青少年体育竞赛系统,设立了新型的青少年10项系列赛,以引领上海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历经3年的发展,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已成为上海市业余训练层面水平最高、项目代表性最强、参赛面最广、跨越时间最长的一项年度赛事。它有效带动了上海各区县的项目发展布局,扩大了项目发展规模,提高了项目发展水平,提升了运动员成材率。通过10项系列赛的磨练,上海涌现了一批优秀青少年运动员,游泳项目在2013年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得39枚金牌、52枚银牌、34枚铜牌,团体总分连续17年名列第一。羽毛球项目在“李宁杯”全国少年乙组羽毛球比赛中共获得1枚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乒乓球项目获得“全国南方赛区比赛”男子团体冠军。篮球项目获得女篮U14比赛冠军,U15比赛第2名。网球项目获得U12全国青少年排位赛2个分站赛第一。田径项目女子中长跑U16U17获得2枚金牌,女子跳高U14U15获1枚金牌。水上项目皮划艇全国青少年比赛U18、U16获得7枚金牌[1]。

在这种运动竞赛的发展创新中,政府起了关键性作用。解析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在办赛目的、思路、竞赛内容、形式、理念上的发展创新,分析其对上海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等,不仅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办赛模式、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改革具有借鉴作用,而且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变也具有借鉴意义。

1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概况

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始于2011年,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水上(赛艇、皮划艇)、棋牌(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桥牌)共10个大项,2013年水上项目增加了帆板、帆船分项,竞赛周期为一年一次,竞赛时间从每年3月至11月历时9个月,参赛运动员是当年在上海市注册过的青少年运动员(篮球、排球项目基层组的运动员除外)[2]。

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的主办单位为上海市体育局,承办单位为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协办单位为上海市有关项目中心、体育协会、区(县)体育局。各项目的竞赛由分站赛和总决赛组成(足球、游泳、棋牌项目采用预选赛和决赛的形式竞赛),分站赛与总决赛均按相应名次给予运动员(运动队)相应的积分,分站赛积分与总决赛积分之和为运动员(运动队)的年度积分,是评选年度最佳运动员(运动队)的重要依据[2]。

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对3大球实行了特殊计牌规定:12队以上(含12队)参赛的,前3名依次按5金、3金、2金计牌;3至11个队参赛的,前3名依次按4金、2金、1金计牌。赛事评选年度最佳运动员(运动队)、最佳教练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公布总决赛各区(县)单项奖牌榜和总分榜。公布10项团体奖牌榜和总分榜[2]。

2011年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设10个大项,16个分项,465个小项,57个分站赛,最终产生金牌510枚,参赛人数约7 000人[34] 。2012年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设10个大项,16个分项,49站分站赛,各项目总决赛共设置442个小项,共计产生金牌493枚,参赛运动员8 055名[56] 。2013年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设10个大项,18个分项,61站分站赛,各项目总决赛共设置503个小项,参赛运动员1万426名[1,7]。

2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的发展创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8]。《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着重强调:上海城市发展的总方针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把创新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和全过程[9]。为此,上海市体育局对其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运动竞赛进行了发展创新,以全新的10项系列赛引领其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其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

1)办赛目的上的发展创新。首先,青少年10项系列赛的办赛目的除了常规的锻炼队伍、选拔人才外,还有推动区(县)项目布局优化,及推动10项项目的普及、扩大选材面等目的。例如:公布总决赛各区(县)单项奖牌榜、总分榜及10项团体奖牌榜、总分榜。设置多个分站赛,篮球和排球更是设置了基层组竞赛,让更多基层运动员有更多的参赛机会。在笔者2013年12月实习期间的访谈中,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官员Z谈到:“以往我们主要抓提高,普及则相对忽略。现在发现路越走越窄,必须既要推动普及又要狠抓提高,才能保证充足的优质储备人才。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系列赛来激发基层单位、运动员进行业余训练的热情,扩大业余训练队伍,并在竞赛中锻炼队伍、选拔人才,同时以竞赛促进区(县)的项目布局。”其次,办系列赛还在于打造上海市青少年体育赛事品牌,积极发挥赛事的社会效应,营造上海业余训练的良好发展氛围和环境,为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系列赛通过新闻、媒体、网站等多种宣传手段,播报系列赛的竞赛进程、精彩片段、优秀事迹等,提升赛事知名度,扩大赛事社会效应。3年来,看比赛的家长、家庭、学校和体育协会逐年增加,社会各界对赛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系列赛成为了上海青少年体育的第一大品牌赛事。

2)办赛思路上的发展创新。上海市体育局按照“小竞赛大作为,办赛效应最大化”的思路设计了青少年10项系列赛。首先,确定了全市各级业余训练单位、运动员都能参赛的方针。赛事设计了分站赛与总决赛,分站赛的参赛单位为各区县与各基层学校,总决赛的参赛单位则为各区县。这将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业余训练单位、运动员都纳入到了赛事中,水平相对较低的,可以参加分站赛,水平相对较高的,则参加总决赛。其次,设置运动员参赛的文化成绩门槛,引导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系列赛的参赛资格明确规定了运动员必须文化成绩合格方能参赛,并且在每年系列赛之前,会专门组织运动员的文化测试。最后,提出了“三上一提高的办赛方针,即上项目、上规模、上水平,提高成材率”,发挥运动竞赛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在“三上一提高”方针的指引下,系列赛带动了新一轮项目布局、教练员队伍建设、一二三线联动,整合、完善了体、教两家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营造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氛围,达到了锻炼队伍、积累经验、选拔人才的目的[10],可见,系列赛充分发挥了运动竞赛的多元功能。

3)竞赛内容上的发展创新。青少年10项系列赛竞赛项目的设置,并未像其他综合性运动会一样,完全跟奥运会或全运会接轨,项目设置也并不求全,而是根据地方特色和项目发展布局,设置了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游泳、水上、棋类共10大竞赛项目。项目设置既有奥运项目,又有非奥项目,既有身体活动类项目,又有心智活动类项目,既有世界影响力大的项目、基础性的项目、普及程度高的项目,又有适合上海人参与的项目,体现了竞赛内容选择的地域特点和城市争创世界一流城市、世界体育强市的雄心壮志。在笔者实习期间的访谈中,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官员Z还谈到:“我们设置10项项目时考虑了国家要大力发展的项目,适合上海人开展的项目,促进青少年智力发育的项目,反映体育强国硬指标的项目。”与此同时,各项目第1阶段比赛(第1站)的竞赛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主要检查各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各项目按照各自的专项特点和规律设置了相应的竞赛内容。比如:乒乓球设置了45 s双飞跳绳、羽毛球掷远、3.5 m侧滑步、30 s仰卧起坐、立定跳远、60 m和800 m 7项内容。

4)竞赛形式上的发展创新。首先,竞赛周期为1年,改变了传统大型运动会的4年竞赛周期,并且竞赛时间长达9个月,改变了传统的短时间内集中竞赛的形式。其次,赛制参照了职业赛事中分站积分竞赛的形式,采用了分阶段竞赛,各站依名次积分的赛制。第1阶段比赛为第1站,主要侧重于打基础,检查各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等。第2阶段比赛设立若干站,侧重于锻炼队伍、提高专项水平。第3阶段比赛为总决赛,侧重于发现和选拔人才。再次,多个项目的竞赛规程和规则都依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了调整。足球、游泳、棋牌项目采用预选赛和决赛的形式进行比赛。其他项目则实行分站赛和总决赛的比赛形式,总决赛的名单依各分站赛的总积分来确定。田径项目增加了异程接力项目,篮球项目制定了“前2节比赛上场队员不得重复”“前场抢断加分制”、棋类的基础测试(棋谱知识比赛)等特殊规则和比赛方法[1]。最后,计牌和奖励方法进行了改革。系列赛对3大球实行特殊计牌法。篮球、排球、足球男女各组别有12队以上(含12队)参赛的,前3名依次按5金、3金、2金计牌;3至11个队参赛的,前3名依次按4金、2金、1金计牌。赛事评选年度最佳运动员(运动队)、最佳教练员。公布总决赛各区(县)单项奖牌榜、总分榜及10项团体奖牌榜、总分榜。

5)竞赛理念上的发展创新。首先,享快乐、促健康、造成就的竞赛理念。系列赛在小年龄组别设置了兴趣性项目,例如:水上项目对初学者设置了肥仔艇项目。篮球小学组设置了3对3比赛。排球小学组的身体素质测试由立定跳远改为了十字跳,增加了跑动传球、垫球。同时,系列赛还修改了一些项目的分站赛竞赛规则,例如:篮球小学组规定每队分A、B、C 3组按4节进行3对3比赛,每组各赛一节,最后一节不分组,使更多运动员能参与比赛。足球项目规定上下半场必须额外更换2人进行比赛。通过这些手段,提高了竞赛的趣味性,吸引了更多初学者参与比赛,感受竞技的乐趣。2013年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以“健康、快乐、梦想”为主题,这种三维一体的竞赛理念,关照了运动员的身心发展及成就感需求,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它更有利于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培育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兴趣,科学发展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其次,赛基础、比全面、见水平的竞赛理念。系列赛第1阶段比赛,侧重于打基础,主要目的是提高各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打好基本功。第2阶段比赛,侧重于锻炼队伍、提高专项水平。第3阶段比赛是各项目的精英赛,侧重于发现和选拔人才。这种区分不同阶段的竞赛定位的做法保证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系列赛在不同项目的不同分站赛中进行了相关竞赛内容的设置,以促进运动员打好基础,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例如:游泳项目水上测试(第2站)专门设置了打腿比赛。乒乓球项目第1站设置推挡和对拉等基本功比赛。田径项目第2、4站在小年龄组设置了3项全能:100 m跑、跳高、铅球,鼓励小运动员全面发展跑、跳、投能力,防止过早专项化。游泳项目第3站允许选择主项的同时,突出设置全能和混合泳,在每个全能中均设有混合泳。这种三维统一的竞赛理念,使得运动竞赛更具层次性,关照了不同年龄、水平层次运动员的训练特点,竞赛理念符合青少年生理发育特点,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成材率。

3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对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作用

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经过发展创新后,运动竞赛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更为合理、全面、科学,它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产生了如下作用。

1)引导了教练员更新训练观念。10项系列赛设计的竞赛理念,强化了业余训练的兴趣性、基础性、全面性。这种竞赛理念引导教练员注重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在运动训练中科学设计训练内容、负荷、方法,不盲目上训练强度、上训练量,不拔苗助长,创新训练方法与手段,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宝山区代表团参加2011年10项系列赛乒乓球第1站比赛后就提到:“10项系列赛鼓励和引导了基层教练员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提高效果。”[11]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也强调:“系列赛要进一步突出打基础、重全面,强调兴趣培养,要让青少年选手做到‘有文化,少伤病,多成才。”[1213]与此同时,由于每一站比赛都有积分,所以每一站比赛对教练员来说,都是一场考试,一次检验。而业余训练的时间相对有限,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达到运动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就要求教练员更新训练观念,改进训练方法,提高每一堂训练课的质量。闸北区业余训练单位就以“在有效训练单位时间里,提高训练实效”为宗旨,重点抓好2个假期集训和双休日的训练[14]。

2)引导了运动员重视文化学习。10项系列赛竞赛总则中,参赛资格条例明确规定了,参赛运动员应文化成绩合格。在篮球和排球项目的竞赛总则中进一步明确了要求,即参赛运动员前一学期考试成绩平均及格。系列赛在运动员参赛资格上的这一明确规定,表明了官方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对文化成绩的考核,引导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重视,官方启用了文化测试网络平台,对参加青少年10项系列赛的初二及部分引进初三学生,加考语、数、外科目计算机考试,只有学习成绩及格才可参赛,不合格者不得参赛。2011年作为试行,对乒乓球和田径2个项目进行了测试。2012年,测试对象扩大到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6个项目。2013年则对全部项目运动员进行了测试[6,13]。与此同时,从2012年起,系列赛基本上将各项目的比赛时间都安排在了双休日和节假日,不仅有效保障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而且传递了不为竞赛而“牺牲”运动员正常文化学习时间的信息,对运动员重视文化学习起到了好的导向作用。

3)推动了10项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增加了10项项目后备人才的储备量,扩大了选材面。系列赛不仅公布总决赛各区(县)单项奖牌榜、总分榜,而且公布10项团体奖牌榜、总分榜,并且,设置了“优秀组队奖”,鼓励各区县布全10项系列赛全部项目,同时达到一定参赛规模。2013年增设了“最快进步奖”,通过与上一年度比赛成绩对比,对进步较快的区县进行奖励。系列赛通过这些措施,大大刺激了各区县对这10项项目进行发展布局的热情。这不仅推动了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在这10类项目上的普及与发展,而且增加了这些项目的人才储备。2011年各区县都增加了不少项目的发展布局,尤其是各郊区县在开展项目的增幅上更大。例如:青浦区新组建了游泳、足球、篮球、羽毛球队伍。田径和乒乓球这2个项目所有区县均有组队参加比赛,网球开展区县由原来的11个区增加到了13个区,排球由原来的8个区,增加到了12个区[4]。2012年有7个区县参加了全部10个项目的竞赛[6],2013年增加到了10个区县[7]。2011年参赛运动员约7 000人,2012年参赛运动员为8 055人,2013年参赛运动员1万426人[4,67]。

4)提高了人才选拔的准确性。系列赛大多数项目采用了多站竞赛积分的竞赛方法,这种竞赛方法能较好地避免运动竞赛中的偶然性因素,有利于更为精准地选拔人才。2011年10项系列赛各项目共计组织了57站分站赛,2012年组织了49站分站赛,2013年组织了61站分站赛,平均各项目的竞赛数量都在4站左右。足球、游泳、棋牌虽然采用了预选赛和决赛的形式,但它们都将分站赛均作为了预选赛,并根据每一站分站赛成绩,择优进入总决赛。例如:足球项目第1站为技能测试,各队技能测试综合平均分达60分的队才可参加第2站比赛。综合测试分达到85分及以上积5分,70~84分积3分,55~69分积2分,参赛积1分,不参赛0分,累计进入运动员年度积分排名系统。各项目的分站赛和总决赛形成了互为联系的系列赛事,为综合考察运动员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官方设置了专门的选材团队,长期跟踪参赛运动员,进一步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准确性。2012年通过督训专家组与系列赛选苗专家组(主要为一线教练员)相结合,看训与看赛相结合的方式,推选优秀苗子403人。2013年推选优秀苗子261人。

5)增加了运动员的参赛机会,丰富了运动员的竞赛经验。10项系列赛的竞赛周期为1年,年度赛事历时9个月,各项目基本设置了4站左右的赛事,这大大增加了运动员参加竞赛的次数。系列赛实行分站积分制的项目,各组别、各项目年度各分站赛总积分排名靠前的若干名运动员才能参加总决赛。系列赛实行预选赛制的项目,各组别、各项目的第1站比赛(预选赛)成绩,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方能进入下一阶段竞赛,并针对达到不同成绩标准的运动员给予相应积分,将各站积分录入运动员年度积分排名系统。在各项目总决赛之后,赛会组织各项目协会,依据10项系列赛各项目年度总决赛后的积分或名次,评选年度最佳运动员(运动队)。由于运动员的年度积分是评选优秀运动员(运动队)的重要依据,各参赛单位、运动员主动地参加各站比赛赚取积分,运动员通过更多的竞赛机会收获了更多的竞赛经验。

6)营造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氛围。10项系列赛从2011年筹备开始,就在上海青少年体育网上专门制作了系列赛的专题网站,内容包括了专题新闻、竞赛规程发布、竞赛日程发布、各项目各站成绩和积分的公布、各区县团体奖牌和总分发布等。与此同时,上海市体育局官网开辟了新闻专栏,对10项系列赛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新闻进行及时报道。比赛期间还邀请了上海市体育宣教中心对赛事进行了跟踪拍摄,对一些赛事和事迹进行了宣传。各大媒体也先后对系列赛进行相关报道。3年来,看比赛的家长、家庭、学校和体育协会逐年增加,社会各界对赛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系列赛成为了上海青少年体育的第一大品牌赛事,为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4政府在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中的作用

首先,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在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中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从赛事的组织来看,主办单位为上海市体育局。承办单位为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协办单位为上海市有关项目中心、有关体育协会、区县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项目管理中心、体育协会虽然都是事业单位,但它们都在体育局的行政领导下,其活动资金依然主要来自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财政拨付,工作任务主要来自于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10项系列赛实质就是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综合性运动竞赛。从赛事的经费来看,上海市体育局拨付给了10项系列赛承办单位以充裕的竞赛经费,保障了每年系列赛的顺利进行。

其次,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的诸多环节进行了发展创新,让运动竞赛更好地发挥杠杆和导向作用。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办赛目的、思路,竞赛内容、形式、理念这些环节进行了发展创新,使得运动竞赛切实引导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运动训练、文化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和观念,保障运动员的成材率和全面发展。着眼于推动项目的普及与发展,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促进运动员的健康、快乐成长,激发运动员对业余训练的喜爱,避免因训练不当引起的伤病。立足于提高选材的准确性,长期跟训跟赛优秀苗子,避免选错苗子。这种创新符合吸引、保留、培养的运动员发展理论与成长机制[1517],为运动员成长建立了有效的发展通道和路径。政府虽然在10项系列赛中扮演强政府的角色,发挥强政府的作用,但它通过自身对赛事一些环节的改革、发展、创新,促使系列赛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最后,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将工作思路贯穿到了上海青少年十项系列赛中,将系列赛作为了推进工作开展的平台,通过举办系列赛,落实了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若干工作。

1)推动了各区县对10项项目的发展布局。3年来,开展全部10项项目的区县逐年增加,参加10项系列赛的运动员也逐年增加。2012年有7个区县参加了全部10个项目的竞赛,2013年增加到了10个区县。2011年参赛运动员约7 000人,2012年参赛运动员为8 055人,2013年参赛运动员约1万426人。全市业余训练的项目发展布局通过系列赛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2)带动了一、二、三线队伍的上下联动。从管理层面来看,上海市各项目中心都积极参与了系列赛项目规程的拟定和竞赛组织工作。同时,在各区县体育局训练科长每月一次的例会上,在项目中心业训分管主任每季度一次的联席会议上,各区县对系列赛的参赛情况和竞赛组织情况进行汇报与交流。从教练员层面来看,各项目均组建了项目中心教研组,由一线、二线、三线教练员代表组成,通过这个平台,把一线运动队的选材思路、技术要求等贯彻到了各站比赛的规程中。从运动员层面来看,乒乓球总决赛、羽毛球第3站赛均设置公开组,允许一线运动员参赛,组织选拔优秀苗子与一线队员进行对抗交流[4,6]。

3)整合了全市青少年体育竞赛资源。系列赛各奥、全运会项目的第1站比赛基本与常规的各项目二线测试赛相结合。第2阶段的各分站赛基本与年度常规的青少年单项锦标赛、冠军赛相结合。第3阶段为系列赛的总决赛。通过这样的设置,系列赛与传统的中小学生锦标赛、中小学生联赛、冠军赛结合了起来。学校的参赛积极性提高,部分学校还积极承办相关赛事,并在比赛场地方面给予了支持和保障。

4)带动了各区县教练员队伍建设。在系列赛期间,各项目中心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练员的业务研讨、竞赛心得交流。各区县为组队参加系列赛,引进、吸纳了一批新教练员。一些区县通过项目中心教研组,邀请项目专家对教练员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市、区两级训练管理部门,下基层看训练,解决教练员的实际问题,为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创造环境。组织训练督导工作,通过专家看训、评训,促进教练员执教水平的提高。组织教练员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了竞赛规程、竞赛规则、裁判法、训练计划设计和训练实践课的安排等,聘请了美国的游泳、篮球等项目的专家,为教练员上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系列赛还评选年度最佳教练员,大大刺激了教练员提升自身执教水平的积极性。

5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改革的意义与启示

5.1意义

1)丰富了运动竞赛的运作模式,深化了运动竞赛的杠杆和导向作用。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的竞赛内容设置、积分赛制、奖励办法等,及长竞赛周期、高密度、高强度(参与人数多)的竞赛形式,超越了传统运动竞赛的运作模式,其蕴含的诸多创新元素极大丰富了大型体育赛事的办赛模式。与此同时,上海青少年10项系列赛经过发展创新后,运动竞赛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更为合理、全面、科学,对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6个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为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借鉴。上海10项系列赛以运动竞赛为载体,通过对办赛目的、思路,竞赛内容、形式、理念等环节的发展创新,促使其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取向、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要求”[18]。与此同时,系列赛其实是一种准公益性的竞技体育产品,政府在其中的强势作为,符合政府发挥其管理职能的公共性要求[19]。另外,政府选择了有限的项目,将一些项目交由了社会发展,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做减法的政府职能改革思路”[19]。

5.2启示

1)组织与管理专业性运动竞赛,不应止于锻炼队伍与发现优秀苗子这种单一层面的作用或功能。如何通过对运动竞赛的改革与创新,发挥其在促进普及与提高2个层面的引领作用,发挥其在促进运动员(运动参与者)全面发展,传播体育精神、构建体育文化、健全品格修养等方面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

2)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深入挖掘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后备人才培养、职业化、体教结合等不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瓶颈,结合发展方式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相应的改革。例如:对上述方面的发展内容、目标、取向、理念、要求、动力、手段、途径等要素的单个或多个转变[18]。

3)政府发挥其管理职能不仅需要牢牢把握公共性准则,而且需要合理规划与设计自身的管理行为方式。政府区分清楚不同竞技体育产品或服务的属性与特点后,需要合理地调整自身的管理价值取向、管理权限、管理方式、职能范畴、职能重心等,有效开发与利用市场、社会手段,共同促进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各要素的改革、发展、创新,以进一步发展完善竞技体育的作用与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上海.青少年十项系列赛孕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EB/OL].[20151101].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31406/u21ai821970.html.

[2]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2011年上海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竞赛规程总则[R].上海: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内部资料,2011.

[3]中国上海.市体育局2011年度新闻发布会召开[EB/OL].[20151101].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18454/u21ai570666.html.

[4]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2011年上海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资料汇编[R].上海: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内部资料,2011.

[5]上海体育.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总结表彰大会召开[EB/OL].[20151101].http://www.shsports.gov.cn/ShSportsWeb/HTML/shsports/xwzx_sxxls/20121130/Detail_88430.html.

[6]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2012年上海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总结表彰资料[R].上海: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内部资料,2011.

[7]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2013年上海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工作总结报告[R].上海: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内部资料,2011.

[8]朱步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N].新华日报,20121225(B07).

[9]中国上海.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51101].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5307/node25455/node25457/u21ai485258.html.

[10]上海体育.2011年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总结表彰大会顺利召开[EB/OL].[20151101].http://www.shlottery.gov.cn/website/sbh/display.jsp?ct_id=72248.

[11]上海体育.2011年青少年十项系列赛乒乓比赛第一站结束[EB/OL].[20151101].http://tyj.sh.gov.cn/shsportsweb/HTML/shsports/xxbs/20110425/Detail_57409.htm.

[12]上海体育.李毓毅局长调研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工作[EB/OL].[20151101].http://tyj.sh.gov.cn/shsportsweb/HTML/shsports/xxbs/20120314/Detail_74781.html.

[13]中国上海.上海的体教结合之路:找到教育和体育的契合点.[20151101].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18454/u21ai696736.html.

[14]上海体育.获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佳绩.[20151101].http://tyj.sh.gov.cn/shsportsweb/HTML/shsports/newsquxian/20111213/Detail_71049.htm.(下转第76页)

猜你喜欢
发展创新政府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一张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通信
市场发展趋势下的电子商务运营教学研究
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货运险的发展与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贵州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