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玉涛
(荆州市消防支队 湖北荆州 434000)
复杂性背景下谈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问题及解决措施
龙玉涛
(荆州市消防支队 湖北荆州 434000)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下,各类自然及人为灾害事故呈现危险源增多、危害性大且爆发频率升高的趋势,导致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现场处置难度大,救援时间持续延长,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面临着复杂化背景。本文对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工作的复杂性背景及影响,以及对复杂性背景下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问题解决步骤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复杂性背景下解决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问题的具体措施。
复杂性;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问题
消防部队在扑救大型火灾或处置突发事件时,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保障力量多元化,使得灭火救援战勤保障面临的背景日趋复杂化。不仅表现为救援环境复杂不确定性,而且保障关系复杂多变。这对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1.1 灭火救援环境的复杂性
①各类灾害事故突发意味着事故发生地点和时间不确定,现场具体环境未知,战勤保障各类保障需求量难以预测。②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运用,使火灾事故发生的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具体表现为火灾的燃烧立体性、蔓延的迅猛性、烟气的毒害性、燃烧爆炸的混合性,极易导致参与灭火救援任务的消防指战员在瞬间遭遇意外事故。
1.2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环节的复杂性
诱发各类灾害事故因素的多样性和突发性,直接导致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技术要求复杂,灭火救援装备器材多样化,灭火物资需求繁杂,行动过程中各种突发故障发生概率大。从而要求灭火救援战勤保障不仅能够快速进行保障响应,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一切战勤保障工作,而且能够充分满足现场复杂的技术保障需求。
1.3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组织结构的复杂性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工作涉及器材、物资的一线补给,油料、药剂的运送供应,装备遂行维修,医疗抢救治疗以及生活保障服务等多方面保障,是由战勤保障部门各保障分队分别承担,整体合作的统一行动。同时,各种火灾或灾害事故波及面广、被困人员多,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对社会依托性增大,整个保障需要社会多部门机构的参与。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组织结构不仅包括消防部队内部的各专业保障分队,还包括社会联动的多个部门。这也表明了战勤保障组织结构的复杂性,组织冲突现象也有着存在的必然性。从而加大了战勤保障组织指挥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战勤保障环节之间的有效协调。
根据以上分析,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复杂性背景直接制约了战勤保障效能的发挥。尤其是在跨区域联合灭火作战或救灾行动中,灭火救援现场环境恶劣,战勤保障任务重。消防部队面对的是海上、地下、地上、空中的立体作战,大量使用各种类型的消防车和泡沫液、干粉等灭火剂,现场充斥着高温、水汽、烟雾和有毒气体。不仅直接参战部门多,而且各种保障力量包括社会联动保障部门互相交织,纵横交错,战勤保障的协调项目和内容急剧膨胀,使得协调难度加大。复杂性背景必然产生组织冲突问题,即各保障分队间和各职能部门间由于目标认识差异、角色定位等方面因素可能会发生彼此抵触、争执的组织行为,直接影响战勤保障效能的充分发挥。
(1)战勤保障分队间的背景、价值观念、文化差异,以及对战勤保障目标任务和行动方案等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造成保障工作的个性差异。其在主观上易以一定的心理定势来解释和预期其他分队行为,使得相互依赖程度高的战勤保障工作更容易因为差异化之影响而产生组织冲突,难以实现各分队间的有效协同保障,从而保障效能受阻。
(2)随着灭火救援战勤保障专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形成了不同专业的战勤保障分队,但战勤保障组织采取典型的科层组织结构模式,形成了保障组织的层级节制结构。一方面,这对不同层次间的信息沟通产生了一定的阻塞影响,加重了战勤保障管理层次的复杂性,也容易诱发保障组织冲突。另一方面,由于各保障分队承担的保障任务角色不同,有着各自特定任务和职责,本位主义容易使得各层次、各职能部门在保障行动中将自身目标放在首要地位,从而引起保障组织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障效能的提升。
在灭火救援战勤保障背景日益复杂化趋势下,实施战勤协同保障是实现各战勤保障分队任务,把握现场环境变化特点,科学组建保障力量编成模式,提高整体保障效能的有效步骤。
3.1 实施战勤协同保障的必然性
(1)在复杂性的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系统中,各保障部门和保障要素由于责任边界模糊和保障工作个性差异,易导致组织冲突、协调困难、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现象,影响了各自优势的发挥,产生了保障服务的碎片化,妨碍整体保障效能的提高。整体效能的增强,需要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系统有效化解由于多部门导致的保障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这就需要实施战勤协同保障,加强多部门保障服务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2)由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决定,组织系统内部的各个保障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边界。而这些边界又由于部门之间的不同联系程度而产生不同的关系形态,加之保障任务职责的差异,使得保障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自然地出现了不平等性,即在灭火救援战勤保障行动中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不同。同样,对于有限保障资源的分配也导致战勤保障系统内部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如不能有效消除,无疑会导致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系统组织内部组织冲突和保障行动的内耗。这种情况下,即使部门间存在着一定程度合作,也必然是一种非自愿行为,导致整体的保障效能降低。因此,灭火救援战勤保障行动必须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保障,控制整体目标不一致行为,以推进整体保障效能的提高。
3.2 战勤协同保障作用分析
战勤协同保障就是通过对保障资源(人力和物力)进行协同指挥,促使保障要素、保障指挥和保障行动按照统一的协同目标,科学配合行动,以解决长期以来的多保障部门独立行动、缺乏协调的问题,实现对被保障对象需求的全面有效保障,最大程度发挥战勤保障效能。
战勤协同保障解决了复杂性背景下灭火救援战勤保障过程组织冲突造成的保障效能低下问题。其主要通过遵循灵活机动的原则,以现场保障任务需求、危险源变化特点以及灭火救援现场环境发展趋势为依据,科学指挥参战保障分队及保障资源按照预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协调配合,克服或明显减少在非协同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负面效应,避免内耗,有效整合保障资源,形成服务现场遂行保障任务的高效保障力量编成模式;通过各保障部门的协同行为产生出超越各自单独个体的作用,即各保障力量产生互补效应,构建灭火救援过程中战勤保障环节间的无缝链接,使保障系统整体功能发生倍增或放大,实现战勤保障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最终提高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
4.1 强化协同意识,统一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整体目标认识
各方对目标认识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能否达成协同和协同效果。所以说,一致性是实现协同合作的前提条件。传统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组织结构是一种按层次的、垂直化的、职能化的结构,是围绕其基本功能来划分的。组织内部各保障分队及其所从属部门的职责划分明确,各自负责各自部门。但必然存在着部门本位主义,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在遂行保障任务中,一些保障分队对既定保障目标意义认识的不统一,不仅易产生现场保障工作的组织冲突,而且协同行动很难保证步调一致,也就无法快速适应时刻变化的灭火救援现场环境,无法实现灵敏响应直接影响保障效能。为此,在灭火救援战勤保障过程中,为实现多部门协同,要加强协同意识,确保战勤保障目标统一认识。唯有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围绕目标确立协同保障行动方式。
4.2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行协同保障信息指导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需要的信息来自不同区域、单位和部门,必须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整合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协同保障有力。因此,统一的信息平台是实现信息协同,提升保障效能的主要保证。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工作涉及军需、物资、装备、油料、器材,医疗、卫生,通讯、交通、仓库、工厂、运输分队、修理分队及地方一些联勤保障单位的保障信息和基本要素。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各类保障信息的价值,有助于指挥层及时准确地掌握保障系统内外各种变化的信息,为实现保障要素整合提供信息指导,为保障力量编成单元科学配置相应的保障要素,提高战斗力水平。同时,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有效信息沟通,各保障分队能够清晰把握协同保障机会,从而统一保障目标认识,促进保障力量资源优化配置和主动协同意识,避免组织冲突造成的内耗,实现协同保障要素倍增效应,充分发挥战勤保障效能。
在现阶段,火灾或其他灾害事故呈现规模大、作战时间长、危害性大、救援技术要求高、参与保障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等趋势。不仅造成灭火救援现场环境的复杂,而且战勤保障需求呈现不确定性,保障技术复杂多变,使得战勤保障组织进行要求高、难度增大。组织冲突在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工作中无法避免地自然产生,而且直接影响战勤保障效能。战勤协同保障可以在复杂性的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环境下,以现场保障任务需求、危险源变化以及灭火救援现场环境发展趋势为依据,科学进行资源协同配置和信息共享,克服或明显减少在非协同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负面效应,通过组建适应性强的现场遂行保障力量编成,实现战勤保障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以提升保障效能。综上所述,实施科学的战勤协同保障行动能够有效发挥和提升复杂性环境下的灭火救援保障效能。这对于科学推进消防部队战勤保障科学化、精准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白列湖,王孝军.刍议管理协同机制模型之构建[J].系统科学学报,2009,17(3):42~47.
[2]王洛忠,秦颖.公共危机治理的跨部门协同机制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2(5):121~123.
[3]刘延华.冲突对组织的影响机制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32~35.
D631.6
A
1004-7344(2016)06-0235-02
2016-2-10
龙玉涛(1983-),男,本科,主要从事消防装备战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