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璟 成明超 周雪松 周建平
( 1.滨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滨海24500; 2.滨海县滨淮镇农业中心,江苏滨海224552)
生育后期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颖花量不足,产量低,且秧苗盘根差,不利于起运和机插。每盘播种量150 g及以上处理,3叶期后盘内苗体拥挤,苗间通风透光条件差,苗体细弱,秧苗质量差,影响栽插秧苗起点质量。生育中后期群体偏大,高峰苗多,成穗率和颖花量不高,产量也不太高。结果表明,每盘130 g左右播种量,20 d及以内秧龄,移栽时苗体个体素质、秧苗起运和机插、大田生育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等都有一定的优势。综上所述,淮稻5号塑盘育秧其适宜的播种量范围为110~130 g/盘( 28 cm×58 cm),对于其它品种,要根据品种的千粒重、发芽率等进行修正。
表3 不同播种量产量及其构成
油菜水稻两熟均衡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张璟1成明超1周雪松1周建平2
( 1.滨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滨海24500; 2.滨海县滨淮镇农业中心,江苏滨海224552)
摘要:实现油菜水稻两熟均衡高产,应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基础,狠抓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核心,促进油菜水稻的生育进程与当地最佳季节同步,并始终朝着高产轨道发展。前作油菜重点抓好“两早两优”和“四防抗逆”配套栽培技术;后作机插水稻重点抓好培育壮秧、提高机插质量和“三早”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油菜;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2015-02-13
作者简介:张璟( 1976-),女,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园艺技术推广工作。
2012至2014年结合农业部和江苏省油菜、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我们在本县滨淮镇和滨海港经济区实施了万亩油菜水稻两熟均衡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3年累计实施面积2 154 hm2,年均718 hm2;平均产量油菜186 kg/ 667 m2,比前3年平均产量147 kg/667 m2增26.53%;水稻为635.5 kg/667 m2,比前3年平均548 kg/667 m2增15.97%。本文总结完善了油菜水稻两熟均衡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1选用优良品种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选用优质、高产、多抗品种是实现油菜高产稳产的基础。秦优7号、秦优10号和南农油1号等油菜优良品种,综合丰产性状好,品质符合国家优质油菜标准。
1.2推广“两早两优”栽培是高产稳产的核心
过去油菜普遍播栽偏晚,群体结构、施肥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油菜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按照高产群体质量指标要求,推广“两早两优”栽培技术,即适期早播、适期早栽,优化群体结构、优化施肥结构,从而实现了秋发冬壮、高产稳产的目标。
1.2.1适期早播,培育壮苗。培育壮苗是高产栽培的基础。在育苗技术上,着重抓好4条: ( 1)早播。在确定播期时既要考虑避免过早播种造成秧龄过长、菜苗性状恶化或冬前早苔,又要考虑避免过迟播种造成冬前温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生长量不足而影响秋发。根据试验和高产实践,
将播种期设定在9月10日左右。( 2)稀育。秧田留苗密度与秧苗的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留苗密度越高,素质越差。针对以往油菜苗床播量大、密度高,导致苗体间营养面积小,难以培育壮苗这一问题,播量由1.0 kg/667 m2以上降为0.7~0.8 kg/667 m2。秧大田比由1︰8调减为1︰6。在第1张真叶时间苗,第3张真叶时定苗,留健壮大苗120株/m2左右,提高秧苗的整齐度和利用率,减轻苗床秧苗群个体间的矛盾。( 3)肥促。施足基肥,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满足秧苗“断奶”后对养分的需求;间苗、定苗时补施好薄粪水;移栽前施好“送嫁肥”,以肥促发促壮,移栽时达到壮苗要求。平均苗床施纯氮10 kg/ 667 m2左右,配施磷、钾肥和硼肥,氮、磷、钾之比为1︰0.5︰0.5,硼肥0.5 kg/667 m2,为壮苗提供充足的养分,秧苗个体质量得到提高。( 4)化控。3叶1心期用15%的多效唑50 g/ 667 m2对水40~50 kg/667 m2叶面均匀喷施,控制纵向叶柄和根茎伸长,促进根茎增粗,叶片增厚、增宽,延长绿叶功能期。
1.2.2适期早栽,促进秋发。适期早栽是高产高效栽培、实现秋发冬壮目标的重要一环。随着移栽期推迟,油菜的根茎粗、分枝数、总角果数、角粒重等群体质量指标均变差,产量下降明显。滨海油菜适期早栽的范围在10月中下旬,这样可有效利用冬前温光资源,形成秋发壮苗,为增加分枝数和分枝长度、提高群体质量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移栽质量。( 1)坚持板茬移栽。该项技术不仅省工省力,可有效缓解季节与机械、劳力矛盾,而且能在干旱条件下保持土壤墒情,有利于油菜栽后早醒早发。( 2)坚持栽后早管。栽后早管才能促进早发。要边栽边管,浇好定根水,促进返青成活。基肥不足的情况下要早追苗肥,促进冬前绿叶增多,叶面积增大,根茎增粗,抗逆性增强。油菜活棵后1周内追施苗肥,基苗肥中氮肥占总施氮量的50%左右。
1.2.3合理密植,优化群体。油菜高产栽培应适当降低移栽密度,最佳适宜密度为7 500株/ 667 m2,适宜密度范围为7 000~8 000株/ 667 m2,比中低产田降低2 000~2 500株/ 667 m2。移栽时采取宽窄行组合配置,3 m宽的畦幅,移栽6行,中间设1个0.8~1.0 m的大行间,其余行距为0.4 m,株距0.17~0.20 m。有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改善群体中下部角果受光条件,提高中下部角果质量,有利于中后期田间管理,如追肥、培土、防治病虫害等。
1.2.4足肥巧施,优化施肥。在扩行降密,合理减少移栽密度的前提下,狠抓平衡配方施肥,调整氮肥运筹策略,增加后期苔肥施用量,促进高产高效群体的建成。( 1)用肥量要足。秦优7号、秦优10号和南农油1号等“双低”油菜需氮量大,耐肥能力强,增肥增产效果好。在中等地力水平上,要获得200 kg/667 m2以上,纯氮施用量应增加到20 kg/667 m2左右。( 2)肥料元素要全。改变原先偏施氮肥的习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和硼肥。增施磷钾肥能显著提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一般氮、磷、钾比例控制在1︰0.5︰0.5。磷肥基施,钾肥分基肥、追肥2次施用。针对“双低”油菜需硼量大的实际情况,基肥施用硼肥0.5 kg/667 m2,当油菜薹高3 cm左右时,或结合菌核病防治再叶面喷施0.2%的硼砂溶液40~50 kg/667 m2。( 3)施肥技术要巧。科学运筹氮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足”的原则,基苗肥占总氮量的50%,腊肥占10%,薹花肥占40%。在现蕾至薹高10 cm之间适宜施薹肥。后期结合防治菌核病采取肥药混喷,叶面喷施百施利、高效丰产灵等生化制剂,有利于促进活熟到老,增粒增重并提高菜籽品质。
1.3“四防”抗逆是高产稳产的保障
1.3.1防冻害。高产油菜在冬前已形成了较大的营养体,在冬季和早春易受冻害,甚至造成死苗。因此,防御冻害是油菜秋发栽培中的重要环节。在11月底以前搞好培土壅根,并在冬前施好腊肥,护根保苗。越冬初期用15%多效唑60~80 g/ 667 m2对水叶面喷雾(用弥雾机对水20 kg/ 667 m2,用手动喷雾器对水40~50 kg/667 m2),控上促下,提高细胞液浓度,增强抗寒能力。越冬期间,如土壤墒情不足,要在寒流到来前2~3 d及时浇足水分,增加秸草回铺,严防干冻。
1.3.2防渍害。为防止秋播季节连阴雨天气,致使油菜移栽质量较差而形成僵苗不发,移栽时要高标准、高质量开好菜田一套沟,做到3 m左右开一条沟,先开沟后种菜,达到三沟配套。对僵苗要早施苗肥促转化。油菜后期根系活力下降,防渍害,保证根系吸收功能正常是确保光合产物
制造、运输、积累的核心,针对滨海县春季雨水相对较多的情况,中后期要及时清沟理墒,确保排水通畅。
1.3.3防草害。采取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冬季结合清沟理墒、松土壅根进行人工除草,并根据草情掌握适期搞好化学除草,努力控制杂草危害。对于板茬移栽田,因草害发生较重,特别强调化学除草。移栽前出草较多的田块,可用20%克无踪100~150 g/667 m2,对水40~50 g/ 667 m2喷洒灭茬。在移栽后30 d左右杂草2~4叶期,用5%“盖草灵”75 ml/667 m2加30%“好实多”50 ml/667 m2对水40~50 g/667 m2喷洒防除双、单子叶杂草。保证油菜健壮生长,始终沿着高产轨道发展。
1.3.4防治病虫害。冬前以防治蚜虫、菜青虫、猝倒病为主。目前双低油菜抗病性较差,暖冬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尤其要防治好菌核病。除了采取合理轮作,摘除老病叶,减少菌源,扩行降密、改善通风等综合防治措施外,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85%时,喷施22%增效多菌灵100 g/667 m2对水50 kg进行化学防治,间隔5 d后再喷第2次,确保防治效果。
经过3年示范推广实践证明,油菜茬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应以争大穗、提高总花量为主攻目标,以抓“三早”为主要措施:一是“早促”,即促使机插稻早返青、早分蘖、早发足苗;二是“早控”,即够苗搁田和中期干干湿湿灌水,早控高峰苗,防止群体过大、无效分蘖过多,强根,壮秆,提高防病、抗倒能力;三要“早攻”,即在中期稳长的基础上,施足促花肥和保花肥,争大穗,提高粒重。以淮稻5号、盐粳7号、连粳7号和南粳38等为例,产量600 kg/667 m2,应栽插1.7万~1.8万穴/667 m2,每穴3~5苗,基本苗6.5万/ 667 m2左右,栽后10 d见新蘖,1个月内够苗( 15苗/穴),高峰苗不超过33万/667 m2( 18~20 苗/穴),成穗24万~26万穗/667 m2,每穗总粒数105~115粒,结实率92%以上,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6~28 g。
2.1选用良种适期播栽
油菜茬机插中粳稻选用的优良品种,有淮稻5号、盐粳7号、连粳7号和南粳38等。播期一般在5月15~25日,栽插期在6月1~10日。
2.2培育壮秧打好基础
2.2.1壮秧标准。机插稻壮秧标准是:苗高12~18 cm,秧龄15~18 d,叶龄2.8~3.5叶,叶宽、叶绿、有硬壮感、基粗2 mm以上,种子根和5条冠根生长良好,达到全白根、盘好根、带土2~2.5 cm、厚薄一致;秧苗生长整齐,分布均匀,1.5~2.5株/cm2,无病虫害。尤其是叶龄2.2~2.4叶,苗高12~14 cm,秧龄15 d左右,带胚乳6%~8%的小壮苗是“理想的小苗”。
2.2.2调制营养土。“早”:即早备营养土,在2月底前备齐。“足”:按机插大田备足营养土115 kg/667 m2( 0.1 m3)。“酸”:即调酸,调至pH值为5,调酸时间在育秧前20 d进行,不可过早或过迟。“肥”:培肥营养土,分两段进行,“春分”前每10 m3营养土拌入腐熟的人粪尿或优质堆肥、厩肥1.5 t左右(不可用新鲜的草木灰和碱性肥料)。育秧前拌入化肥,每盘氮、磷( P2O5)、钾( K2O)各3.5 g;“药”:使用机插秧专用肥药,机插大田的育秧面积用1 kg/667 m2,效果明显。
2.2.3精做秧田。按1︰100的比例备足秧田,机插大田需净秧板4.5 m2/667 m2(毛秧田5.6 m2)。秧田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地平整。畦宽1.35 m ( 2个秧盘对头放),沟宽0.25 m,沟深0.15 m;周沟宽0.3 m、深0.2 m。秧田要早耕、早整,利用冬季将土块冻酥,尤其是黏土,要干耕、干整、干做畦,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透性,以利洇水保湿,实行旱育或半旱育秧。在秧田整平、畦沟开好后,要上水验平,去高补洼,清沟补缺,推平畦面,然后排水搁板备用。
2.2.4播种落谷。软盘育秧每盘播干种110~120 g (芽谷135~150 g),机插大田用干种3~3.2 kg/667 m2;双膜育秧干种700~740 g/m2;机插大田用种3.25~3.5 kg/667 m2(播4.5 m2)。如果秧龄延长至3.5~4.5叶(中苗)、20 d以上,落谷量需下降为90 g/盘,大田需育秧27~28盘/667 m2。种子吸足水分堆放保温,堆温升至38℃,90%谷粒破胸,谷芽露出1 mm时落谷。
2.2.5适时揭膜。落谷2~3 d后,秧苗不完全叶伸出后,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拨开履盖物,使秧苗
见光现绿;播种后5~6 d,秧苗第1叶全展时揭膜。揭膜掌握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揭膜后立即灌平沟水洇透或浇透水。
2.2.6水浆管理。落谷时洇透、浇足底水的,揭膜前不灌水,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避免秧苗浸入水中;揭膜时洇透水、浇足水;揭膜后旱育为主,透气促根。出现床土干白和秧苗中午卷叶时,可灌平沟水或浇水,使床土湿润,傍晚将沟水排除。移栽前2~3 d不灌水,促苗老健。
2.2.7肥料运畴。床土充分培肥的,一般不追肥。基肥不足的,在秧苗l叶1心时揭膜后追断奶肥,施尿素5~7 kg/667 m2,下午露水干时施用。移栽前2~3 d追送嫁肥,施尿素5~7 kg/667 m2。2.2.8多效唑化控。适期移栽,不需要施多效唑。如需要推迟栽插、延长秧龄( 18 d以上)的秧苗,在揭膜后l叶1心时,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100 g/667 m2,对水30 kg喷雾,用药时畦面无水,并要增加秧田施肥量。使用多效唑后,5~25 d内有效,10~20 d抑制作用最强。
2.2.9防病治虫。对立枯苗和青枯死苗要勤观察,揭膜后每天清晨观察秧苗叶尖是否吐水,如有成簇的秧苗叶尖不吐水,立即用1 000倍敌克松液泼浇防治,或建立水层抑菌防病。出现黄苗可用500倍硫酸亚铁溶液喷雾1~2次。对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可在秧苗2叶期用10%吡虫啉20 g/667 m2加5%锐劲特15 ml/667 m2对水30 kg喷雾。
2.3提高移栽管理质量
2.3.1施足基肥早整地。油菜收获后,机插秧大田基肥除秸秆还田外,一般用高效复合肥( N、P、K各15%) 25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力争早耕(或旋耕)粗耙、整平田面,保持土壤透气,灌水泡田,土壤沉实1~2 d再机插。
2.3.2提高质量插足苗。适时、适龄移栽小壮苗,不栽超龄秧和窜高细弱苗。秧苗运输和在田头都不能晒秧根。秧苗运到田头后应立即放开,并用柴席遮阴。采用宽行窄穴,行距30 cm、穴距12 cm、1.8万穴/667 m2,每穴3~5苗、基本苗插足6.5万/667 m2。机具的取秧量调至秧块面积1.8~2 cm2。
2.3.3一栽就管促早发。机插秧栽插后容易缓苗迟发,甚至僵苗、死苗,要防水害、肥害、药害和病虫害。因此一是要管好水,做到寸水护苗,防晒、防旱、防死苗。二是早施分蘖肥,栽后10~15 d施用,施尿素5~8 kg/667 m2。三是及时防治前期病虫草害。稻飞虱、稻蓟马等害虫可用5%锐劲特15 ml/667 m2加10%吡虫啉20 g,对水40 kg喷雾。四是及早转化僵苗。一旦出现缓苗期拉长和僵苗前兆,要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如脱水促根、补肥、防治病虫等。
2.3.4及时搁田控群体。机插秧容易形成前期迟发、中期猛发、无效分蘖过多,群体过大,不利于防病、抗倒和大穗的形成。所以,要及时搁田,早控群体,即全田总茎蘖达到预期穗数时,立即排水搁田。按移栽1.6万穴/667 m2,预期24万~26万穗/667 m2计算,当每穴苗数达到15株时开始搁田。如果田间苗数没有达到预期穗数,但稻苗已经进入分蘖末期,也要排水搁田。油菜茬机插秧的搁田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要多次轻搁不可1次重搁;要拉长田间脱水的时间,一般要搁田10~12 d,搁到田中不陷脚,田边裂细缝,田面冒白根、茎秆青到泥、叶片插直不披再复水。搁田时如遇高温、连晴,中间可灌1次跑马水,防止土壤过快硬结和田间裂大缝;如遇连续阴雨,要打开排水口,及时开沟排水,使稻田不积水。
2.3.5施足穗肥攻大穗。穗肥一般分2次施,占总施肥量的40%。一次施促花肥,在搁田复水后稻苗开始圆秆拔节时施用,约在8月上旬,施高效复合肥10 kg/667 m2,尿素5 kg/667 m2;一次施保花肥,在促花肥后14 d施,穗分化4~5期(幼穗长1~3 cm)、约8月20日左右施尿素5~8 kg/ 667 m2。水稻拔节后,要干干湿湿灌水,以湿润为主;减数分裂期(抽穗前10~12 d)不能受旱,尤其是遇到高温,可适当深灌;破口期要保持水层,使抽穗整齐;灌浆后期干干湿湿,活水养老根;成熟前7 d断水。
2.3.6防治病虫夺高产。机插秧容易发苗过头,导致纹枯病重发。因此,前期施肥要适量,要早控、适时搁田,防止群体过大,控制病害发生。同时要进行药物防治,一般用药2次,一次在分蘖末期,一次在孕穗期,每次用井岗霉素120~150 g/667 m2对水60 kg喷洒或对水20 kg用弥雾机喷雾。大田害虫防治,主要是三代纵卷叶螟和三代三化螟,分别在8月上旬和9月初水稻破口期用药。对其它病虫害要加强检查,按病虫测报信息和防治对策及时发现,及时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