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平衡公式》教学反思

2016-01-28 23:10王立坤
学周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权益公式资产

王立坤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 青岛 266400)

《会计平衡公式》教学反思

王立坤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 青岛 266400)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启迪、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生成性问题

《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讲授的内容——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是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理论,是以后讲述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运用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等方法的理论依据。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由于该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空洞,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因此它也是本课程的难点。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会计”这门课是非常陌生的,同时由于职专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社会阅历缺乏,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平衡公式是有相当难度的。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平衡公式,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我们以实例教学为突破口,用通俗易懂的实例灵活地穿插其中,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似曾相识”,既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推导出会计的平衡公式,总结、归纳出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及变化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真正理解为什么资产和权益是相等的,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将会计基本等式牢牢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上下来,笔者感触颇多,收获颇多,具体可概括如下:

一、课堂教学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创设情境,可以启迪、活跃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案例展开讨论,启迪、活跃学生的思维,并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如讲到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时,教师可以校园旁学生经常光顾的一个小饰品店为例子,从小店设立、经营到小店扩大规模整个过程中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化讲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进行分析,从而自然而然地归纳出“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实践证明,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精心设计课堂内容,通过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长此以往,教师将会收获更多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应巧妙回应学生生成性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真正的课堂不是教师预设的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会提出许多老师课前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教师要善待“意外”,巧妙回应学生这些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如在分析完企业的经济业务不会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思考过,如果单纯从数量关系来看是成立的,但是其含义却不一定相同。当时除了考虑到课前准备不足和时间因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刚刚接触会计知识,正好可以通过这一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也可以借此激发学生对会计课的兴趣,于是我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拓展知识进行思考探讨,让同学与同学之间或者同学与家长进行讨论。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巧妙地解决了课前准备的不充分。

三、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会计凭证、账表等实物展示,运用实务案例,让学生多做练习,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到“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时,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否只有这四种类型?有些业务会不会破坏会计平衡公式?这个问题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通过课前设计的表格和同学们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的经济业务分组讨论分析进行验证,最后学生自己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知识点深信不疑,且记忆深刻。

四、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应当让学生进行解释、讨论,而教师则应围绕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引导,避免偏离教学内容。从教学设计开始,到课上通过预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再到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因疑而问,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破疑解惑。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下一直处于探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奋状态中,形成了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 房晓伟]

G71

A

1673-9132(2016)32-0202-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30

猜你喜欢
权益公式资产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漫话权益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