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困惑及其对策

2016-01-28 01:34:24胡曙晨李新霞热娜卡斯木李莉
药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困惑高等教育少数民族

胡曙晨,李新霞,热娜·卡斯木,李莉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11)



试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困惑及其对策

胡曙晨,李新霞,热娜·卡斯木*,李莉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虽然我国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种种优惠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享有一些特殊的优待,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活仍然面临着不少困境。通过调查研究,文章重点讨论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困惑并进行反思,提出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困惑;对策

新疆医科大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011年国家卫生部与自治区签署了共建新疆医科大学的协议,其成为省部共建重点高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26770余名,普通本、专科生10921名,是全国唯一一所中、维、哈、西医学结合并举,具有浓郁地域特点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特色的地方综合性高等学府[1]。

近年来,国家通过各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少数民族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为中西部偏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2]。但同时随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各类问题开始涌现[3],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现阶段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对策。

笔者针对新疆医科大学某级药学专业民族班毕业学生及少部分即将毕业的民族班学生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某级药学专业民族班毕业生之所以具有典型性,是因为该届学生班级数多,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众多,调查主要分为三方面。

1学生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109份有效问卷中,女生65人,男生44人。学生基本情况见表1。

此次受调查对象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民族,占比87.16%,几乎都是民考民学生(94.50%)。城市生源占比51.38%,略多于农村生源44.04%。

表1 学生基本情况

在经济条件方面,只有十分之一的家庭年平均收入大于5万元,年均收入5000-10000元的占比42.20%,年均收入5000元以下的为32.11%,这表明将近75%的少数民族家庭的年均收入不足1万元,说明家庭较为贫困的生源占比很大。调查显示有将近85.32%的学生都是靠父母供养的,相对应11.93%的学生每月支出在1000元以上,39.45%的学生每月支出在500-1000元,32.11%的学生每月支出在300-500元,同时有6.42%的学生每月支出不足300元。如果按照一个学生每日10元伙食费(一日三餐)计算,一月伙食费就将达到300元,再考虑其他生活必需支出(水电费、手机通讯费、日杂百货、衣物购置等),笔者认为月均支出500元是在消费较高城市生活的一个合理的消费水平。由此,一半少数民族学生可以达到这一水平,另外一半学生则达不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少数民族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再贫困也优先供给子女完成学业,同时亦反映出高等教育带给贫困家庭的巨大压力。

同时笔者也注意到依靠银行贷款和学校各级各类补助生活的学生比例分别达到11.01%和14.68%,11.93%的学生还在课外打工挣生活费,这说明在目前的资助模式下,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主要依靠父母,银行贷款和各级各类补助均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并不能惠及所有的贫困生,现行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一定程度上将经济负担转嫁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

表2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高等教育优惠制度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反馈

2学生对现行高等教育优惠制度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反馈

首先,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的政策(即我们通俗意义上的高考加分),其社会公平、公正性正日益受到舆论关注,并引发公众讨论[4-5]。本次所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57.80%学生认为可以改革,并且39.45%的考生意识到该政策对于其他考生的不公平性问题。但有一个学生以备注的方式写道:“加分录取后我们还要上一年预科,有谁想过这个问题对我们到底公平不公平?”该生可能认为,即便加分对其他高考群体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但同时民考民的少数民族考生要额外进行一年时间的预科学习,他们将比同龄人多付出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大学学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偿所谓加分带来的不公平性。这个问题在某一层面上表达了学生对于预科制度的看法。

其次,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政策其施行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果是毋庸置疑的[6],但此次调查,仍然有36.70%的学生对于预科制度持否定态度,同时有53.21%的学生支持缩短预科年限至半年。究其原因,可能因为目前双语教育比较普及,少数民族大学生都具有基础汉语水平,而预科汉语的教学可能脱离实际或者重复高中知识,而并没有提升学生掌握专业汉语词汇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年的预科学习没有有效提高学生接受专业汉语词汇的能力,学生在汉语的全程授课中,有23.85%的学生反映压力很大,有53.21%的学生是努力听懂的状态,只有22.02%的学生认为可以很轻松地听懂。预科一年的时间在新疆医科大学主要学习的是医用汉语、英语等,但仍有高达51.38%的学生要求加强汉语科目的训练,有36.70%的学生要求加强英语科目的训练,而要求加强心理学和人际交往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比例分别在15.60%和27.52%。那么是否预科已经流于形式,成为高校和代课教师疲于应付的一年呢?预科的管理是否足够严格,对学生的督促是否到位呢?有教师反映,不上预科,学生还都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潜心学习,一上预科,纪律涣散,好像被赋予了疯玩一年的权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预科的学生很少有上晚自习的习惯,偌大的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个别刻苦的学生站在走廊上背诵汉语或者英语,而大部分学生的书都是随便往教室一扔,没有什么笔记,胡乱丢弃。

第三,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新疆医科大学一些主要管理制度的反馈。新疆医科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基层班主任,学院学生工作专兼职辅导员、相关领导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处室共同完成。管理模式比较严格,学生必须早晨在规定的时间上早自习,每周日固定时间进行晚点名,平时上课均有专人打考勤,基层班主任工作量很大。在学业方面,新疆医科大学允许学生留级,每学年有三门考试不及格(含补考)的学生将自动留级至下一年级,有的学生甚至连续留级三年亦不能毕业,有时会出现一个民族班留级10余人至下一级的情况。学业考试实习补考制度,学生不必重修,可参加一补,二补,毕业前和毕业后各有一次机会补考,有的科目补考人数占到全班人数的一半,补考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工作量,且学生认为参加补考就能及格,学生对考试持一种放任态度,正常考试过不了,补考一次,二次,总能过,实在过不了,毕业前再补考,如果毕业再不过,毕业后再回来补考的学生也常有。管理模式的严格与学业上不断的放水形成一种学生培养的怪圈,学校近年出台很多政策抓学风,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责任心,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学生照样可以留级,补考,这最终导致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顺利通关毕业,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却日益放任。但倘若直接取消留级,补考,势必导致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正常完成学业毕业,又与国家帮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及提升人口素质的指导原则背道而驰。在本次调查中,只有8.26%的学生认为应该取消补考,可见学生对于补考制度的过度依赖。而31.19%的学生认为留级制度必须存在,30.28%的学生认为应该取消留级,反映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赞成优胜劣汰,而另一部分则认为留级可能比较伤自尊或者作用较小。对于医科大比较严格的早自习和晚点名制度,分别有53.21%和59.63%的学生认为应该取消,反映出学生渴求宽松学习环境与实际欠缺自制力的矛盾。但总体来说,高达77.06%的学生认为本校管理制度可以接受。同时此次调查所反映出的另外一个情况是,有66.05%的学生对于民汉合班持支持态度,反对民汉合班的有33.03%,这与另一调查结果可以互相印证:57.80%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和汉族学生融洽相处,而33.03%的学生认为自己与汉族学生交往困难。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民汉之间的互相接纳程度越大,对于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和发展越有利。除去日常生活习惯的较大不同外,学校完全可以尝试将愿意民汉合班的少数民族学生插入汉族班,即在入学后重新调配行政班级,逐步过渡,直至完全民汉合班,这样汉族学生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两者共同进步。

3学生本科阶段所遇到的困难

据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首要的困难来自汉语授课以及个别课程尝试汉英双语授课带来的困难[7- 8]。有38.53%的学生认为同样的课程,民族班应该修改教学大纲,降低考试难度。30.28%的学生认为双语授课很难听懂无法接受。而为了保证与汉族班一样的教学质量,支持学校应该集中开设专项补习班的学生比例高达66.06%。这从一方面反映出民族学生对于汉语全程授课接受的吃力;另一方面提示,同一门课程民汉班应该差别教学,但是应保证同样的教学效果。第二个困难是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基础也比较薄弱,有55.96%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的专业性太强,搞不明白知识体系和结构。相应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少数民族学生增设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课程的达到51.38%,增设专业技能培训班的达到64.22%,增设就业指导班的达到43.12%,这提示学校应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针对性地额外开设专门或者特色课程。除此之外,大学阶段曾经或者现阶段困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题如表3所示。

表3大学阶段困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题

选项女生人数男生人数总的比例(%)人际交往问题332250.46感情问题171327.52师生相处问题18823.85学业问题21826.60考研问题221029.36就业问题422965.14出国问题182337.61宗教信仰问题192035.78入党问题436.42

表3中都是常见的困扰大学生年龄群体的问题,针对此次调查,后三类问题要特别注意,出国问题,宗教信仰问题和入党问题,这几类问题在内地或者汉族为主体的院校不作为主要考察指标,但是在新疆这个被三股势力暗中觊觎、窥视并伺机妄动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大学生同样是他们关注、拉拢、腐蚀的群体,敌我矛盾虽在暗处,但是依然激烈。国家和三股势力在争夺新疆的下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赢得战役的胜利,才可保证新疆长治久安,繁荣发展[9]。被出国问题困扰的学生达到37.61%,因宗教信仰困扰的学生达到35.78%,6.42%的学生纠结是否入党,种种迹象提示,我们与分裂分子的斗争依然严峻,学生既然这三方面有困扰,说明敌对分子从未停止渗透和洗脑,而且他们所打的旗号冠冕堂皇,比如资助出国留学,比如给予优厚待遇,看似为了学生的自身进步,实则包藏祸心,学校不得不提防,不得不拆穿他们的谎言,坚决与之斗争到底。

除了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基础薄弱遇到学习困难之外,不可否认,有不少困难是教师给他们带来的,目前现阶段依然存在个别教师责任心涣散,跟不上时代潮流教书育人的现象,笔者此次调查也对大学教师存在的问题向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4说明目前大学教师重教书轻育人,而且因为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导致其安于现状,不钻研教学方法,甚至不提升知识水平。同时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注重角色转换,不注重理性客观地对待学生,从而给学生造成伤害。

因为此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某级药学专业民族班毕业生,笔者最后让学生对其大学生涯做了一个总结,结果见表5。

表5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涯的总结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是不可复制的限量版时间。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对于大学生活,有成功,有失败,有后悔,有感恩。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也是未来少数民族聚居省份发展、繁荣的动力。

4结论与对策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笔者发现:①在贫困生占比较大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给贫困家庭造成不小压力,现行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没有减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国家和学校应该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情况,继续进行政策倾斜和优惠,进一步减轻其家庭负担。②随着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文化发展,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的政策不可一刀切,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以期更好地体现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公平公正。预科制度不可浮于表面,应加强授课深度和广度,并对学生从严要求。③新疆医科大学应该继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并通过更广范围的学生调研,对学生管理制度逐步进行调整,建议取消留级制度,改革补考制度,切实促进学风进步。同时应逐步取消民汉分班制,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针对性地额外开设专门或者特色课程。同时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考核及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教师素质。④应固守校园阵地,时刻提高警惕,与三股势力做坚决斗争,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祖国的周围,而不被敌人诱骗、利用。

参考文献

[1]新疆医科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xjmu.org/plus/view.php?aid=1

[2]谭敏,谢作栩.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J].高教探索,2009(2):26-31.

[3]丁义.浅谈困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几个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2):7- 8.

[4]郎维伟.高考招生录取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教育权利平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5):64- 67.

[5]滕星,马效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J].民族研究,2005(5):10-18.

[6]敖俊梅.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政策的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5- 8.

[7]许多会.少数民族聚居区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29(1):105-106.

[8]鞠文雁,范晓玲.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及对策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4):136-139.

《药学教育》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高等药学教育理论研究国家级期刊,它受到广大医药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药学教育》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大型检索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药学类核心期刊(2013-2014)。本刊旨在探讨各层次药学教育规律,研究药学教育理论,发表药学教育改革成果,结合实际介绍药学教育先进经验。刊物力求突出思想性、学术性、实用性,在药学教育改革中起到宣传、引导、咨询、借鉴、交流作用,是广大药学教育工作者的良朋益友。

《药学教育》设有理论研究、学科与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实践训练、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学生管理、调研与评估、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国外教育、药学史、药学人物等近二十个栏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较大的信息容量。

《药学教育》为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80页,每册定价10元,全年定价60元。欢迎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8-314。漏订者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

对公账户户名:中国药科大学;开户行:南京工商银行湖南路分理处;账号:4301011019001029831。

邮局汇款地址:南京市童家巷24号中国药科大学《药学教育》编辑部。收款人:药学教育编辑部,邮编:210009;电话:025- 83271476;电邮:pharm@163.com;微信公众号:pharmedu

·调研与评估·

Confus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Minority Colleges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HU Shuchen,LI Xinxia,Rena KASIM,LI Li

(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11,China)

Abstract:Under the CPC and the state policy support,the numbers of minority students ent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ow year after year.Althoug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kes all sort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entitles some special privileges for minority students,they are still facing dilemma at college for some reasons.The confusion and countermeasure for minority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within a certain range.

Key words:Minorities;Higher Education;Confusion;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编号20124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家顾问团决策研究与咨询项目。

收稿日期:2014- 07-14。*

通信作者:热娜·卡斯木,E-mail:renakasimu@vip.sina.com。

猜你喜欢
困惑高等教育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40:19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3:27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环球时报(2016-03-15)2016-03-15 08:54:16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