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九
(甘肃省庄浪县畜牧兽医局,744600)
辨证论治家畜少阳证
王丁九
(甘肃省庄浪县畜牧兽医局,744600)
少阳证的病位在半表半里,当邪入少阳致使少阳机枢不利,正邪分争,故见寒热往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这些主证也是诊断少阳经病证的主要依据,现就临证体会分析浅述。
1.1 少阳证的主要证候:是寒热往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因少阳证仍属外感表证的范畴,所以表证的共同主证是发热、恶寒、脉浮、舌苔薄白等,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恶寒。寒邪侵犯肌表,太阳经首先发病,寒邪束表,阳气受阻,故首先表现恶寒,即所谓表寒实证。肌表受邪,正邪相争,正胜则邪除而病愈,邪胜则传入少阳半表半里。此时正邪相持,正胜则热,邪胜则寒,则表现出寒热往来,精神时好时差等。
1.2 少阳证的病机:是正邪相争,寒邪盛则阳气受损,清阳被遏,阳热不能外达,以致喜热怕冷,四肢、耳鼻俱凉;寒性收引,寒凝经脉,以致气血不畅,故有时也出现关节不利,四肢拘急疼痛等兼证。寒邪客于肌表,腠理闭塞,阳热之气不能外出,内热被遏,故又发热。这样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就称为寒热往来。其主要表现在耳鼻、皮温时冷时热,牛鼻镜时干时湿,角温时冷时热等。邪入少阳腑的主要证候是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因邪入少阳以致胆火内郁,肝胆疏泄不利,继而影响脾胃,升降失调水谷不化,而见精神、食欲不振。
1.3 少阳证兼证的辨证:家畜少阳证的兼证主要是太阳少阳并病及少阳阳明并病。少阳经外邻太阳之表,内近阳明之里,邪入少阳不是兼表,就可能入里。
1.3.1 太阳病的主要病因是营卫不和。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出汗是营卫不和的外在表现,出汗越明显反映病理变化越重,出汗的部位多在耳根和前腹胁部及肘内侧。营卫不和还能导致家畜体温升高或降低。太阳少阳并病的证候为寒热往来,出汗恶风,精神不振,食少,喷嚏,流鼻,舌苔薄白,脉浮缓等。
1.3.2 阳明腑证的主要病因是阳明燥热与肠中糟粕相搏,形成燥粪,腑气不通。少阳阳明并病的主要证候为恶寒,腹痛,舌干苔黄,脉沉弦。
《伤寒论》中少阳证的治法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而家畜少阳证的病程较长,少阳经证、少阳腑证的症状均很明显。少阳机枢不利,胆腑受邪累及脾胃,以致脾胃不和,脾不运化,食欲不振等。治宜注重调脾胃,对于湿滞中焦、肚腹胀满者,加入芳香化湿、消导之药,扶脾胃后天之本。若兼太阳证注重调和营卫;兼阳明腑证以和解少阳与通下里实并举。
处方用药:方用柴平汤加减:柴胡35g、黄芩30g、党参30-40g、半夏30g、苍术35g、陈皮30g、厚朴30g、神曲60-80g、藿香30g、甘草25g、生姜15g、大枣15g。若兼太阳证加桂枝20g,白芍30g;兼阳明腑证加大黄30g、枳实30g、芒硝60g。研未开水冲服,候温灌服。
方解:用本方的目的在于和解少阳,健脾和胃。方中用小柴胡汤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使少阳之邪得解,气机得畅;平胃散健脾理气,和胃消导,藿香升清降浊,芳香醒脾,并解四时不正之气;若兼太阳证加桂枝、白芍以调和营卫;兼阳明腑证加大黄、枳实、芒硝荡涤破滞以攻下里实,软坚润燥,泻火去实,以治其内。综观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能疏利三焦,宣通内外,疏畅气机,用之适时无不奏效。
2014年10月16日赵湾村赵某家一头4岁的公牛就诊,主诉:病初食欲不振,反刍减少,五天后逐渐不食,反刍停止。经检查患畜精神沉郁,被毛逆立、恶寒,有时空口咀嚼,鼻镜无汗,有时出现腹痛不安、弓背低头,后肢踢腹,粪便干燥,口色红燥,脉象沉涩。左肷胀大,按压瘤胃有坚实感,瘤胃蠕动音减弱,叩诊呈浊音,两角温不均。根据上述主证诊断为少阳阳明并病。投以柴胡35g、黄芩35g、党参30g、半夏30g、藿香30g、大黄30g、枳实30g、厚朴30g、芒硝60g、生姜15g、大枣15g、甘草20g,研未开水冲服,候温灌服。并自由饮水而限喂草料2天,第二天主诉患畜开始反刍,反刍时间为10-15分钟,又灌第二剂,反刍次数增加到30分钟,灌服第三剂后痊愈。
少阳经病证是大家畜多发的病证之一,往往多兼挟杂证,如太阳少阳并病,阳明少阳并病等,因而有广泛性,多发性的特点。少阳经病的治法,不论兼挟杂证或合并并病只要掌握其诊断要点,辨证确当,投以相应经方,并随症状变化不同加减治疗,大多屡用屡效。
S853.3
B
1003-8655(2016)06-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