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晶
3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护理对策分析
刘亚晶
目的对药物不良反应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有效的措施后,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率为100%。其中休克抢救1例,吸氧2例,使用地塞米松20例,停药观察15例。结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干预;头孢菌素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复杂,具有不确定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护理工作人员由于查房频率较高,接触患者的时间多于其他工作人员,成为最先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同样增加了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因此,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早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选取3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38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52±5.33)岁;其中呕吐12例,皮疹及皮肤瘙痒12例,头晕5例,局部疼痛4例,呼吸困难4例,休克1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人员要掌握新药物的药学理论,如规范学习药品说明书、查阅文献等,重点学习说明书中或文献报道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对策。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关闭输液器,报告上级护士及医生,并给予平卧、吸氧、抗过敏、局部用药等对症护理。
1.2.2 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由于过敏引起,临床上应对患者既往用药情况进行询问,若患者本人记忆不清,可向家属或直接照顾者咨询。对于需要试敏的药物,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皮肤试敏,并准确标记试敏结果。不同护士评估和调节输液速度的水平不同,再加上某些客观原因,如个别患者自行调速、静脉通道不畅等,严格实行三级输液巡视制度[1]。
1.2.3 由于老年人和儿童常由于体质的改变,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成年人,对于此类人群应增加巡视病房的频率,询问用药过程中的不适,及时记录及上报。对于部分成年人,其每次用药种类过多,也应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应重点记录。有休克的患者进行抗休克处理,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在抢救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执行医嘱[2]。另外,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其在承受机体痛苦的同时会产生心理恐惧,尤其在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的时候。护理工作人员在上报的同时用和蔼的语言安慰患者,打消患者的疑虑,或者用手轻抚患者,以减轻患者焦虑,使患者配合用药,尽早消除不良反应带来的后果。
所有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率为100%。其中休克抢救1例,吸氧2例,使用地塞米松20例,停药观察15例。①所患疾病。所有患者中,单种疾病患者6例,占15.79%;2种疾病患者12例,占31.58%; ≥3种疾病患者20例,占52.63%。提示所患疾病种类越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②年龄因素。所有患者中,<10岁患者8例,占21.05%;10~20岁患者6例,占15.79%;20~59岁患者6例,占15.79%;>59岁患者18例,占47.37%。儿童和老年人共26例,占68.42%。提示老年人和儿童是药物不良反应高发人群。③药物。所有患者中,抗生素类药物32例,占84.21%;生物制品2例,占5.26%;大分子药物4例,占10.53%。抗生素类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药物30例,占78.95%;其他类抗生素2例,占5.26%。提示抗生素类药物尤其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上重点监测的药物。④操作。所有患者中,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原因25例,占65.79%;不规范操作3例,占7.89%;其他不明原因10例,占26.32%。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是操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心脏功能欠佳,输液速度过快,患者出现循环负荷过重易导致心力衰竭。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及用量下出现的与药物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其是由药物、患者本身、操作等多种因素引起,它使用药者感到不适、使病情急剧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患者于死地[1,2]。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时常遇到,患者所患疾病、年龄、药物本身因素以及规范的操作都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关。护理人员如若对医药知识掌握充分,用药过程尽职尽责、用心观察,则可以将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几率降到最低[3]。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患者用药认真查对,对每一项无菌操作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4]。护理工作人员应在充分掌握药理学的基础上规范操作流程,在用药的过程中实施重点监测与特殊患者监测相结合,加强病房巡视,及时报告,尽可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若有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一方面迅速停药,并启动应急预案,按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处理,避免惊慌失措;另一方面,迅速查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应进行总结和归类,防患于未然。
总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1]张惠芬.输液速度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4):131-132.
[2]吕姣玲.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大家健康,2013,7(7):142-143.
[3]张太丽.药物不良反应 100 例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236-1237.
[4]蓝巧燕,葛琪,袁碧.62例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体会.北方药学,2014,11(6):1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150
2016-03-17]
163515 大庆市大同区八井子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