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摘 要:创新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数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一。教师要认真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想象,学会动手、动脑,学会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86-01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为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教,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学习能力还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因其具有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其成长规律,将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个突破口,努力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
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三个自由”,即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第二,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具有成功感。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是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心理学认为,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被奖赏者向着奖励的方向努力。
例如,学生不爱做课后的思考题,都等下节课教师说了答案然后抄上,教师便改变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谁讲得好,就让全班鼓掌祝贺,并奖励小红花。结果全班都提高了做思考题的兴趣,还有的题百花齐放,一题多解。这正向那位教师所说的:“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
二、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提问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索才会主动,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才会有所发现,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创新能力才得以培养和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入手,采用讲故事、猜谜、游戏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此外,教师可以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主的做法,鼓励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地提出问题,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好学多问”是他们的天性,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了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许多小学生没有掌握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时提出的问题是无价值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会安排时间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明确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使学生所提的问题贴近学习内容,更具价值。
三、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猜想
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猜想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每一个猜想都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的拓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不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悟领会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思维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使学生的猜想合理化。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圆的面积,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学生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半径有关,因为用圆规画图时,圆规张开得越大,画的圆就越大。学生猜想圆面积可能直接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这一思维很可能会受阻,因为半径是段长度,长度与面积是不同的概念,学生很难把它们直接地比较。这时,可出示下图。图中的小正方形是一个中介,它为学生的思维架设一座桥梁。在图形的帮助下沟通了正方形面积与圆面积的联系,通过猜想,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了圆面积的范围,启动了思维的闸门,为进一步探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铺垫。
四、教师的评价、鼓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评价学生在创新发展阶段所产生的新东西,有个如何评价的问题。在实践中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标准之一是问题的独特性,学生所提问题是否以前未见过,是否视角独到或结果独特。标准之二是新颖性。问题与方法,过程与结果有新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是否含有创造性。标准之三是创造性,是否生成学生以前学习中从未出现过的东西,如新的构图、新的方法、新的结果,是否有创意。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要帮助学生从特殊例子中抽象出一般性东西;要引导学生认识规律、发现规律,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达到数学素质的提高。
以上是本人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思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只要我们从教育教学的点滴做起,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心底智慧的种子就会结出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 李金桃.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2012(10).
[2]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