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连云港市艺术学校222000)
《斗牛士之歌》分析
张 鹏(连云港市艺术学校222000)
《斗牛士之哥》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这是一部上演率极高,以社会底层人物为题材的歌剧。根据法国著名作家普罗佩斯•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也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比才歌剧创作方面的最后一部旷世力作。该剧于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四幕歌剧《卡门》取材于普罗斯佩•梅里美(ProsperMeri-mee,1803-1870)的小说《嘉尔曼》(又译作“卡门”,译自法语“CARMEN”),它像一部生动的音乐“文学”,比才用音乐鲜明地刻画出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吉普赛女郎卡门和农村出身的小军士霍塞(DonJose),围绕在他们两人身边的善良而质朴的米凯埃拉(Micaela)、斗牛士埃斯卡米洛(Escamillo)、走私贩朋友们,以及烟草女工、士兵、孩童等生动形象。”比才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的形象在歌剧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把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卡门与霍塞这对从出身经历到生活观念都不相同的青年人,从一时的激情、彼此间情感与意识的隔阂到无法弥补的决裂,最终以凶杀结束的爱情悲剧过程,被比才以色彩浓烈而又极其精炼的音乐手段陈述得令人心悦诚服。”这部歌的剧情发展跌宕起伏:漂亮而倔强的吉普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军士霍塞并使其堕入情网,霍塞因此舍弃了他的情人米凯埃拉,并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但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在卡门为埃斯卡米洛而喝彩时,她却死在了霍塞的剑下。咏叹调《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仅有的一首独唱曲,呈现在第二幕第二场中,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演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具有独特的西班牙民族音乐风格,节奏坚定有力,声音威武雄壮,宛如一首凯旋的进行曲。歌曲中丰富的和声和配器手法,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斗牛士在斗牛场上不畏艰险奋力拼杀、勇敢顽强、百战百胜的高大形象歌曲叙述斗牛场上的紧张与刺激。这首歌曲是男中音学习美声唱法道路上富有难度但又愿意尝试的一首声乐作品。“男中音音色在本质上具有男性特征。实际上,大多数成年男子都具有这种标准的音色。因此,它能表现成年男子在我们文化中享有的‘天然’权威,与表现为异常热情的男高音的更高音域(年轻男子沉醉于爱情的声音)和年迈的庄严老沉的男低音的更低音域形成对比可以说,男中音天生就是领导者,值得仰慕。”
《斗牛士之歌》的音乐铿锵有力富有激情,用声动地音乐语言细腻地刻画斗牛士的性格特征以及情感变化。演唱者在演唱时,行腔应响亮有力,表演落落大方,情绪饱满,同时要注意以下演唱技巧的把握。
1.节奏感的把握
节奏感,是指演唱者在演唱时根据作品节拍速度的要求,随着节奏的变化,表现节奏的稳定感。声乐作品通过旋律、节奏,将歌词的含义传达给听众。旋律通过复杂多变的节奏,将作品的音乐特点表现出来。演唱者在学唱作品时,可以将歌词与节奏结合起来练习,把握作品中节奏特点的分布,通过音乐节奏来感受音乐的进程和人物情感变化。同时,不能只单纯的按拍子打出节奏,否则会使音乐变得机械呆板。良好的节奏感是演唱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2.休止符的把握
在音乐作品中,休止符是情绪上的一种表达。演唱者运用自己独特嗓音来演唱有声的音符,同时也要用精神和心灵来演绎无声的休止符。演唱者演绎休止符,要展现一种“声断气不断”、“声断意不断”的意境。在这部作品中休止符出现较多,演唱者应注意保持乐句连贯,不可以因威休止符的出现而是句子变得零散。同时声音位置也不能随意变化,声音位置保持一致每个休止符过后,声音位置不要掉下来,要保持休止符前后声音、音色统一。休止符过后,旋律是弱拍进入,演唱者应注意弱起音量的把握,避免声音进入过于生硬突兀。
3.声音控制
男中音的换声区在be2至a2,个别歌者演唱这个声区时,会出现声音上不去又放不下来的现象,声音顶在一个点上,为此部分歌者会躲开声带或使蛮劲儿来冲击声带,这样做是徒劳的,不但解决不了这个音域的问题,还会带来其他的发声困惑。比才通过上下起伏的旋律线条,来表现音乐的张弛戏剧的效果。演唱者在演唱旋律上行应当避免向上够的现象,旋律越向上,演唱使用的肌肉不应该向上用力,而是向下用力,通过反向进行使咽壁和整个腔体逐渐伸展开,打开喉咙。舌肌不要过分用力收缩,会使音色浑浊。同时注意不要特意压住喉结不动,否则会使声音显得呆板缺乏灵性。演唱者应有效地控制气息,减轻气息对声门超负荷的压力,不躲声带,不加过多的胸腔共鸣。演唱高音延长音部分时,不要使蛮劲,保持气息平稳,声音通畅,从而发出圆润而明亮的声音。
4.戏剧性风格的准确把握
歌剧中的声乐作品戏剧性强,主要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戏剧冲突的发展。因此,准确把握作品戏剧性风格是演唱《斗牛士之歌的》关键环节。这部作品的戏剧性是通过故事发展的情节线条展开的。这部作品分为两段:A段为f小调,四四拍的节奏,给人跳跃的感觉,运用人声和交响伴奏的相互配合演奏,表达了人们热情欢迎和斗牛士对盛情邀请的感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西班牙斗牛场景,塑造了埃斯卡米里奥英俊潇赛,英勇无畏形象,让人身临其境;B段转入bA大调,旋律短促轻巧,通过节奏音型和音色的改变,进一步描绘了斗牛士应付惊险和自豪的复杂心理状态。作曲家通过这些安排,构成了整首作品强烈的戏剧对比。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应当抓住剧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运用歌声和形体表演,生动地塑造出斗牛士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演唱者在演唱咏叹调《斗牛士之歌》时,首先要应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剖析角色的性格特征,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和故情节的发展来塑造人物形象。其次准确把握语言发音特点、音乐节奏,在具备较强的声音控制能力时,才能生动形象地把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英俊潇洒、英勇威武威武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