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形象的嬗变

2016-01-28 07:43陈菲仪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100024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陈菲仪 (中国传媒大学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100024)



真人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形象的嬗变

陈菲仪 (中国传媒大学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100024)

摘要:真人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结合动画角色与真人演员的电影形式,在电影制作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越发焕发出新鲜的活力。而动画角色形象的演变则是真人动画电影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角色在造型塑造方面的桎梏已经得到解除,如何重新定义真人角色与动画角色的关系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真人动画电影;动画角色;真人演员;CG

2015年,《捉妖记》一经上映,马上席卷了超过20亿人民币的票房,这时候关于《捉妖记》究竟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电影的争议声又一次响起。实际上,这种争议早已有之。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阿凡达》在席卷世界电影市场的时候就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讨论。这其中的“动画电影”,实际上指的是“真人动画合成电影”(Films with live action and animation)。真人动画合成电影在广义上是一类将动画角色与真人演员相结合的电影形式。从这一概念出发,目前大多数含有CG动画角色的电影大片都可以被称为真人动画电影。动画角色在真人动画电影中将如何发展会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

一、早期真人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的形态

真人动画合成电影几乎与动画电影在同一时期诞生。1900年,美国动画之父布莱克顿创作了第一部真人动画电影《奇幻的图画》。这一时期的真人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多以黑白单线平涂为主,角色形象大多取材于这一时期的西方主流漫画,与当时二维动画非常接近。但是在剧情方面,此类电影则大多喜欢表现动画师创造角色的过程,并且让角色成为动画师的戏耍对象。在《奇幻的图画》中,动画师绘制了一个男人的脸,并为他画了一顶帽子,最后却将帽子据为己有,使他露出愤怒的表情。而在《逃出墨水池》中,主角更是直接以小丑的形象出现。可以说,早期的动画角色的表现手法和类型非常单一,与片中真人角色处于一种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不平等关系。因此聂欣如认为,早期真人动画影片中“杂耍的性质还非常突出,因此有意混合两种不同造型材质的目的也很明确,无非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1”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批动画明星诞生了,而动画明星出现在真人电影更是成为一种潮流。在《幻想曲》中,米老鼠与指挥家握手;在《翠凤艳曲》中,老鼠Jerry与歌舞片巨星吉恩·凯利共舞;在《三骑士》中,唐老鸭与舞蹈演员共同起舞。其中最著名的还是1988年创作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这部片子中动画角色与真人角色的互动无论在剧情上还是表现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动画角色真正来到了电影所塑造的现实世界。

除了动画明星与真人互动以外,动画也经常作为叙事的辅助手段插入到真人电影中。定格动画与真人交互的影片也有所发展,出现了《金刚》《失落的世界》等影片。

这些发展不仅应该归功于动画制作技术的进步,还应该归功于动画制作者们创作观念的扩展。赛璐珞片、动画摄影机、动画转描等技术的发明固然扩展了动画的表现力,但是创作者对待动画角色不再像对待一件物品,而是让动画角色与真人演员平等地交流与互动,才是动画角色类型扩展的主要原因。

但是由于当时的动画角色与现实环境大相径庭,其依然摆脱不了作为喜剧角色或怪物角色的身份,适合的电影类型也多为喜剧片或特效片。动画角色在真人电影中的情感表达受到严重限制,远远不如在纯动画中来的细腻。

二、当前真人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的形态

CG技术的应用揭开了真人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新变革的帷幕。当今大多数的真人动画电影,其动画角色都是采用CG技术打造的,由此可见CG技术对真人动画电影所带来的巨大影响。CG技术使真人动画电影中的动画角色呈现两个特点:角色的高度写实性;与电影特效的深度融合。

1.角色的高度写实性

真人电影中动画角色的高度写实性不仅体现在角色外观上,也体现在角色身份上。

在20世纪90年代,CG制作技术出现之前,动画角色与真实世界依然泾渭分明。观众在观看真人动画电影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观看的是动画角色。CG技术的进步使动画角色在真人电影中呈现出一种超级真实的面貌。肌肉、毛发、次表面散射等CG技术的完善,使CG动画角色几乎可以模拟任何真实质感。这使得当前真人电影中的CG动画角色演变为三种主要类型:卡通性格+卡通造型+真实质感;卡通性格+真实造型+真实质感;真实性格+真实造型+真实质感。

《加菲猫》《蓝精灵》等真人动画电影便延续了卡通明星来到现实世界的手法,保留了原作角色的造型和性格,但是增加了真实的质感,这使得动画角色能够更好地与真实世界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加菲猫》中,加菲猫便顶着一副卡通角色的模样,但是其真实的毛发效果使观众认可它是一只家养宠物,而非来诞生于某人笔下或居住在某个动画城2。

1999年罗伯特·R·明可夫执导的《精灵鼠小弟》则比加菲猫更为写实。该片是卡通性格+真实造型+真实质感的代表作。其利用CG技术创造了栩栩如生的小白鼠斯图亚特,它的外表与普通小白鼠没有太大区别,却穿着人类的衣服,吃着人类的食物,与人类逗趣,令人忍俊不禁。

今天,真实性格+真实造型+真实质感的动画角色比上述两种类型更为常见。《指环王》《星球大战》《猩球崛起》《变形金刚》等无数电影中均包含这一类型的角色。它让动画角色和和真实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角色的外表虽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中,却像原本就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一样,营造了一种真假难分的幻觉。角色的性格也像人类一样复杂多变,彻底摆脱了卡通化的性格。

2.与电影特效的融合

当今真人电影中的动画已经与电影特效难舍难分。在诞生之初,真人电影中的动画与特效有着不同的源头:真人动画电影源于《奇幻的图画》;特效电影则源于《月球旅行记》。在CG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前,这两种艺术形式通过定格动画的方式产生交集。比如1933年拍摄的电影《金刚》中便采用定格动画来塑造金刚这一角色。到了今天,CG技术能够比定格动画更加真实、更加方便地创造奇幻角色,这就使得CG角色在电影当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

CG技术的发明扩展了动画的表现形式——过去真人演员所不能演绎的角色,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营造出了不可思议的视觉奇观。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动画性”是区分动画与真人电影的标准,但是动画性实际上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感觉,它“并不存在一个恒定不变的规定性,不存在一个具有普适效力的‘普遍规律’”3,自然也难以成为令人信服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就动画的一般概念而言,它是一种使原本没有生命的形象获得生命与性格的手段4。采用这种手段制作而成的虚拟角色自然可以被称为动画角色。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便不断地将各个领域的艺术和技术整合在一起,赋予它们新的涵义,动画和特效也不例外。电影特效作为一种制造真实幻觉的艺术,其概念已经与动画角色的高度写实性重叠。在这一分支中,严格区分动画和特效已经不再有实际意义,与电影特效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动画角色的发展方向之一。就像迪士尼为了适应《白雪公主》的严肃叙事而采用了写实的动画角色一样,在真人电影中使用高度写实的动画角色更加符合复杂叙事的需要。高度写实的动画角色虽然看似在表面上丢弃了动画感,但是因为叙事能力的增强,在电影工业内部,这种动画角色将以另一种方式蓬勃发展,成为电影塑造“非人”角色的最重要的手段。

三、真人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的发展趋势

回顾动画角色造型在主流真人动画电影中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真人电影这一范畴中,角色的造型的真实度受限于质感的真实度;角色性格的复杂程度受限于角色质感和造型的真实度。因此真实质感的表现是角色类型多样化的关键。而真实性格+真实造型+真实质感的角色则是动画角色在质感表现方面取得突破之后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类型,并非来源于特效。

在早期真人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受限于质感和造型,不能很好的适应复杂叙事,总体处于卡通性格+卡通造型+卡通质感的模式。CG技术的加入使得真实质感的表现成为可能,大大地增加了动画角色的组合类型。其整体表现风格也从一开始的单线平涂的方式,演变到现在二维、定格、写实等多种风格并存的局面。并且随着表现手法的丰富,角色性格的表达也越来越趋向完整。

真人电影本身固有的真实质感使其趋向于选择真实的动画角色,因此真实性格+真实造型+真实质感成为目前真人电影中动画角色的主要类型。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它三种类型在真人动画电影中所占的比例,但是并不意味着真实的动画角色会完全取代其他类型的动画角色。例如2004年上映的《海绵宝宝历险记》就保留了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卡通外观。总体来说,真人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类型还是呈现了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

动画角色在真人电影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为CG技术的拟真性越来越好,制作难度越来越低,在表现力和成本上都便于控制,目前绝大多数电影中的“非人”角色都几乎采用CG技术来打造。电影作为一种制造幻象的艺术,对表现超出日常生活的事物有一种强烈追求。在过去,特殊的场景可以人工搭建,“非人”的角色因为需要表演,却往往只能由真人扮演,反而使其真实性大打折扣。现在有了CG技术,许多过去难以拍成电影的故事都有了表现的平台。甚至用动画角色表现真实生物也将成为最佳选择。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便采用了CG技术制作了老虎这一角色,从而使老虎能够适应各种场景,表达更为丰富的情感。这样的优势使动画角色在真人电影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

四、结语

目前,动画角色在真实质感表现方面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真人电影中的动画角色的类型前所未有的丰富,与真人电影的联系也前所未有的紧密。电影对制造幻象的追求、对制造“惊奇”感觉的追求,推动了动画角色造型的美学嬗变。纵观动画角色的发展历史,技术变革其实只是动画角色发展的基础。它为动画角色在审美表达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进而改变了角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使其能适应更多的叙事方式。在《阿凡达》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立体电影上映了,但这些电影都未引起像《阿凡达》一样的轰动效应,可见立体技术并不是《阿凡达》成功的唯一因素,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阿凡达》重新定义了动画角色与真人的关系。由此可见,在角色造型表现已经不受技术限制的当下,如何在美学、情感和叙事上更好地把握动画角色,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注释:

1.聂欣如.《阿凡达》是动画片吗?[J]. 当代电影,2012,06:145-147.

2.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动画角色居住在一座“动画城”里.

3.孙振涛.动画性:一种历史建构[J].人文杂志,2009,06:99-106.

4.路盛章,贾否. 动画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

陈菲仪,学位:2013级 动画学 博士生在读,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媛媛合作的《龙船调》中,最经典的是女子问:“妹娃要过河,是哪个要来推我嘛?”“还不是我来推你嘛!”这段对唱中,张美林老师将断句语态、语气作了很好的处理,将歌词中的“我”拖长,起到强调作用,使人听到的感觉是诙谐和俏皮的,同时,张老师的双手从头顶举起向地板方向滑动。表现的是一位成熟的艄公与女子的风趣调侃,带动现场气氛,大家欢笑一堂。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