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菲 周显昌 (安康学院 725000)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调查及思考
——以安康学院为例
沈 菲 周显昌 (安康学院 72500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更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准则。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诚信状况尤其值得关注。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屡屡见报,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我们围绕这一主题,通过问卷、走访等方式对安康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期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探究该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原因
该论文为安康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原因调查》(2014akxy015)研究成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更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准则。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诚信状况尤其值得关注。而大学生诚信屡屡缺失的现象却频繁出现且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篇论文依托前期问卷调查、走访的结果,从现状、原因、对策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及其所带来的思考。
1.诚信认知态度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大学生对各种正能量说法的认同程度是比较高的,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明确的诚信观念。在与几名大学生进行访谈时,他们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必须讲诚信”。在对待诚信的态度上,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诚信认知态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和社会大环境会对大学生诚信观念和行为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其观念和行为就会不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因此大部分同学都能从正面看待诚信这个问题。尽管部分大学生诚信观念较强,但一些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在某种程度上,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因为涉及到自身的一些利益而放弃诚信。
2.学业诚信缺失
调查显示,学业作假在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考试作弊及学术不诚信是其中的典型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生在学业考试中的作弊手段也日新月异,调查样本中13.5%的学生表示为了减轻复习压力而支持作弊行为,其余学生则表示反对。对于替考行为,67%的学生能认识到严肃考纪的重要性并抵制替考行为,其余学生则支持替考行为。另外,大学生学业中的不诚信还主要表现为学术抄袭现象。在这项调查中,仅有五分之一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从没有抄袭过论文或作业。在被问及是否有撒谎请假或帮忙答到逃课的行为时,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学生持否定态度。这些信息反映出大学生的诚信认知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
3.人际交往诚信缺失
调查显示,在平时的生活中,53%的同学不会向他人泄露身边同学的信息,35.5%的同学会偶尔泄露,还有11.5%的同学经常泄露。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会更多的涉及到自身利益方面的问题,面对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就会有同学会忽视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出现如泄露同学隐私等行为,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违背了道德准则,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
4.求职诚信缺失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出现了诸如虚报个人简历,签约后违约等行为。从问卷的反馈情况来看,60%左右的同学都是反对这种行为的,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只要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便无所谓了。这反映出大学生在面对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情境下能否保持诚信的态度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会坚持的,但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5.经济诚信缺失
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经济信用恶意透支。在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时,60%的学生能如实汇报家庭情况,其余学生会汇报虚假信息或开具假证明材料,隐瞒真实的家庭经济情况,从而获得补助。对于国家发放的助学贷款,82.5%的被调查对象愿意及时还款,其余学生打算视经济情况及相关政策而定。在购物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主动退回多找的零钱,也有部分学生无动于衷。被问及对待微商出具假证明、假图片的态度时,多半学生表明坚决杜绝此类现象,拒买拒卖,部分学生认为有利益回报,愿意参与。这些信息反映出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面临尴尬境地,大多数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但在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诱惑时,其行为与认知往往会出现偏差。
1.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市场经济信用关系和制度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宏观调控不够到位,导致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失信现象严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市场经济给诚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种途径。这种负面效应对他们产生了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导致诚信缺失行为。
2.高校教育
高校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以我们学校来说,学校对于诚信教育还是相当重视的,学校每年会专门组织诚信教育活动月,各院系也会在考试前对学生进行考前诚信教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虽有,却同我们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1)诚信教育的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学校虽然把握住了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进行诚信教育,如助学金评定前、期末考试前,但针对前文所提到的调查中涉及的其他问题却少有触及,导致教育内容不全面,缺乏专题化和系统化。(2)学生思想教育任务的承担载体单一,基本由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担任,专任教师参与度低。学生容易对熟面孔的辅导员和思政老师的教育产生疲倦感和敷衍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效果。(3)教育途径和方式传统而狭窄,没有充分利用其它教育资源,在开拓创新上存在明显不足。
3.家庭因素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强调考高分、读名校、找好工作、赚大钱,这种趋利化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子女产生着极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对子女思想品德及行为又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孩子偶尔发生的诸如抄作业、考试作弊、说谎等不诚实的行为缺乏足够重视,更谈不上矫正了。有的家长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诚信缺陷,这些都会影响到子女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有时甚至可以抵消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所起的作用(比如有的家长功利思想严重,对现实生活中弄虚作假等不诚实现象给以“积极”评价,以及对领导、同事甚至配偶经常说谎或有不诚实的行为等),使子女对待诚信的态度由模糊不定变为游移缺失。
4.自身因素
受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影响,90年后出生的孩子思维活跃,思想价值取向渐趋多元化。集体意识逐渐淡薄,个人主体意识逐渐强烈。他们习惯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来处理问题,习惯被家人娇宠,沉溺于亲人关爱,追求生活质量,却常常忽视了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个体利益时常易陷于茫然和彷徨,而缺乏对理念原则的坚守。
1.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社会信用体系怎么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从制度层面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合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又需要在操作层面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其中,政府“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无疑是重中之重。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风向标”。如果政府带头不讲诚信,最终智能导致人人自危、相互忌惮,社会风气一塌糊涂。相反,如果政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履承诺,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必然会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意味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诚信社会变得更加清晰可期。
2.加强校园诚信建设
(1)学校在诚信教育上应兼具理论化与体系化的特点,依托阶段式、专题教育(学业诚信、人际交往诚信、求职诚信、经济诚信等不同主题)细化从而强化诚信教育效果。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守信的学生给予表彰,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惩罚,规范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2)学生诚信教育全员参与,除去本就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和思政教室外,专任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承担一定的教导责任,从生活、课堂、科研各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3)辅导员、思政、专任教师本身也要为人师表,诚实守信,注意加强自身的诚信修养,处理问题应公开、公平、公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4)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采取征文、演讲、话剧、社会调查等不同的活动形式开展诚信教育。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院报、宣传栏、广播站、新媒体等为载体,宣传诚信美德,努力营造“诚信光荣 背信可耻”的校园环境。
3.加强自身诚信修养
大学生应把诚信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努力做到所说是真、所诺必做、坦诚互信。在学习中要积极倡导诚信务实的学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珍惜时间,努力达到学业有成;在生活中要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勤俭节约,真心做事、真情生活。大学生活是一个紧密型的集体生活圈,同学之间应坦诚相待、谨慎承诺;师生之间要尊重老师、服从老师,“内诚于心、外诚于人”,努力树立良好的个人诚信形象。
[1]周文翠.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社会原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2]肖志玲.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归因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4).
[3]汪和平.论新时期诚信道德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6).
[4]马保恒.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探讨[J].党史博采(理论),2008(2).
沈菲(1985-),女,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老师。
周显昌(1993-),男,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