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彬 胡铁强 (湖南科技大学 411201)
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化特征
杨彬胡铁强(湖南科技大学411201)
摘要:近年来青春电影的发展轨迹已然有迹可循,在后现代语境下的青春电影有着明显的类型化发展趋向,本文以青春电影为线索,对近两年中国大陆的青春电影进行了类型化分析,试图在此间找到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规律以及类型化特征。
关键词:青春电影;类型化;特征
自2013年由九把刀执导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上映后,在大陆迅速刮起了青春片的热潮。但在如今的中国有关于青春电影的定义仍旧较为模糊。“青春片是一种并不纯粹的电影类型,如果把它放到一个世界性的类型参照系中,它既不像西部片那样有着明显的视觉符码,也不像歌舞片那样有着固定的外部表演模式,甚至也不像喜剧电影那样谈得上有稳定的风格效果。在青春片那里,只有一些通常的母体式的主题类型或某些常见的环境标志,如家庭、校园。确切地说,青春片更接近于一种题材。”然而从近年的大陆青春电影发展来看,青春电影仍旧是有其独特的类型化特征表现在我们眼前。
在如今国产青春电影的市场中,绝大部分是描写以80年代国内高中或大学校园为背景的影片,表现青少年的学习、友情和爱情等。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同桌的你》为例,影片都是以高中与大学的校园生活为背景来展现青少年的生存状态,追忆美好的学生时代与校园爱情,试图唤起观众对逝去年华的怀念。在影片中若要以校园生活为叙事背景,那么就一定有些许必要的元素需反复出现于影片内,才能使之成为类型化的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在叙事地点上,是校园里最容易萌生爱意的、也是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图书馆,篮球场,教室。在图书馆,男女主人公或是隔着书架一见钟情,又或是隔着图书馆宽宽的书桌眉目传情;而在篮球场上洋溢的是女生热烈的爱慕和青春的活力与张扬;而教室则是校园生活的一个基础场景与必要场景,教室的书桌与黑板报,讲台与木讷的老师往往都是青春电影的必备场景。其次在人物形象上是代表了学生时代记忆的丑校服。当下青春电影的主要受众是80后与90后的青少年,在这代人的青春记忆中,宽大的校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那是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的代表与陪伴,当它在影片中出现的时候不但是还原了生活的过程,更是勾起观影人群集体追忆的催化剂。在国产青春片中爱情是“终将逝去的”,但友情却总表现得相当和谐。男主角一定会拥有一帮打打闹闹的好兄弟,共同为追求到女主角出谋划策或者女主角有两三个知心闺蜜总是能够猜中女主角的爱慕对象,为她加油打气勇敢追求爱情。
对于类型电影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定型化的人物。在近些年的国产青春电影中都会有一个个性鲜明的典型主人公,这个主人公往往在影片的开头只是一个学校里不起眼的学生或者是一个平凡的转校生,例如《同桌的你》中的林一与周小栀。林一是个个性鲜明的“差生”,对学习不思进取,但是敢于挑战老师与家长,而周小栀则是胆小怕事但心中有着自己志向的女生,两个主人公性格鲜明对立,从而使之后的感情线索也更具有戏剧化。
对于人物形象的设定,国产青春片一直遵循一种青春励志导向。即主人公往往是在物质条件上匮乏或者在精神性格上有所缺失,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在《中国合伙人》中,主人公形象的类型化特征更为显著。电影开始于80年代,成东青是农村出身的土鳖,两次高考落败,眼看就要屈服于当农民的命运,他最后一搏,背下整本英文字典,考上燕大;孟晓骏是精英知识分子,内心认定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那个;王阳是80年代的浪漫派,样子俊朗,热爱文学,一生梦想是当个诗人。这样三个各走极端的人在燕大相遇,戏剧性的建立友谊,在之后的人生中共同面对生活的波澜。成冬青从土鳖到留学教父的转变,孟晓骏从精英沦为侍应生,角色社会地位的转变,人生经历的曲折,到最后三人“新梦想”的巨大成功,几乎完全体现了国产青春电影的主人公的类型化特征。
理查德•麦特白(Richard Maltby)说:“一部类型片的独特性并不在于它拥有多少不同的特征,而在于它组合类型特征的独特方式,每一种特征元素可能是一种类型和其他类型片所共同拥有的。”青春电影不仅仅是怀念和励志的单纯组合,而是成长成为主题。
对于近些年的国产青春电影而言,励志与怀念青春是两条并行不悖的叙事主题,青春是追梦的岁月。影片往往在发展感情线索时穿插进人物的积极影响,使理性的人生目标与感性的青春情感相互交错。在《同桌的你》中的从小立志考取斯坦福的周小栀与为了和周小栀考上同一所大学而努力学习的林一相互爱慕,影片在展现美好的青春爱情故事的同时穿插进两人积极努力向梦想进发的励志心态。
在情节安排上,几乎所有的青春电影都离不开酒。酒是成人世界的代表物,它揉碎了人的情感和理智,当酒出现在青春电影中,那一定意味着感情的升温或决裂。在酒精的催化下,主人公们哭着表白或告别,推动剧情发展。在《致青春》中郑微、阮莞、黎维娟与老张在毕业的散伙饭上借着酒道出一首苏轼的《南乡子》来告别青春;在《匆匆那年》中陈寻、方茴在高考后的聚会上拥抱,乔燃的深情告白都是借助了酒精的推动,才能得以发展的故事情节。
对于国产青春电影不得不说就是关于打胎的情节。我们不能否认它在国产青春电影叙事发展中的代表性。《致青春》《同桌的你》与《匆匆那年》被网友戏称打胎三部曲,这种情节的反复出现不仅仅没有起到警示的作用,反而却形成了一种残酷青春的感情元素。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在国产青春电影中独特的叙事元素。
青春电其到今日在国外早有一套定型的拍摄模式与叙事手法,但放眼于国产的青春电影,至今并没有属于其自身的运作系统,所以对于国产的青春电影类型化发展还有很长的探索之路。青春电影不可否认的对青少年可以产生精神价值导向,所以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化发展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也同样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吕晓明.拥抱青春——《女大学生之死》兼议青春片[J].电影艺术,1993(04).
[2][澳]理查德・麦特白,吴菁,何建平,刘辉译.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工业发展史[M].华夏出版社,2005.
杨彬,硕士在读,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传播。
胡铁强,副教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研究方向:文艺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