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随太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艺术设计系 730101)
论安多藏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以唐卡为例
孙随太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艺术设计系 730101)
本文以反映安多藏区藏民族思想感情的传统工艺唐卡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大背景下唐卡艺术的绘画语言、艺术观等进行独特的探索,从古今中外的土壤中挖掘出创新资源。最终为安多藏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获得蓬勃发展的动力。
安多藏区;手工艺;唐卡;传承与创新
伴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不断推进实施,给“古丝绸之路”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沿线各地以各种创新模式推动着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各地蓬勃发展的民族手工艺,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具有特色文化创意的支柱产业。不但将加快当地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而且还将传统和民间文化资源得以传承与创新,让各民族的民间艺术从此走向世界舞台。
安多藏区(指不包括玉树州以外的其他青海藏区、甘肃甘南州、西藏那曲和四川阿坝州等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民族区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和优秀的藏族民间手工艺,千百年来相对完好地传承了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安多藏区的手工艺种类约为两千多种,分类极为复杂,区域之间的交叉性明显。件件手工艺品都能体现传统文化,极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观赏收藏性),尤其是唐卡和金属工艺品等传统工艺的独创性享誉国内外,并成为安多藏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藏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十三五”规划不仅迎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面临着挑战。这种挑战给安多藏区传统工艺带来了极大冲击,很多古老技艺由于过于复杂,掌握的难度极大和短时间无法得到经济效益等,将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因此对安多藏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显得极为重要。由于所学专业和文章篇幅有限等原因,本文以反映藏民族思想感情的传统工艺唐卡为例,围绕唐卡艺术独特的绘画语言、艺术观等的探索,最终达到对安多藏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唐卡,是藏族绘画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7世纪随着佛教在藏地的弘传而日益兴盛起来。唐卡又称为“卷轴画”(用彩缎装裱),是藏族精神文化的精髓;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代表。每件作品都具有突出鲜明的藏族风格、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和独特的藏族艺术风格,是安多藏区手工艺中一朵“奇葩”。“从古至今每件唐卡艺术品都具有宗教法物的性质,作品的构思、物化过程需严格恪守“量度章法”与“仪式规范”,处处蕴藏着佛家的宁静与安详、智慧与慈悲的美学理想。”唐卡的形成和发展基础是藏名族古代的壁画和外来绘画技艺。种类较多,根据尺寸划分有:大唐卡(几十平方米),小唐卡(十几平方厘米);根据材料划分有:普通唐卡(布料或者纸质版),高端唐卡(珍珠、宝石点缀、彩绘等);根据题材划分有:有宗教画、传记画、历史画、也风俗画、也有天文和人体解剖画。安多藏区唐卡的主要颜料是金银粉、石绿、藏青、朱砂、雄黄等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几乎所有的唐卡形状是竖长方形。唐卡画的核心在画面中心部位,安多藏区的唐卡装裱以红、黄两色彩缎镶嵌四周而成。因此,无论题材、形式、构图和表现都十分的考究,具有文化性、宗教性和工艺性等特点,被誉为藏名族的“百科全书”。
近些年来唐卡手工艺面对外来文化、艺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不断完善自我和创新发展,成为了安多藏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大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具体表现为:
首先,安多藏区的绝大部分唐卡手工艺在制作过程中都蕴含了佛教和民间传说元素,彰显着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痕迹。唐卡手工艺在图案设计、材料筛选、形象塑造、度量、传承方式等方面均有着严格的要求。均体现了信仰、祈福等精神寄托,“任何不善之业都不能诱惑”。
其次,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中体现着丰富的大众风俗文化。安多藏区的审美文化是基于自然和谐观念形成的,这种审美观体现出大众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从唐卡精细的绘制和装裱,无不映射着热烈和鲜明的大众装饰色彩;简约流畅的形象塑造处处受到大众的喜爱。例如唐卡上绘制繁褥的人物、花鸟兽、云水纹等图案都具有形象化造型元素,简洁精炼的视觉语言而成为安多藏区民间手工艺的精髓,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美学价值。
最后,安多藏区唐卡艺术以崇尚自然为审美倾向。形象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始终离不开对“自然”丰富多彩的想象。唐卡在塑造形象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色彩亮丽,充满着神秘的宗教或祥和喜庆的气氛。因此,唐卡是一种特殊的手工艺品始终充满着复杂细腻的情感。多年来,一批学者利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深入到安多藏区唐卡传承地进行访谈与调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对安多藏区寺院和民间的唐卡手工艺进行普查、传承与创新。
如今安多藏区能够传承民间手工艺的机构有:教育机构、生产单位、家庭作坊、寺院等,它们各有特色却又共同致力于藏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开发。在安多藏区的职业技术学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各民族大学等都开设了唐卡相关课程;各地基层机构组织唐卡培训班;以及寺庙和家庭类的唐卡画室作坊等等,使得唐卡手工艺传承的队伍不断壮大,传承与创新的深度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一名绘画工作者如何让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在绘画艺术领域方面得到最佳的传承与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课题,唐卡具有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观。其具有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观越丰富、越成熟,就意味着他在艺术世界传承的更加长远。唐卡艺术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应主动探索与发掘中外绘画艺术语言,通过在绘画语言、绘画题材、艺术构思、艺术表现、艺术审美等方面冲破传统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程式的束缚,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现代安多藏区绘画语言,加强地域特色艺术风格的创新。通过深入安多藏区的调研、分析,我认为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观的传承与创新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绘画语言的传承与创新
1.加强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题材的丰富性
具体表现为:丰富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的题材、主题、技法等。创作主题不能始终墨守成规地宣传宗教神性,而应该转向表现世俗精神。注重表现安多藏区当代现实生活中的人,更多地描绘安多藏区广大百姓的世俗生活。真正体现出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安多藏区唐卡开始更多地表现藏传佛教以外的题材,顺应时代的发展,打破传统唐卡以藏传佛教为主导内容的“程式”表现形式,以创新性与多样性为特点,其绘画题材以宗教与世俗兼容并存;以绘制安多藏区民众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展现当代文化视角下的安多藏区的历史、人物等为主。深刻反映了安多藏区人民自古而今的民族审美和心理情感。同时,让唐卡手工艺远离传统绘画的神性枷锁,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因此,安多藏区的现代唐卡手工艺出现了像安多强巴、东智才旦等反映现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大师。
2.加强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表现手法的传承与创新
由于传统唐卡蕴涵着丰富的宗教内涵,在题材、形式、表现、审美上大部分采用了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来营造出强烈的宗教气氛,引发信众心灵的强烈共鸣。因此,绘制唐卡必须严格按照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经和造像仪轨的指导,以精准的比例造型,秩序井然的结构顺序,程式化的表现技法创造出(只有这样信众才获得善业和功德)具有神性和法力的“身、语、意”象征物和宗教圣物。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为安多藏区带来一股全新的审美风尚。一些艺术工作者融合民族文化内涵,主动进行现代写实性表现手法的尝试。在造型方法和绘画语言训练方面开始临摹肖像,并利用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明暗立体画法的尝试。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进行艺术创作,创造出一种超越传统的艺术图式,审美模式开始不断地向现代化转变。比如,在创作技法上,匠心独运,致力于改善传统唐卡因色彩、技法之局限而导致的表现力不足。利用素描的对比方法,刻画出具有力量、质感、层次,以及神圣性和神秘性的现代安多藏区唐卡。
3.加强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样式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在长期的艺术创作我们得到以写实与具象、表现与抽象等基本技艺,将本土传统元素和外来元素重新打散重构,才能创造出全新的艺术样式。只有具备新颖的样式和风格,传统民间艺术才能获得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加强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样式的传承与创新,让其完全能够表现现代艺术。这将会给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带来发展更大空间。例如东智才旦创作的《中国电影百年》长卷唐卡,整幅作品有独立的画幅和丰富的纹样边框,边框内绘有与主题相关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画面层次,构图样式基本呈宣传海报的形式。
(二)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的艺术观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观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对创作和现实人生这两者关系的总体认识和总体态度。并在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中具有一定的时代、民族和个性特征的人类精神生活的艺术行为。唐卡手工艺大师在创意、物化上必须运用某些规则或原则为准绳,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内涵。例如,安多强巴特别重视自己的理论修养,训练和提升自己的艺术观。在题材内容方面积极引经据典、挖掘唐卡手工艺的内涵表现;在表现方面坚决抵制折衷主义思想,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现代”;在体现艺术品价值和功能方面不能目光短浅,过分地追求商业价值而忽略了唐卡手工艺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因此,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的艺术观不能被市场完全牵制,盲目听风,缺乏主见。而应该具有时代感、民族性、个人风格性的艺术观。
(三)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的生产模式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的唐卡生产模式是相对单一的“供施关系”,作为宗教艺术,唐卡遵照宗教的法度传承了千百年。上世纪以来,在现代主义思潮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下,安多藏区艺术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唐卡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旅游纪念品和民族特产而广泛地流行着。其所承载的功能变得丰富。虽然这样的生产模式给唐卡艺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导致了多半唐卡属于粗制滥造、流水线作业的批量生产品,慢慢地唐卡不再具备宗教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本世纪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受现代文化的影响加深,唐卡生产模式和流通方式变得更加的自由和多样,从原来的宗教“供施关系”逐渐转型为以市场交易和单独定制下的生产模式。具体表现为:唐卡画家与收藏家、投资者之间的私人合作;与政府、文化企业、画廊之间的公众合作,形成了全新的唐卡艺术赞助生产和流通关系模式。
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发展到今天,积累了丰富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观,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和工艺大师,创造了许多光彩夺目、无与伦比的旷世奇作。随着丝路文化的发展,安多藏区手工艺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逐渐彰显。安多藏区唐卡艺术要抓住机遇,在艺术语言、艺术观等方面积极主动形成完整的、独特的传承与创新思路,并与工业科技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形成良好发展机制,最终实现安多藏区唐卡手工艺的“凤凰涅槃”。
[1]张志雁.安多藏区(甘、青、川)古代美术遗迹考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2]周绍举.浅析唐卡艺术的传承与流变[D].中央民族大学,2012.
该文章为2015 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安多藏区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与创新》(项目编号2015B-118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