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莹 (长春光华学院 130033)
《冈底斯的诱惑》的“后现代”批评
房 莹 (长春光华学院 130033)
《冈底斯的诱惑》是先锋派作家马原颇具创新意味的实验小说,曾经备受关注。在作品中,马原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创作原则,完成了小说的一次话语变革。《冈底斯的诱惑》在人物、情节、语言多个角度体现了鲜明的“后现代性”,并蕴含着后现代话语背后深刻的文学主题。
《冈底斯的诱惑》;后现代;人物;情节;语言;主题
《冈底斯的诱惑》是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马原的代表作。大学毕业后七年西藏的工作经历为马原的小说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马原创作了一系列以西藏为背景,颇具先锋意味的文学作品,如《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虚构》等。
《冈底斯的诱惑》以古老的冈底斯山作为背影,运用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讲述了西藏迷人的特殊景致和神秘的风土人情,展现了西藏充满魅力的原始文化和生存方式,传达了古老的藏族文化对现代文明的“诱惑”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小说由十六个小节构成,和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中心的传统小说不同,《冈底斯的诱惑》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没有围绕人物和情节展开,元小说的叙述方式使得语言戏谑性十足,主题扑朔迷离,陌生化的叙述方式,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惯例,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的创作倾向。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欧美,而后延续至今并影响全球的大范围的反传统的文化思潮,它波及哲学、美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思潮和文化运动。文艺的戏仿与拼贴、建筑的实用与复制、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通、图像文化的兴盛、经济的全球化、消费领域的符号化等都与“后现代”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到“后现代”,往往是与诸如此类的名词相连接:不确定性、模糊性、间断性、散漫性、无我性、无深度性、异端、反叛、变形、分解、结构、非中心、零散化、反正统化、多元主义、个体主义、非原则化、反讽、种类混杂、狂欢等等。实际上这也概括了“后现代”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思潮中,概括、提炼和总结了一整套虽然庞杂但又不失共同性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话语体系,这就为评价、关照后现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原则和新的方法,即“后现代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欧美,借用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话语体系对文学与文化进行解读的批评模式。
马原在谈到创作时指出,“当时刚进西藏,我忽然发现自己在这一俩年时间中,印象那么强烈有那么杂乱。我就以我自己内心感触的方式和节奏,用彼此不相关联的只在局部出现意义的语言,把我那些强烈而又杂乱的全部印象,组合在一篇小说之中”。1强烈而杂乱的情感认知完成了颠覆性的小说创作,使得《冈底斯的诱惑》具有着某种“后现代”的表征。
(一)模糊化的人物塑造
《冈底斯的诱惑》中主要出现的人物有这样的几位:“我”:在文中,“我”是一个当过兵,如今留在西藏的文化工作者,是一位剧作家,已过知命之年,但是滑稽的是“我”的作品还都是五十年代的,至今再没有其他的作品;姚亮:姚亮是内地到西藏帮助工作的援藏教师。虽然在作品中姚亮的故事也发生在西藏,然而仅仅是作家的假设。文中这样写道:“不错,可以假设姚亮也来西藏了,是内地到西藏的帮助工作的援藏教师,三年或者五年。就这样说定了。”2姚亮自诩是一名诗人,文本最后的十六节还附上了姚亮的大作《牧歌走向牧歌》;陆高:西藏的一个地区体委的干事,三十岁,一米八几的个子,虽然头发胡子较为凌乱,但长相不错。他也会写诗,文本最后的十六节也附上了陆高的大作《野鸽子》;穷布:“我”的朋友,藏区的一个有名的猎人,典型的西部硬汉;央金:藏区经计委办公室工作的一个漂亮的藏族女孩,不久便在车祸中丧生;顿珠和顿月兄弟:藏区的双胞胎兄弟,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他们的父亲是一个过路人,连他们的母亲都不记得父亲的摸样,母亲只记得父亲左边脸颊上又一道刀疤,母亲说父亲是个打铁的流浪说唱艺人。顿珠朴实,顿月灵巧。顿珠后来成为藏区有名的说唱艺人,恒久的吟唱着藏区的宗教、神话、迷信等。顿月向往外边的世界,后来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开汽车的军队里的连长,后因公牺牲;尼姆:顿月的恋人,与顿月相恋,遭到家人的反对,被驱逐出家门。顿月多年离家未归,尼姆带着与顿月的儿子嫁给了顿珠。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根本。然而在《冈底斯的诱惑》中,作者没有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人物错综复杂,主次人物不明确,人物性格较为模糊。在诸多的人物形象中,其他的人物性格均显模糊和平淡,唯独顿珠、顿月、尼姆在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中有着较为完整的人物性格的塑造,然而他们却出现在第十三节,并非故事的主人公。《冈底斯的诱惑》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性格塑造,人物似乎变成了没有明确主体意识的空壳,体现了“去中心化”和“无主体性”的后现代倾向。
(二)零散化的故事情节
《冈底斯的诱惑》没有完整的统一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貌似毫无联系的故事的随意拼贴。从故事层面来看,作者写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多个故事,只是故事与故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品开篇第一小节似乎要讲述一个探险队的故事,“我”是组织者,也是队长,然后戛然而止。第二节讲述了“我”的身份地位,一位50岁的徒有虚名的作家,“我”的作品还是五十年代的;第三节讲述了猎人穷布狩猎的过程;第四节讲述了探险者陆高认识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央金,不久央金却意外地死于车祸。第五、第六、第七讲述了“我”跟着一个地质校对到了西藏西部的无人区及所见所闻。第八节讲述了陆高、姚亮和我一起去观看藏族有名的“天葬”。第九节续写了之前的探险故事。第十节续写观看“天葬”的故事,期间穿插了“我”在部队中撞死一个男孩的故事。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节是作品中唯一存在贯连情节的部分,顿珠和顿月是双胞胎兄弟,顿珠憨厚朴实,顿月纤巧精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顿月与藏区姑娘尼姆恋爱,却遭到尼姆家人的反对。顿月去当兵,留下了怀有身孕的尼姆被家人赶出了家门。顿月音信全无,尼姆最终带着儿子嫁给了顿珠。第十五节没有出现人物及事件。第十六节附上了姚亮的诗作《牧歌走向牧歌》和陆高的《野鸽子》,全篇完结。
后现代主义反对封闭式的情节构造,完整的故事情节被认为是作家一厢情愿的构造。后现代主义刻意强调打破某种完整性和逻辑性,取而代之的是零散的、拼接的、错综复杂的具有开放性的情节结构。在《冈底斯的诱惑》中,作者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用非逻辑性的叙述方式给读者构建了毫无联系的情节迷宫。随意拼贴的几个故事,除了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能够找到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之外,其他几个故事似乎都是凌乱的、琐碎的,而且故事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性。
(三)戏谑性的语言表述
《冈底斯的诱惑》采用元小说的叙述模式,作者以冷漠的旁观者讲述着没有必然联系的人物和事件。在叙事迷宫的构建中,戏谑性的语言比比皆是,颠覆着读者的阅读习惯,造成了亦真亦幻的阅读效果,读者在阅读之中无形的成为了被戏谑的对象。
《冈底斯的诱惑》开篇就说“当然,信不信都由你们,打猎的故事本来是不能强要人相信的。”3第四节中,作者这样讲到“现在要讲另一个故事,关于陆高和姚亮的另一个故事。应该明确一下,姚亮并不一定确有其人,因为姚亮不一定在若干年内一直跟着陆高,但姚亮也不一定不可以来西藏工作呵。不错,可以假设姚亮营业来西藏了,是内地到西藏帮助工作的援藏教师,三年或者五年,就这样说定了。”4第十五节涉及到顿珠、顿月、尼姆三人故事的结局。作者讲到“故事到这里已经讲得差不多了,但是显然会有读者提出一些技术以及技巧方面的问题。我们来设想一下。a.关于结构…b.关于线索…c.遗留问题…第三个问题涉及技术和技巧两个方面。好了,先看c。首先顿月不会回来(也不可能回来,排除了顿月回来的可能性,问题就简单了),因为他入伍不久就因公牺牲了。他的班长为了安抚死者的母亲,自愿顶替了这个儿子角色;近十年来他这个冒名儿子给母亲寄了近两千元钱。然后——还用然后么?我亲爱的读者?”5戏谑、调侃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之一,在《冈底斯的诱惑》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作家有意跳出叙述结构,运用叙述者戏谑性的言语表达讲述故事,造成诸多文本的模糊空白,调侃着读者的接受和热情,在迷宫之中体验文学阅读的快感。
此外,《冈底斯的诱惑》通过叙述视角的转变,造成了陌生化的文本结构。在第三节中,马原由开篇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转化为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使读者不断变换阅读的节奏,接受作者的调侃。
后现代以其极具颠覆性的内容与形式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文学艺术的认识。然而在看似荒诞、非理性、琐碎、零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对于社会、历史、人生的复杂思考。
马原在《冈底斯的诱惑》中完成了一次标新立异的文学变革,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实验性文学的佳作。《冈底斯的诱惑》表面荒诞、无理性,实际上却传达着作家更为理性而深刻的思考。
古老的西藏以其神秘的生存方式传承着亘古不变的文化传统精神,体现着藏区对现代文明强大的“诱惑”,带有着作家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科技文明高度繁荣,古老的文化传统精神是否应该坚守?马原在《冈底斯的诱惑》中以神秘的方式展开追问,唤起读者深刻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此外,古老的西藏充满了浓厚的神秘色彩,马原将故事设置在西藏这块神秘的地域之上,生动的展现了西藏原始初民的生活状态,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谜一样的故事。马原想告诉读者,“生活现象不是数,不是简单的数的累积加减。生活现象不管它多么纷繁各异,都有着比表象远为丰富的涵义层次,都可以提供重复思考的可能性。”6人生的逻辑变幻莫测,放眼望去,没有人能说清人生的逻辑究竟在哪里,马原通过对藏区的神秘化呈现给我们传递了更深一层的人生真谛。
注释:
1.马原.虚构之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52.
2.3.4.5.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9,334,338,363.
6.许振强,马原.关于《冈底斯的诱惑》的对话.当代作家评论,1985(5):2.
房莹(1983-),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光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