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虹 朱诗源(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410000)
陈 翔(湖南省电力公司邵阳客户服务中心410000)
基于包容性设计的城市景点交互导视设计研究
——以长沙太平街交互导视设计为例
肖 虹 朱诗源(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410000)
陈 翔(湖南省电力公司邵阳客户服务中心410000)
本文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以太平街交互导视设计为例,提出包容交互共生的城市景点导视设计概念,包括文化记忆的共鸣、包容交互的设计共性、传统与现代的导视设计融合等内容。
包容性设计;城市景点;交互导视设计
本文为:1.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3C1039;2.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3C1040。
导视设计作为现代都市的美化使者,在城市中充当美化环境、优化交通指示的作用。衡量城市的文明进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发展历程的缩影。只为独具特色,都市的旅游景点大多抛出各种橄榄枝以别树一帜的导视系统吸引旅客眼球,加深旅客对景点全方位的了解,体验更优质的景点服务。然城市景点,特别是文化历史景点,其受众旅客全球化。基于消除文化、地域、政治、经济和社会差异的障碍因素,包容性设计的植入是景点国际化范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容性设计起初源于英国,用来描述“环境促进人的身体机能”的一种设计方法。随后,发展定义为“公众有能力参与并能控制环境”。设计应用至今,从内涵角度可以理解包容性设计是指不论年龄、能力状况如何都可以被吸引和使用产品与环境的一种设计方法;或者指通过与使用者共同努力来消除社会、技术、政治和经济过程中所产生的障碍的一种基础建设和设计的方法。
从包容性设计理念发展分析,最初的环境促进机能,到公众参与,直至消除障碍共建和谐基础建设,可见包容性设计一种互动的设计方法。单一转向互动的设计需求也是信息时代设计的诉求。
导视作用于提供有效的空间信息,如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信息,帮助人理解、认知和使用空间,以达到传递方位、安全的效能。传统的导视系统设计普遍以平面化的视觉形态呈现。主要表现在静止性、单向性、印刷性。单方面的传递空间信息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受众需要主动参与并能控制信息。交互性在当下导视设计发展浪潮中逐步成为耀眼的时代属性。文字、符号、色彩将会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语音、视频的植入,操作的互动,受众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阅读效率,从而有效控制导视信息。
基于包容性设计与交互导视设计的相通之处,受众需要透过导视信息主动控制环境,已达到身心愉悦的情感体验。本文以长沙著名景点——太平街的导视设计为例探究城市人文历史景点交互导视设计所需注重的设计法则,以便指引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一)文化记忆的共鸣
文化记忆的共鸣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传统形式美学的延续。而当下,老街区如太平街的改造商业化过浓,致使导视信息混乱,玲琅满目的皆是商业广告、品牌信息等视觉元素。作为城市的主要人文历史景点,老街区改造曾然需要考虑人文精神、历史资源、商业价值三大要素。但过多偏重于商业价值,只会导致文化记忆的衰退,无城市记忆的差异性。这也是目前,全国古镇老街区如出一辙的商业化进程。历史、文化、现代商业需要融合共生方可激发老街区的活力,而活力必须具备传统的文化美学及历史的承载。基于太平街的商业导视信息混乱,如何让饱经历史风霜的老街区重响文化记忆之鸣?
主题性的节庆礼俗导视系统设计可解此困惑。节庆礼俗本身就是传统形式美学的延续。我国节庆礼俗丰富多样,特征鲜明,如春节、端午、重阳、中秋等。导视系统中的视觉元素可与节庆礼俗充分结合,从图形、色彩、文字创意入手,在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之时,帮助受众理解、认知老街区的历史空间,从而引发文化记忆的共鸣。
本真的还原太平街的古老风貌,不附加实体性的现代街区特貌。以景动人,以情鸣人。文化记忆犹如封存的照片,还原维护古老的街区风貌,能重新冲洗古照,无需过多的增添现代导视设计实体,虚实导视结合设计。从文化的角度思考,社会、旅游、艺术、价值在城市景点导视设计中的综合运用。
(二)包容交互的设计共性
太平街作为长沙著名人文历史景点,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在基于包容性的交互导视设计中因充分考虑两者的设计共性。
1.适用性
基于景点的差异,及其自身特色,导视设计需要根据景点量身打造,设计适用于该景点的导视系统。如太平街的主体直线型导视线路。
2.易达性
简言之就是简单容易学会。当游客第一次到访城市某一景点,得到一张极为复杂的景点信息导视图,尚未游览,就需学习。简单易懂的方位导视信息图可让游客游览之余领略全貌。易达性设计在导视系统设计中具体表现为图形、文字的易读性,用于消除游客文化地域差异导致的阅读障碍。
3.安全性
心理感知信任是受众对导视设计的高度认可。这就要求导视设计中的信息传递必须准确,尽量减少误读的情况发生,实时更新信息。
4.互动性
景点公共网络的覆盖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趋势。WIFI在景点空间植入,可促进交互导视设计的网络化发展。如景点地图的弹性使用,传统的印刷式景点导视地图与二维码扫入的APP景点导视系统设计。
(三)传统与现代的共创
以太平街为例,老街区导视设计涵盖于路径系统、导向系统、公共服务空间及公共设施设计。路径系统的导视尽可能的保留老街区原貌,如入口的牌坊设计。导向系统在沿用传统的形式美学基础上,可附加现代APP景点导视。APP的运用避免了传统导视系统设计中纸质印刷的缺陷,更为环保。同时,受众与景点的导视互动性更直观。音频、视频的添加,扩充了传统导视设计所欠缺的内容,如语音提示、景点介绍等。作为导视系统设计视觉化的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空间及公共设施设计,在借鉴传统形式美学的基础上,需与导视系统设计在视觉上形成统一的风格。
城市景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文化历史的浓缩。有效的开发利用景点资源,对城市自身的发展十分重要。作为景点的驱动力,交互导视需要包容性设计以消除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对景点的认知障碍。伴随交互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具备交互特性的景点APP开发运用,将是启发城市景点可持续性发展的主流方向。
[1]张文英.包容性设计对老龄化社会公共空间营造的意义[J].规划设计理论,2012.
[2]孙元.基于包容性的城市慢行交通综合导视交互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
[3]王蔚.历史街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一以改造后的长沙太平街为例[J].建筑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