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中的乡土观念研究

2016-01-28 11:50:27文慧娜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410002
大众文艺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家黄土地路遥

文慧娜(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410002)

路遥《人生》中的乡土观念研究

文慧娜(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410002)

鲁迅的《狂人日记》使近代文学发生了划时代发展,中国文坛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被誉为新时代现代文学捍卫者的路遥用纯情真挚的情怀来刻画人物的形象独特手法,堪称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其中《人生》这部中篇小说因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浓郁的乡土观念的充分体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本文通过对路遥的《人生》进行分析,进而对其乡村生活经历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特有的乡土观念做进一步研究,旨在为相关问题的探讨提供参考。

路遥;《人生》;乡土观念

在陕北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路遥,其思想意识深受农村淳朴气质的影响,借助文学作品对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及心灵进行细致表达,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对人物与命运的抗争进行着重展现。现代文学改革的大环境下,高家林、刘巧珍、黄亚萍等系列人物脱颖而出。同时也再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浓郁的乡土情结。

一、作者文学创作根基及思想情结

1949年,出生于陕北高原农民世家的现代派作家路遥,身上充满了丰厚的乡土气息。一个既具有“农民味道”又具有“城市味道”的“农民血统的儿子”,把文学创作视为人生的一大幸福,把哺育滋养他的黄土地作为文学创作的温床。而世代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善良淳朴的人们成为路遥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灵感。

从路遥的系列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在文学道路上成长的点点滴滴都与乡土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在困难的日子里》等,深切体现农村文化对路遥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深入精髓,这也是他的多数作品的诞生于黄土地重要原因。与黄土地长相厮守的路遥对黄土地有着无以言表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结,这种情愫在小说人物的身上有着淋漓展现。《人生》中的德顺老汉看到土地的激动不已以及远离家乡、身居城市的高玉智依然对故土无比思念和留恋等等都是黄土儿女人性本质的流露。

二、《人生》中乡土文化的体现

《人生》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一个走出农村步入城市的男青年与两个出身有着农村与城市差别的姑娘之间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们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先进思想与传统意识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借助作者独到的眼光,让人们看到农民自然真实的生存状态。

1.农民式乡土文化

路遥的小说充满了对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和激情,作者的所表现的乡土情结主要表现在对农民的赞美和对黄土地的热爱,激发读者奋进。《人生》中作者对德顺老汉的描写,并没有加以知识分层面的审视和评判,更多的是以一种大度、宽容、理解的态度,将深藏于骨髓间的农民那种对土地的忠贞与深表露无遗。作品中,农村姑娘巧珍在遭遇男主人高家林的爱情背叛后,找到了另一个精神支柱那就是土地,土地成了她活下去的寄托,依靠土地创造出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更多更美好的东西。高家林利用不正当手段成为“城里人”后,又因事情败露而重返故土,面对“忘恩负义”遭受单位解聘的高家林,村民们并没有给予嘲笑和恶语相向,哪怕是一个眼神,而是真诚地进行安慰和温暖,最终在乡亲们的宽容与仁慈的感召下重新树立了生活支点,找回了正确的人生归宿等重要内容,重在体现中国农民的勤劳、善良、朴实及纯真质朴。

2.地域风情文化

创作于广袤陕北大地的《人生》中,对当地的民俗、方言、民歌、秧歌等等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小说中人物使用方言使地道的陕北农民形象更加生动,真实,为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增添活力。陕北民歌、秧歌的应用使小说语言的地方特色更加明显,文学韵味得到极大提升,使小说的真实性、地域性、民间性尤为凸显。

3.乡土自然文化

作者路遥所描述的乡村充满了魅力令人神往,在旖旎的田园风光和感人心脾的乡土气息里,让人体会到了质朴的人情和淳朴的自然。读者在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同时,深刻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作者眼中的乡村就是一种人性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象征,正是这种浓浓的乡情,成为作品生命力蓬勃换发的关键所在。

三、《人生》中时代精神的体现

在城市与农村相互交叉地带展开的《人生》,带有明显的现代文明与传统的文化的冲突。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象征,城市的先进、开放与农村的落后、闭塞相对比,令城市充满了诱惑。路遥认为,农村与城市相互交叉地带的冲突与矛盾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意义,非常具有表现价值,这也是路遥诸多作品的主题发生与城乡之间的主要原因。鉴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以往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呈现出相互对立的状态,但是随着城乡之间的深入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趋势较为明显,城市的现代文明对农村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继而产生了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意识的冲突,并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道德等层面显现出来。这些矛盾与问题在路遥的作品中得到了具象化诠释。

作者通过《人生》中的高家林将城乡交叉环境下的农民形象进行了完整展现。广阔发达的城市生活令出身农村的高家林,对既有生活心存不甘,经过走出去有走回来的反复起落,作者对主人公重返土地的命运安排,刻画出当时城市与农村相互融合的艰难。乡村永远是作者感情世界里的重心,作者通过因城乡的地域差别而造成的情感悲剧,将作者对土地的眷恋之情深度展现,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加快城市化改革步伐、早日褪去落后愚昧充满了渴望。

四、《人生》对悲剧美学精神的体现

路遥的文学创作观念深受苏俄文学影响,充满了底层意识和苦难意识。他描写的对象为世代居住于黄土地上的辛苦劳作的农民,以及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艰苦抗争的青年。《人生》中高家林不仅具有强烈的上进心,有敢于冲破封建、落后,向往科学先进、文明发展的远大抱负,同时又具有孤芳自赏、思想狭隘、不切实际的缺点。这一人物形象完全符合具有悲剧美学特色的精神特征。

五、结语

承担着历史使命的路遥,用优美娴熟的文笔,借助《人生》对农村生活进行深入探索,向世人重现陕北的自然风情及质朴的乡土观念。在社会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很多独有的区域性乡土文化被历史淡忘丢弃。我们应当加大对积极乡土观念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方式方法,抛开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科学审视乡土观念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1]黎乃宁.新时期毗邻城乡文学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姬娜.论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地域文化内涵[D].西北大学,2013.

[3]爨玲玲,崔有第.论路遥小说乡土叙事的文化内涵[J].安康学院学报,2015(4).

文慧娜,高中生,文学爱好者。

猜你喜欢
高家黄土地路遥
高家堡挂面高高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客联(2022年3期)2022-05-31 01:41:15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赴七里张家塆村采风有感
《黄土地》画报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0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8:04
不忘黄土地
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12-09 12:59:29
从黄土地走来
黄河之声(2019年1期)2019-03-30 03: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