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娟(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馆210000)
社会舞蹈与当代中国公共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
李晨娟(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馆210000)
社会舞蹈是指群众性舞蹈,其与专业舞蹈具有很大的区别,如当前社会上广泛兴起的广场舞即是社会舞蹈的范畴,社会舞蹈包括的领域十分广泛。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舞蹈得到全面的兴起,它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对于社会舞蹈十分青睐。社会舞蹈最初被称之为业余舞蹈或是群文活动,并且归属于政府的业余艺术管理,并且隶属于中央、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垂直管理。社会舞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在社会文化活动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1990年以来,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人民在满足温饱的过程中,积极寻求各种精神文化的需求,并积极参与新兴舞蹈的建设,并在我国公共文化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份量,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文化的重要部分,并成为我国公司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反映。
社会舞蹈;中国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文化的高度膨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社会舞蹈作为一种群众性舞蹈的范畴,其在我国人民公共文化建设中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舞蹈不断兴起,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全民教育中做出重要贡献、社会舞蹈在提高人民身心健康的过程中全面促进我国社会文化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社会舞蹈从众多的领域当中总结其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三种形态:民族文化、公共文化、流行文化。
(一)社会舞蹈与民族文化
社会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具备时代特征,还具有传承文化历史的意义。社会舞蹈在青少年及中老年人群体最具代表性,特别是在老年人的舞蹈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民族舞蹈的特征,如广场舞当中的大秧歌、小场舞当中的腰鼓、太平鼓;舞武结合的木兰剑、太极拳等,这些在舞蹈活动深深跳跃在晨风及晚霞当中,形成了我国社会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景线。
(二)社会舞蹈与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是在政府支撑的前提下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起来的,其具开放性、公益性等特征,旨在满足人民对不同文化的需求。社会舞蹈积极鼓励人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释放与享受精神文化带来的熏陶。社会舞蹈与公共文化的体现,具体表现出其面对的对象及舞蹈类型,其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性别限制、地域限制及背景限制,包括广场、社会、成人、社交、中老年等几个重要的类型,其包含的内容是人民社会生活及思维道德最好的反映。在当前参与到社会舞蹈活动中,其中大多以非职业普通群众为主体,经过长期的发展证明职中舞蹈的参与很大道度可促进社会舞蹈的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及根据社会舞蹈的发展规律及社会属性。如“百姓健康舞”,其中不少内容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尤其是在歌曲唱作的过程中,以其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特征歌颂祖国山河雄伟美丽、民族文化及军人风采。中国人民从古至今对歌舞的喜爱一直是饱含热情,从古代的踏歌起舞逐渐演变为现今的载歌载舞,这种转变形式是一种十分悠久的传统。
(三)社会舞蹈文化与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离不开消费者及大众娱乐艺术,其表现出现来的不仅仅是现在进行时,还是昙花一现。流行文化对于社会舞蹈来说,每一个时代发展均会有一个舞蹈形式流行在这个时代。中国流行舞蹈与国外的流行舞蹈有着重要的关联,并且与社会成长的流行意识息息相关。从另一角度来讲,流行舞蹈文化必然与社会发展环境相适应。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之间,我国人民逐渐被邓丽君的歌声、牛仔裤、迪斯科深深的吸引住。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人民口中经常唱的是进行曲、常跳舞为忠字舞,常读的标志口号,当人民接触到邓丽君的歌声、牛仔裤、迪斯科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释放及新鲜。在上世纪80年代有人曾模仿美国电影的霹雳舞,霹雳舞在当时的中学校园风靡一时,然而在80年代后期逐渐走向没落的。而在90年代开始了蹦迪,并且成为当时最具流行的代表,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到了20世纪初兴起了街舞、拉丁舞及HipHop的风潮,并且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到如今的流行舞蹈更具丰富性、内涵性。
(一)舞蹈教育的水平
根据当前我国学生阶段的水平来看,舞蹈教育普遍集中在幼儿园及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舞蹈教育相对薄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另外,中学美育课程的设置还未完全纲入,导致我国舞蹈中青少年的比例相比儿童的数量要低。对于这种问题,我国中学舞蹈教育可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改进:其一,将舞蹈教育开展到课外。当前舞蹈教育通常以舞蹈特长生、专业舞蹈教育为主,但这类教育深深处于失位的阶段,许多学生学习舞蹈往往是追求功利性,如舞蹈特长生是为了考入更好的大学,迈入全新的学习环境,对舞蹈审美育人的功能有所忽视,影响了舞蹈艺术学生产生正确的技术技巧观念。只有让学生在充分领悟到舞蹈的美育功能,才能将舞蹈融入到生活当中,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其二,开设舞蹈教育课程。在当前中学阶段的教育当中,舞蹈教育课程处于缺位的阶段,也可说是不存在。完全不符合当前我国全面发展德、育、体、美的教育战略目标。因此,要将舞蹈教育开设到正式课表内,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为学生的舞蹈教育注入新的生机。
(二)农村舞蹈文化现状
社会舞蹈不仅仅要体现在城市生活中,还要关注农村的群众舞蹈。我国许多文化起源于农村,我国广大农村传承着许多的歌舞文化,其在农村文化中形成了一方水土的独特文化产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及农公共文化的瓦解导致农民参与民间文化舞蹈的热情逐渐降低,许多民间歌舞无法被新一代的青年人传承。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农村群众文化的投入,建立起农村文化工程,缩小我国农村舞蹈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对于我国当前我国舞蹈发展的特点,需要搭建起城市与农村舞蹈展演的连接平台,符合百姓健康的展演平台。
(一)担任着共同的职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社会舞蹈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艺术,以其丰富的种类及多彩的文化,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时代特征。社会舞蹈不仅可作为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方式,人民还可通过社会舞蹈感受到愉悦、积极、高尚的情绪。社会舞曲面向的对象有少儿、青年人、中老年人等,孩子们对舞蹈表现出喜欢的状态、青年人对舞蹈表现出热爱,而中老年人对舞蹈表现出钟情,贾作光作为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其曾如此赞美舞蹈:“其具有四健,健体、健心、健脑、健美。”社会舞蹈遍布在社会的各个场所及年龄段,不管是在少年宫、公园、广场中均可看到群众优美的舞姿及司愉悦的笑容,参与到社会舞蹈的群众中越来越广泛。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的身体素质条件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舞蹈乐迅速发展,但这些民营机构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虽然我国舞蹈协会成立了许多的培训学校,并且开设了成人芭蕾、爵士舞、肚皮舞及瑜伽等相关培训,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舞蹈的培训市场。随着外来舞蹈化冲击、如街舞、钢管舞、拉丁舞等时尚舞蹈逐渐受到社会群众的青睐,造成我国古典舞及民间舞的接受程度逐渐降低。舞蹈培训逐渐以经济收入主要目的,导致时尚舞蹈的群众类型普遍以年轻白领主要,成为了他们缓解压力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1980年时期舞蹈活动主要用于中老年健身,这种舞蹈活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做出在巨大的贡献。中老年健身舞蹈活动主要集中在45至80岁之间。中老年健身舞蹈活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总结起来可以说是从简到繁、从健身到健心、从自娱到娱群等历程,
(二)担任着共同的职能——全民教育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社会舞蹈作为人民释放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一种形式,其具十分广阔的群众基础以及社会空间。社会舞蹈在近年来,可明显感受到其繁荣的时代。社会舞蹈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教育,还是一种公共产品,其在国民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舞蹈与传统的舞蹈性质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其调度形式不再依靠行政命令,也不再依靠群众的政治激情,而是以多元化、多层次及分对象的群众性舞蹈,以更多的关怀、期待及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面向群众。作为21世纪人民,其拥有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权利,人民可平等的参与到社会文化的生活中。人民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对文化娱乐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社会舞蹈作为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在促进群众身心健康的同时,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方式,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自古到今,人民情感表述及抒情形式总以阶梯式的发展,而舞蹈形式是人类最高的抒情方式。在当前社会舞蹈的大力发展下,其不仅可陶冶青年人、中老年人的情操,还能在公共文化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增进人的情感沟通;焕发人民的精神面貌,使人民在美的陶冶下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综上所述,社会舞蹈在公共文化中共同担任着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发展及全民教育的作用。但社会舞蹈的类型十分广泛,其主要与民族文化、流行文化及公共文化紧密相连。本文阐述了社会舞蹈的类型及现状,深入分析社会舞蹈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关系,其主要意义是为了促进人类精神文化的建设,提示出社会舞蹈发展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为促进舞蹈的发展提出借鉴。
[1]王富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方堃.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李辉.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
[4]于惠.城市中老年人舞蹈教育状况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
[5]张昕.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与区域环境的关系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3.
[6]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7]李伟.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D].吉首大学,2013.
[8]吴雪蕾.探析群众舞蹈对公共文化建设的作用[J].参花:上,2014,(11).
[9]胡志强.群众舞蹈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3).
[10]王东辉.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李晨娟,本科,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馆文化馆办公室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公共文化与群文舞蹈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