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借贷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畸形消费心理研究

2016-01-28 15:15周新娟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5期
关键词:借贷高校学生贷款

周新娟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网络借贷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畸形消费心理研究

周新娟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网络借贷的高风险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针对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借贷;风险;消费心理;对策

本项目为2016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学生参与网络借贷的思想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B2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借贷业务的新型小额信贷形式迅速发展。“爱学贷”、“趣分期”、“借贷宝”等网络借贷通过“零门槛,无抵押”,“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等宣传发动逐渐拓展高校学生业务。在给家庭困难的高校学生提供借款的便利,顺利解决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参加校外培训等正常的理性消费需求。同时,网络借贷宣传发动诱导性地鼓励学生透支信用、提前消费、过度消费、赚取利息差价等,不良的网络借贷诱导高校学生一步一步陷入“连环贷”的陷阱,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影响其正常的学业和生活。

一、不良网络借贷入侵高校校园

提前消费、超前消费的观念植根于不少大学生心中,他们认为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通过这种方式的消费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于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自己经济状况不充裕的情况下,欣然接受网络小额贷款。南京财经大学国贸学院的暑假实践团队,针对大学生网上消费贷款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走访问卷,据统计数字发现受访学生中有超过三成的在网络借贷平台上提交过贷款申请。网络借贷平台的便捷为经济拮据的同学带来了春天,他们可以通过小额贷款购买到自己心仪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购买服饰,休闲旅游、教育消费,还可以解决生活费用捉襟见肘的窘境。网络借贷为经济不宽裕的同学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为经济状况良好的同学提供盈利的平台。网络借贷看似对同学们一本万利的表象下却存在诸多风险,让同学们防不胜防。

二、网络借贷占据高校校园的缘由

据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高校学生在面对资金短缺时有8.77%的选择使用贷款弥补资金的不足,其中一半的贷款来自于网络平台贷款。对没有按合同约定偿还贷款,即逾期不还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知之甚少。网络借贷为何短时间占据高校校园,学生依赖网络借贷解决经济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网络借贷平台的低准入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抢占了高校借贷市场的先机。网络借贷平台借助互联网应用发展,没有相关的部门对其进行专门管理,大多数网络借贷平台凭借网络技术即可以投入运营,没有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备案登记,从事的业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从传统的平台中介发展为投资咨询、金融信贷业务。网络借贷平台鱼龙混珠,缺乏法制化管理,网络借贷平台也由最初简单的提供中介平台功能转为涉及开展咨询投资、金融信贷等业务的公司,不具有合法的经营主体。

(二)网络借贷平台信用的缺失

借贷的一般流程是先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借款用途、还款来源等,并提供相对应的资料,其次是对资料进行综合评定评估贷款风险,确定是否贷款,最后是发放贷款。网络贷款平台的低准入,使得部分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充斥其中,以他们为首的贷款平台中介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量,授意或者帮助借贷人提供弄虚作假的借贷所需材料。部分借贷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信用状况,增大成功获取贷款的机率,根据网络借贷平台贷款需要提供的信用证明给予提供,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证明他们会采用虚开作假的方式提供。对于他们提供的这些证明,由于网络借贷平台的主体合法性导致他们不能正常通过征信系统给予查询验证,不能真实掌握借贷人的真实状况,间接导致了借贷人投机取巧心理,没有诚信。

三、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诱惑

网络借贷宣传的便利放款,高额收息,让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高校学生被网络借贷的虚假宣传所误导,深陷网络借贷的高风险中。究其种种,这种高风险诱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低利率贷款的诱惑。网络贷款为了较快的开辟高校市场,抢占高校学生的贷款客户资源,在开始之初抛出了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贷款的极具吸引力的条件。致使有的同学在初次贷款完成后认为网络贷款是解决经济问题的首选,不假思索的第二次第三次的进行网络借贷,对于约定的条款没有认真解读,被网络借贷条款“下套”制约,陷入连环借贷还贷的痛苦链条中。

贷款利率的计算方式与银行正规途径贷款的计算方式不同,网络借贷平台采用与接待人私下协商的方式逃避金融机构的监管,对不能按时归还的采取重复计息,所产生利息均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期限超过一年的借款,上一年度产生的利息作为下一年度的本金计算复利,对借款还款日逾期不还的,除按照协议支付利息外,还要支付罚息,贷款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二)投资高利息的诱惑。网络借贷平台抛出高额的利息收入吸引高校学生将身上的资金投入到借贷平台中。试探性的投入较少的资金得到了高额的利息回报,让不少学生以为找到了赚钱的捷径,紧衣缩食,将自己省吃俭用结余的资金立刻投入到网络借贷中,有的同学甚至通过其他渠道融资投入到网络借贷。但随即大家发现,高额的利息回报如过眼云烟,很多同学由于网站的关闭不仅没有得到利息收入,本金也难觅踪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三)学生身份信息被盗用。高校学生的风险意识不强,不少网络借贷为了招揽贷款业务,对借贷者身份验证不严格,只需在网上提交个人身份证明,包括学生证信息、身份证信息、家庭基本信息等就可以办理。由于网络借贷提供对每个学生的贷款金额是有限定的,有的同学为了达到贷款金额,借用同学的个人信息进行网上贷款操作,有的甚至是没有告之同学而私自盗用,较为容易的将贷款获得后,部分同学用于投资经营,部分同学用于高档消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部分同学用于偿还其他贷款……借个人信息给他人贷款使用或遭受个人信息盗用的同学,贷款到期后没有按时归还的,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对当事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面临信用记录不良的风险,还将面临暴力追债等风险。

(四)过度消费习惯的养成。网络借贷的宣传充满诱惑性,手续简单便捷,费用低廉。实际上网络借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钻金融监管的空子,刻意隐瞒实际资费标准,让学生感觉只是简单的分期付款,没有额外的费用产生。学生在不急需购买使用的情况下被误导为简单的提前消费,以后每个月按时从生活费中偿还就可以了,何不借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提前购买使用,于是便有了同学们的集中购买消费,有的甚至是不需要的物品也在网络平台的诱导下进行购买消费,造成不适度的过度消费。

(五)还贷压力中产生的校园中介

网络贷款平台是依据网络开展贷款业务,这些贷款平台不能深入到每个校园去宣传推广,发展下线。他们利用在校学生作为中介开展业务,同学和同学之间互相信任,容易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工作开展起来比较顺畅。不少作为网络借贷中介的学生自身参与了网络借贷,由于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或是参与到多家网络借贷种,陷入到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中,迫于无奈做起了网络借贷中介,他们迫于还款的压力,避而不谈网络借贷的危害,反而对其进行美化宣传,让许多学生深陷网络借贷的漩涡中,害人害己。

(六)裸贷下的黄色梦魇

裸贷针对的是高校女生,在发生借款的过程中不需要书写借条,而是以借款人手持本人身份证的裸体照片代替书写借条,这一做法称之为“裸条”。一旦借款人不能按照约定还款,放贷人就以公开裸条相要挟。有的放贷平台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对获取的裸条在网上进行公开叫卖。一些放贷者为收回贷款本息,采取威胁恐吓等手段逼迫出示裸条者进行色情服务,称为挥之不去的黄色梦魇。

(七)分包提成制度扰乱校园秩序。为扩大网络贷款业务量,网络贷款平台在校园内招聘校园代理,形成领导阶梯团队,将业务进行层层分包提成,对没有按时还贷的同学也实行分包追讨,为追讨债务,甚至暴力相向,严重威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致使他们身心饱受煎熬,破坏了正常的校园秩序。

四、高校学生参与网络借贷的心理研究

高校学生处于心智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无法分辨网络借贷会给自己带来人生财产危害,亦不能预估网络借贷给自己、家庭甚至是学校和社会产生不良后果。全面了解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是有针对他们参与网络借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一)从众消费心理

从众消费心理是指个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受群体的影响,在乎别人的印象和评价,而呈现出一种与大多数人相同消费的情况。

高校学生,尤其是新入校的学生,远离父母家乡开始独立的学习生活,还没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标准,他们认为随大流,跟着大家一样就行。他们认为与周边的同学进行相同的消费能更好的融入他们的群体,获得大家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减少信息找寻的成本。同样电子产品的消费也由于品牌、配置等不同价格悬殊,虽然在很多时候找寻到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正所谓货比三家不吃亏,但不少学生觉得找寻信息的过程太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既然大家都选择的消费肯定是得到大家认可的,如果没有随大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合群、抠门不大气,因此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和精力,节约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好的放在学习和调节生活方面。对大家的消费毫无迟疑的跟随,没有考虑和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对不能达到的从众消费想方设法的跟随,容易受到网络借贷的高风险诱惑。

(二)攀比消费心理

攀比消费是不健康、不可取的消费心理。攀比消费是一种你有我也有的消费观念,追求面子,超过甚者是大大超过自己每个月的经济开销和支付能力,从小的方面而言会给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往大的方面而言,会造成社会的通货膨胀。

攀比消费是感官满足的需求,是一种强烈的表现欲。部分家长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是艰辛的,有的家长将高消费作为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的手段,尽管有时候家庭条件不能满足孩子的高消费无理要求,但还是咬紧牙答应了,间接导致了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高校学生认为别人有的自己要有,还要比别人好,别人没有的自己有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丝毫不考虑家庭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计后果的从网络借贷满足这种消费。

(三)求异消费心理

标新立异是新时期年轻人的特征,高校学生作为新生代同样追求与众不同,在这种求异的消费过程中不断推动新产品、新工艺、新性能的产生,但追求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较高的消费代价。没有足够资金支持自己进行求异消费时,网络借贷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受到不同的消费环境、消费场所、消费引导等多因素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心理区别引导,求实消费,避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导致学生参与到网络借贷的高风险中。

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聚集优势

网络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载体如春夜喜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再是传统单纯的说教,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由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到悄然无痕的侵润教育,由被动的接受教育到欣然接受教育的转变。

(一)坚持正面引导教育

网络借贷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线上的宣传优势和线下借贷中介的极力推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业务。利用网络针对网络借贷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我们坚持以正面引导教育为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借贷,理性分析对待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在整个借贷过程中,所有于借贷相关的资料、审核、合同、资金的支付与还款等手续均在网上进行,这是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它实现了借贷人和出借方的双赢,出借方实现了资产的收益增值,借款人则在其中便捷的实现了资金的缺口需求,这是未来金融发展的一种时代趋势。但网络借贷平台由于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没有措施到位的监管机制,让部分网络借贷平台钻了政策的空子,坑害了我们的学生群体。我们不能简单的教育同学们坚决反对抵制网络借贷,这不具有说服力,尤其是通过具有正规资质、合法经营的网络借贷平台获得收益和解决了资金需求的同学们,会激发他们逆反心理,他们的现身说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效果。我们通过正面引导教育,全面细致的介绍分析网络借贷平台,客观公正的看待网络借贷,辨别网络借贷平台的资质与合法性,教育大学生在不能正确辨别的前提下,可以远离网络借贷平台,通过父母、学校、同学、银行、政府帮扶机构解决创业、生活、学习方面的资金需求。

(二)多方协力解决学生之忧

网络借贷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学生在生活、学习、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的解决程度密切相关。我们不因为贫困让一个学生辍学,不因为贫穷让一个学生吃不饱饭,不因为知识的贫瘠让学生失去就业的资本,不因为资金的短缺让学生止步于创业路口。当学生的各种与经济相关的实际困难都能通过正规渠道得到解决和帮助的时候,学生就不会被网络借贷平台诱人的宣传所迷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创业实际,坚持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为他们服务相结合,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摸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帮他们制定解决与经济相关的困难,通过贫困生帮扶中心、大学生技能提升团体、自主创业指导中心等组织团体,创设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学生向银行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和提升专业技能费用,寻求企事业单位为有创业点子的学生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特别关注一些经济需求迫切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密切留意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动态,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真诚的服务让学生感受到贴心与温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线上”“线下”的齐抓共管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因特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各部门和机构网络“线上”“线下”精诚合作、齐抓共管。

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抓手,“线上”将网络建设针对网络借贷平台的思想教育工作列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设立核心教育主题,在学校网站、大学生空间城、团委、学生处、图书馆、学生社团等网页中进行醒目宣传,“线下”各部门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通力配合,充分利用自媒体和校园氛围宣传盲目参与网络借贷平台的危害,形成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合法合规途径解决资金问题。

(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观

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细致入微的贴心解决困难的服务影响感动着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科技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自身和同学的经历体会,发现、收集、整理、编排新的信息,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自主性。在网络活动中“独具慧眼”,增强自我防控、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网络素养,养成诚信自律的网络习惯。

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对大学生的危害不可小觑,不少已经严重危害和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生命安全,为此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我们在不断加大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监管防控力度的同时,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断普及金融、网络安全知识,诚实守信。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加大资助信贷体系的建设力度,帮助学生远离不良网络借贷的危害。

[1]舒涛,付轲.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借贷畸形消费现象探析——基于某学生深陷P2P网络借贷困境案例分析[J].案例分析2016(03)

[2]唐燕.我国P2P网络信贷平台的风险及影响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6(21)

[3]董峰.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及其风险研究.云南财经大学[D].2015

[4]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发展与创新2015(01)

[5]胡子祥,余姣.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2)

[6]李龙.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探讨[D].浙江大学.2014

[7]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8]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1(4)

[9]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王庆星,刘兰花,邓少柳,编著.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借贷高校学生贷款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旧信封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