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实现的路径选择

2016-01-28 15:15袁文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思政部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5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活动

袁文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思政部

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实现的路径选择

袁文娟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思政部

高校文艺活动具有引导功能、培养功能与认识功能,是高校德育实现的重要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其德育功能被边缘化、虚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寻求科学的理论指导,构建合理的实践操作模式,丰富活动内容是实现其德育功能的重要选择。

高校文艺活动;体验式学习;德育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自古以来文艺从来不单纯是为了娱乐大众,更重要的功能是“文以载道”、“以文艺人”。文艺表现形式之一的高校文艺活动具有一定的欣赏性、趣味性,能够使人们达到娱乐、锻炼的目的。除此之外,高校文艺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德育功能。尽管德育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是高校文艺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被德育工作者广泛的使用。在高校文艺活动越来越多的背景之下,其自身被赋予了诸多教育功能,德育功能是其中之一。事实上,高校文艺活动的德育功能在现实中由于诸多原因未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其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找到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可操作的实践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高校文艺活动:高校文艺活动从广义上讲主要指的是以高校校园作为主要场所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的总称。本文的高校文艺活动具体指以德育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此类活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德育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高校文艺活动既是高校日常学生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

德育:在相关理论界,关于德育的界定有“大德育”和“小德育”之分,“大德育”主要指通过传授知识、养成观念和培养性格等来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具体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法制观教育。狭义上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本文主要考察高校文艺活动的德育功能的实现,文艺活动所涉及的德育主题范围较广泛。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在“大德育”的背景之下展开。

二、高校文艺活动的德育功能的表现

高校文艺活动自古以来都被赋予了重要的德育功能,其主要表现为:

引领功能。高校诸多文艺活动尤其是主题活动如“红歌会”、“七一文艺汇演”等活动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着传承人文社会科学文明。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对于指引正处于求知欲强烈、具有探索精神、思想趋于成型的人生重要时期的大学生的精神、知识和生活世界的建设,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1]。

培养功能。高校文艺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90后大学生崇尚个性,加强其集体主义意识在今天尤为重要。在文艺活动过程中引导其在集体中的实现自我价值成了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诸多文艺活动如校园好歌声、合唱、群舞表演、各类乐器演奏会等类似的表演需要每一个学生在发挥其个人表演才能的同时还要注重与集体配合,与他人团结合作,步伐一致,充分培养了其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对每个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如此,各项演出的整体效果才得以凸显。因此,从日常训练到上场演出都要求每位参与学生跟集体的步伐保持一致,不能搞“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除此之外,在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其懂得与同学之间相互包容和理解,懂得尊重他人。在演出过程中,对学生的集体观念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等方面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认识功能。高校文艺活动的诸多表现形式如,音乐、小品朗诵等活动都是在设定的主题和背景之下进行演绎。在主题设计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各种德育目的进行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通过歌唱,朗诵,舞蹈等形式领悟表演主题,从而在过程中去感受主题,体会世界的真、善、美,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聆听,去体验,让学生们在美妙优美的音乐中受到洗礼,从而在音乐作品中真切的去感受世界中的真、善、美,更好地认识世界,并收获真、善、美。

三、当前高校文艺活动的德育功能实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各高校文艺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团委活动等等各种形式,每个活动都赋予不同的功能,德育功能是其重要功能之一。但是由诸多原因,其德育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的实现陷入多元、断裂和无所适从的困境之中,急需先进、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这主要表现在:

(一)德育功能在高校文艺活动中被边缘化

尽管高校文艺活动精彩纷呈,丰富多彩但是其德育功能在活动过程中被弱化,边缘化。很多文艺活动只注重活动本身的艺术性,较少关注甚至完全忽略其德育功能。如校园新歌声比赛,从参赛曲目的选取到配舞的形式等仅仅关注表演的形式,而未考虑到每个节目的德育主题。有些主题甚至充斥着颓废色彩。诚然,每种艺术表现形式有其自身的特色,但是作为德育主阵地的高校在选取相关文艺活动主题时不能将其德育功能边缘化甚至是无视化。

(二)德育功能在高校文艺活动中被虚化

诸多文艺活动甚至以德育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的德育功能被虚化。如,校园红歌比赛是比较典型的德育主题活动,在前期主体设计中能较好地凸显德育目的,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德育功能被虚化。从学生的表演,到评委的打分最终只突出了演唱技能的本身,并未注重德育的培养,未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实现形式化

有些德育途径与方法只满足于形式上的存在,并不注重其实效性、合理性与操作性。诸多文艺活动偏重于艺术的展现形式而忽略了艺术的表现目的,大多流于形式。事实上,高校德育实践活动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需求,其既非单向教条性地发挥文艺活动的育德功能,亦非局限于德育对象对文艺活动本身的过度关注,而是在高校德育宏观视阈下,以高校德育为本体,融入审美情怀,在德育文艺活动一体化的过程中更具感染力地达成德育育人目标。[2]

四、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实现的路径选择

“道德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它的实践场所就是现实生活。”[3]高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为德育提供了学习和实践场所,另外,高校已经初具某种社会意义,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认知迁移、经验习得、自我管理、人格养成、情感应激等诸类过程,均是在高校中由他者和个人共同完成的社会见习。诸上所述过程即高校德育工作所要把握的要核,即培养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高校文艺活动具有生活与审美的双重指向,其灵活的实现形式为高校德育思维的实践提供了适行的可能性。为实现高校文艺活动的德育功能,可以从端正活动设计理念、寻求理论指导、构建合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尝试。

(一)端正文艺活动设计理念,寻求科学的理论指导

高校文艺活动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应该是一种教育活动,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塑造健康的身心。学生通过参与各类文艺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让文艺活动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有益作用,从而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此理念指导下,积极寻求科学的理论指导。任何有效的实践形式都得益于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像无源之水,无法实现其实践目的。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的实现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校文艺活作为一种参与范围广,实践性强的活动有其独到的优势,参与学生可以在具体的、贴近生活、贴近事实的活动过程中习得各方面能力,施教者也可通过这种方式对参与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相比课堂上的理论输出与讲授,直接参与活动的形式更能达到教育目的。与此相关的科学理论是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体验和反思中获得进步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习者在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景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鼓励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下和行为实践中寻求自我真实体验,从而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并将之用于新的学习和实践。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更注重内向学习,强调知行合一。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体验式学习理论与理念及其方法运用于高校文艺活动的前期设计、中期开展和后期效果考核与评价等整个活动过程,将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的实现变得更加可操作化,探索出一条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实现的新路径。

(二)构建完整的文艺活动德育功能实现模式

在理论的指导下,丰富完善现行的文艺活动的设计、开展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机的可以推广的模式,从而使文艺活动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实现。利用体验式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从学生的道德和思想现状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为目的进行活动设计。通过诗歌朗诵、情景剧表演、小品、歌舞剧等形式开展校园文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载有德育内容的观点、意识、规范注入文艺活动过程中,并让学生全程参与活动过程,包括主题设计、题材选取、表演过程和活动结束之后的小组讨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实践、感受、领悟,把特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真正实现将道德准则“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

(三)丰富文艺活动的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在文艺活动中,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与主题时要考虑大学生目前的心理特点,与时俱进,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知识层次等的内容与主题。比如在举行各类歌唱比赛时,可以选取一些当下流行的励志歌曲和激发人积极上进的艺术作品,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同时还有能较好地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将美育与德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

[1]张振刚.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的方法论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3):41.

[2]王立慧,李瑞奇.高校德育视域下的美育思维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

[3]易丹尼.论生活德育的理论依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1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0.

2016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德育专项)项目”体验式学习视域下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实现的路径选择”(2016JKDY29);2015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项目(ky201527)。

袁文娟(1984-)女,湖北黄石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活动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