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丨刘永康
课内外热点作家聚焦 游记散文的“我之心”——王剑冰《古道秋风》解读
四川丨刘永康
摘 要:王剑冰的游记散文《古道秋风》通过对豫西山原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叙写,表达了对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厚爱与怀念,揭示了古道旧貌添新颜的根本原因,即昔日原始的古道与今日开放的现代社会声息相通。这些也就是这篇游记散文隐含的情感意绪,或者说是散文的“我之心”。
关键词:古道 人文历史 自然风景 “情感意绪”
王剑冰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尤其以散文为最。中学语文界师生非常钟情于他的散文,比如他的散文集《大雪无言》刚一问世,其中多篇就被《新华文摘》《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转载,而一些篇目被选入初高中语文阅读课本或模拟试卷。他的《绝版的周庄》入选上海高中语文课文。他还经常到中学去给师生演讲。他的散文《古道秋风》在2015年11月6日《光明日报》第15版上发表后,就立刻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学师生的青睐。据我所知,一些中学语文教师也在指导学生赏析这篇佳作,甚至将该文作为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命题材料。但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许多人感到困惑。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感悟,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经典文章的意蕴总是凝练厚重的,即内容精练而紧凑,情意丰富而深远。散文的主旨,也就是散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意绪,或者说是散文的“我之心”。我们要用现代的开放的眼光来看待21世纪散文。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人格气质,在散文里是绝对隐藏掩饰不住的。可以这样说:有一个人便应该有一种散文,有一种散文便应该有一种格调。王剑冰的游记散文也有他与众不同的格调。正如他在2015年首届中国高峰论坛会上发言所说,他的游记散文是要“让美好的自然留驻长久的文学意义”。秦宗梁先生撰文评价他的游记散文是“在人文历史和自然风景之间诗意穿行”,我想,这便是王剑冰游记散文的格调了。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们鉴赏《古道秋风》这篇游记散文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文章一起笔,就用浓墨重彩来渲染“豫西山原荒凉和原始”,旨在展示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文化印迹的背景,或者说载体。因为21世纪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都市高楼大厦,洋溢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已经很难寻觅到历史的遗迹。只有在这种秋风萧瑟、荒凉、凌厉、险峻的古道上,才依稀可见积淀着历史文化的遗迹。这里曾有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秦始皇东巡的车辇;有济世安民、开创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留下的壮丽诗篇;有著“持古之道,以御今之用”的《道德经》的思想家老子去函谷关时走过的路段;有凭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超乎寻常的认真态度,成就为中国文学史中对汉语贡献最大的诗人杜甫所经过的石壕村;有秦人袭郑不成,反遭灭顶之灾的“秦晋崤之战”的主战场……作者用“多少人物、多少朝代过去,只剩下了累累痕迹”一句,总收对古道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叙述。所有这些都积淀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秋风古道上的历史遗迹闪耀着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熠熠光艳,作者捕捉这些来写,也就曲折地表达了他对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厚爱与怀念,这就是作者的“我之心”,或者说是文章主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启迪人们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要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赜索隐。这些都是言之成理的解读。
在这秋风怒号、横冲直闯的古道上,旧貌与新颜并存。作者不仅写出了古道上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也写出了当今横穿古道的豫西山原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气象:写了忙碌着的农人,写了收割庄稼,写了深翻过平整过的土地播种的小麦,以及写了小麦钻出地面之后,将大地绣满莹莹锦缎的美丽憧憬。特别是从不同视觉看柿子树的几个特写镜头:“红被子”(俯瞰)、“小灯笼”(近看)、“一层层的绚烂”(在朝阳照射下看)……所有这些描写,都凸显了横穿古道的豫西山原是旧貌添了新颜,从前原始荒凉的古道,而今焕发出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活力。一面是原始、荒凉的历史遗迹,一面是充满生机的辛勤劳动与获得丰收的喜人景象,在这种对古道历史与现实的观照对比中,作者告诉我们:在这原始的秋风古道上,在这片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华儿女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又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书写更新更美的中华现代文明的光辉篇章。文章的字里行间,也就洋溢着对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作者的“我之心”,是本文主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一面写“这些田地和山村,不知接纳了多少漫漫古道的旅人”,包括作者眼里看到的欢闹、追逐的“人”,一面又写“出外打工的农家女孩”。写前者,就为原始、荒凉的古道抹上了一层充满现代气息的亮丽色彩;写后者,也就挑明了如今生在古道、长在古道两旁的农家女孩已经走出乡村,融入了繁华的都市。她们本来就是繁华都市现代文明的建设者和受惠者。她们不仅在挥洒热汗,用自己的勤劳智慧,酿造着繁华都市的现代文明,也一定会用都市现代文明的先进理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来影响甚至改造古道的原始和荒凉,为古道注入现代化气息。这样来写古道上的“走进来”与“走出去”,一进一出,意在告诉读者:昔日原始、荒凉的古道,今日并不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而是开放的世界,与现代社会声息相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与时俱进。这正是古道旧貌添新颜的根本原因,也是作者的“我之心”,是本文主旨的更深层含义。
作 者: 刘永康,四川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现为广西贺州学院特聘教授。
编 辑:张勇耀 mzxszyy@126.com
《与朱元思书》一文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