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与实施,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了出来。所以,怎样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教学,让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便成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悠久中华文化当中的一块璀璨的珠宝,为语文学习与人文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众多优秀的古诗词当中,有的描绘壮美的山河;有的讴歌优秀的品质;有托物言志的诗篇抒发出壮志豪情,也有隽永含蓄的词句诉说委婉的情感。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情理兼备,朗朗上口,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了解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在诵读、欣赏、体悟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美的感受,还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因古诗词形式多变,又与日常使用的语言相差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以下是笔者在古诗词方面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依据创作背景体会意境
在学习古诗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通过分析诗人所处的境遇和当时的心态,来揣摩词句的用意。如《独坐敬亭山》一诗,是诗人李白在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宣州时创作的。当时,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十年之久,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饱尝艰辛困苦,孤独寂寞之感萦绕心间。诗人通过描绘敬亭山的景象,表达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而引发的孤独寂寞之感,这就是为什么诗人投身自然,以山为伴的原因。《独坐敬亭山》一诗正是诗人当时心境的最佳写照。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并不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便很难将诗中所抒发的情感领悟出来。因此,在授课之前,我便让学生对这首诗的相关资料进行充分的查阅,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加上老师在课上的介绍,学生在了解创作环境的前提下去理解诗词,便会达到水到渠成的学习效果。
二、仔细品读字词,深化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元素,只有首先读懂字、词,才能够进一步了解句意,进而体会出整篇诗词的情感。所以,品读字词是学习古诗词的关键步骤。诗词的创作都需要字斟句酌,每个字的运用都是诗人千锤百炼选定出来的。所以,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学习《梅花》一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遥知”“唯”“暗香”这几个重点词的理解,便能迅速体会到因为梅花不畏风雪,在严寒当中独自盛开,诗人赞赏梅花高贵品质的情感。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的方式,使学生自己体会出“绿”字用的精当,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充分显示出“绿”字,写出了春风的灵动,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三、在想象中体会感情
通读诗词后,要对诗词进行深入发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走入诗词的情境中,让诗词中的情景融入学生的头脑中。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加充分地理解诗词。比如,在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诗时,他既是画家,又是诗人,笔下的诗篇也充满画面感。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这样的画面:初春的远山上若隐若现着几分绿色,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几片粉红的桃花瓣散落在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明丽,画面清新。充满情趣诗人又为它染上一层清风细雨,在烟雨的浸染之下,呈现出一片宁静与美好的景象。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让学生感受到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通常语言优美,又富有意境,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都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便会加深他们的情感体会,也能更好地体悟诗词的思想。
四、在熟读中背诵、理解诗词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充分表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可以再现诗的情景,体会诗词的感情,所以,需要学生在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与方法。首先指导学生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明确朗读的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抒情诗。全诗表达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转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抑扬顿挫的朗读,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同时也便于学生通过反复的记忆背诵诗词。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圣殿,使学生体悟到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进而更好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杨帅.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5(03):55-56.
作者简介:郭胜旗,男,1982年9月出生,民族:汉,籍贯:福建龙海,学历:大专,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