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1. 张力彤2.
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对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孟德1. 张力彤2.
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部
在全面推广普及全民健身的过程中,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对学校体育文化发展影响的研究,思想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体育理论教学和体育价值观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表现为: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和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学校体育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体育理论的制度建设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表现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呼唤加快推进制度建设;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
普通高等学校 体育文化发展 影响
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文件号召,“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伴随着文件的出台,同时也吹响了各行各业进行全面健身运动新的征程和号角。继“奥运争光计划”之后,中国体育又一次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在各个领域内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精英。与此同时,在体育文化领域开展的程度也对全民健身运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普通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学习外国,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人数达到2468.1万人,如何开展大学生的体育文化工作,为我们国家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是摆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想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制度是根本,思想是源头,思想基础产生理论,理论衍生制度,制度决定方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思想基础的差异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论基础,也决定着不同的制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体师生思想基础的转变和建立,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才能以崭新的视角、崭新的眼光去建立和审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体系。那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呢?
(一)体育理论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
体育理论是构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体育理论来源于体育实践但不是简单地反映体育实践,而是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正确的概括,并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揭示体育的客观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理论主要通过体育理论课的形式来传授给广大学生,它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宣传途径,是普通高等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树立当代大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重要窗口。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深刻指出:“要促使其自觉,非动主观不可[1]”。因此要重视体育、参与体育,须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2]。当“身体教育论”遭到猛烈的批判,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联邦德国率先提出了“活动体育论”的概念,通过把人体运动的内在价值摆到教育的高度来进行评价,实现了体育理论的重大发展。吸收其思想,赋予其新意,“活动体育论”也对体育理论在学校的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振明对体育理论对学生的影响有比较直观表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理解运动和自己的关系,充分理解运动中内在的本质,体验体育中的乐趣,从而热爱运动,养成习惯以至终生” [3]。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跳出以往单纯从个体和局部的角度看待体育理论价值的局限,站在终身体育运动为目标的高度,来认识体育理论的价值,不断挖掘和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价值和综合作用,真正把体育理论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它日益成为广受大学生欢迎的校园体育文化。
(二)体育价值观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
从哲学上讲,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满足主体需要关系的范畴,指的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4]。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的价值在学生们头脑中的反应,或者说是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大学生对体育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我国当代的体育价值观的框架内,体育价值观大致分为体育的教育价值观、竞争价值观、休闲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四种类型,而决定大学生发展的真正稳定、内在的素质就是其价值观。正如李国杰院士所指出的:“一个人的素质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容易被人看到的学历和专业知识只是一小部分,而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是责任感、价值观、毅力、协作能力等等” [5],成小事者主要靠业务素质,成大事者主要靠德行和综合素质。从本质上说,发展校园体育文化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为社会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能为社会和众人的幸福谋福祉。体育价值观对人格和形体的塑造应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贯穿教育过程,形成它的脉络、体系和风格,十分重要。
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6]。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每一名大学生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大学生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由于行为主体存在人性弱点、行为能力差异以及行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规范和约束的功能指向往往侧重于消解人性弱点、增强行为能力和克服客观环境不利因素。
(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呼唤加快推进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近年来,高等学校体育在课程建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升科研水平、改善相关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推进校园体育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教育部的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已经连续25年呈现下降趋势。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状况,笔者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了解到,由于中小学体育文化的开展与高等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严重脱节,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到大学后仍找不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来锻炼身体,更加无法通过体育运动搭建和其他同学沟通的桥梁,为大学正常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总的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制度、基本标准和明确要求,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体育工作水平差距较大,影响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发展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
2015年1月20日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要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重大机遇,把群众体育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7]。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准确把握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加深认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及各项要求。
首先,学校应尽快完善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体质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学校应建立体育教研、科研制度,形成高水平研究团队,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教学质量、课余训练、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项目研究,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其次,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创新是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成立多种多样的学生体育社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有从分的选择,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开展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通过校报、公告栏和校园网等形式,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传播健康理念。
最后,教师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教授,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地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普通高等学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大学生的体育文化工作,让思想真正地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制度建设带来的约束力,使之真正的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为实现中国体育的新发展,逐步迈向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1] 毛泽东.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1917-4-1.
[2]《共产党宣言》:1848-2.
[3] 毛振明.实用学校体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2.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第2节.
[5] 李国杰.论述,2004-1-15.
[6]《人民日报》:社论2005-5-6.
[7] 全国体育工作会议:2015-1-20.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编号:JG16DB384
1.孟德,讲师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2.张力彤,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