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桃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谈谈高职院校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学鉴赏
魏俊桃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文章对新课改之后高职院校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学赏析提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从熟悉诗人,理解诗题;二是紧抓字眼,明白文意三是想象意境,感悟内涵。
高职 汉语言教学 文学鉴赏
现在汉语言文学课堂被众多的着力于培养作家、文学知识分子的老师看重。汉语言文学教育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语言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同时注重学生个人素质修养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主要以文学鉴赏为主。在文学鉴赏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认真思考,探索创新。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文学鉴赏。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发”,这句话清楚地表明文学作品对于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所以,如果要想理解一篇诗词,首先要清楚作者身处的时代、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是作者创作的背景,有助于我们准备把握诗词中的情感。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词,就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人生经历、内涵精神等“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在具体的操作中,它可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课前要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多了解作者创作的大背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多种学习资源并尽可能地运用这些资源来为诗词鉴赏服务,通过多种资源渠道等探寻作者的见闻。二是通过诗词的背景了解诗词的涵义。诗词的创作必然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作者往往是由于其身处的环境或所经历的事情而有所感慨。因此,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了解和资料收集,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助于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
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先弄清楚此诗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引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很好地理解诗词涵义。诗词的背景是:隐居在安徽径县桃花潭畔的汪伦非常敬佩李白,尤其喜欢他的诗。有一天,李白来到了安徽,汪伦立即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而李白也早知豪爽的汪伦,因此便欣然赴约。不过二人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这里并没有“十里桃花”,也没有“万家酒店”,有的只是桃花潭。但李白并不为恼,反而笑 :“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两人还因此义结金兰。临别之时,李白深感汪伦的情谊,即兴创了千古绝句《赠汪伦》。
汉语言文学具有特殊的特征,比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但是这些都不易教学。所以在教授汉语言文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留、补、换、调、扩等方法教学。“留”指的是在进行文学教学当中要刻意的保留古文当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物名等。比如《赠汪伦》中的“李白”“汪伦”“桃花潭”等名词,要在解释的语义当中保留。“补”指的是将古文当中舍去的重要内容进行补充,特别注意古文当中常会出现的留白或省略成分。比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就要补充省略的主语以及宾语。“换”指的是古语当中与现代词汇意义不同、用法不一致的词语需要进行更换。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等,都要与现代用法进行互换。“调”指的是对古诗当中所运用的众多词汇的顺序进行调换。比如“林暗草惊风”中“林暗”在现代用语当中应当调换为“暗林”。这样就能使得古诗通俗易懂。“扩”指的是将承载意义较多的词汇进行展开。比如“孤舟蓑笠翁”应当展开为在孤单的一条小船上,有一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住古诗当中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的剖析古诗的真正含义。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当中,应当把握住古诗当中诗人对家人、兄弟的思念之情,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诗人的抒情手法与表达方式。在“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中就出现了两个“异”字,更能表达诗人感受到自己目前举目无亲的处境,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的“倍”字,是一个量词,能够衡量诗人想念家乡的程度。而整个故事后面出现了“遍”“少”等关键字眼,抒发了诗人兄弟无法及时相见的痛恨与思念。所以这些词汇都是教师能够利用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学生能够理解的部分,引导式的教学可以在这首诗词当中顺利进行。
汉语言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如何使学生很好的想象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进而深刻地领悟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运用到其中,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读者的感染力是相当强烈的,因为作品本身包含了无与伦比的意境美、语言美、情境美等。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短短几行诗句表达了鲜明而又朦胧的意境,称得上是韵外之致的经典作品。毋庸置疑,古诗歌的意境美是经由简短精炼的诗句表达的。古诗词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看其语言是否精炼、是否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意境。我们看到的古诗词大多遵循了“对仗”“押韵”“平仄”等要求,这给古诗词凭添了优美的意境,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带来优美的享受。评判古诗语句精美的标准,是看其语言是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的艺术境界。古典诗词的韵律大大增加了汉语言的表现力。诗词的对仗表现出诗句形式的建筑美,而押韵和平仄,则在听觉上造成诗的音乐美。节奏鲜明的诗词具有抑扬顿挫、回环往复的韵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沁人心脾,豁人耳目。
高职院校汉语言的教学特别需要看重诗词作品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境美,通过这些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使之文学修养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不仅是新课改对于汉语言教学的要求,更是汉语言文学的文学属性能够在新课改之下发挥出最有利的优势,更好地突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利用诗歌教学提升个人精神意境,让学生的文学修养得到提升。
[1]潘树广.古代文学研究导沦[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王领.汉语言学习中的语音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