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鹏++王宗胜++林贵
摘要:本文对资源勘查进行探究,对青海省格尔木市万保沟地区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优化资源勘查的策略。
关键词:青海;地质;矿产
1.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
1.1地质特征。矿区属于东昆仑的地层区,此区地层的各群、组之间都以断层接触为主,呈断块地产出,地层主体的走向呈现为近东西向。矿区主要的地层为上元古界万保沟群上碎屑岩组,岩性多数为浅灰灰岩、浅灰绿色板岩和变砂岩等。板岩和变砂岩均有局部破碎;局部的褐铁矿化和黄铁矿化发育较好。金异常则主要反映于该异常中。矿区属于断裂构造发育,延伸方向主要是近东西向,而南北向、北西向也有规模不同的金矿产出。断裂性质主要为压扭性,其次为平移断层,多数是逆冲断层;沿着断裂走向,受到构造的挤压作用,发生岩石破碎和强烈蚀变,片理初步发育,形成了宽窄不同的蚀变带,也是储矿找矿的地区。矿区内的岩浆岩活动比较强烈,常有大面积燕山期斑状的二长花岗岩体入侵,岩体呈现长方形的岩基,另外延伸侵入上元古界万保沟群组,面积达矿区的90%以上。
1.2金矿矿体的基本特征。矿点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昆中断裂以南之昆南构造混杂岩带上矿点及其周边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新元古代万保沟群温泉沟组,其岩性组合为灰绿色、灰色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熔岩火山角砾岩夹大理岩、泥质岩、硅质岩等,该岩组总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矿点地处万保沟中、上游西侧的1∶5万水系沉积物AS9异常中,经踏勘检查发现矿化体多为含金铜石英脉,均产于中-新元古代万保沟群温泉沟组片理化带(蚀变带)内,矿化带长千余米,宽度在20-50m不等。矿点地处万保沟中、上游西侧的1∶5万水系沉积物AS9异常中,经踏勘检查发现矿化体多为含金铜石英脉,均产于中-新元古代万保沟群温泉沟组片理化带(蚀变带)内,矿化带长千余米,宽度在20-50m不等。含金、铜矿化石英脉在片理化带中顺裂隙产出。矿化集中地段,断续长度约1.8km,宽约10-30m,除此之外,其他地段的矿化呈细脉状(或稀疏浸染状)产出,一般长5-10m,宽约0.1-5cm,矿化体走向与地层走向相一致,倾角65-80°之间。矿点矿石类型较单一,主要为黄铜、黄铁矿化石英脉,矿石具浸染状、块状构造,他形粒状结构。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等。经采样测试分析,铜含量最高1.11%,一般在0.07-0.78%之间,金含量最高17g/t,一般0.6-3g/t。
2.金矿找矿勘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地质勘察技术存在不足。现阶段,我国在金属找矿的过程中经常采用一种地物化的三场异常相互约束的技术方法。在定位预测覆盖区以及老矿山的深部中经常用到这种地质勘察技术,并且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促进地质勘察工作的创新,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当前形势下,尽管在地质勘察中的异常情况圈定中经常用到磁、重以及电法,但是其在圈定深度以及隐藏的异常体边界的准确度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种非常规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元素异常应用中的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埋藏深度的勘查方面还有缺陷。现代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可准确圈定地质结构中的各种构造面,可是无法找准金属矿产的主要位置。虽然这些方法有些缺陷,但在确定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中还是常见的方法。
2.2对金矿勘察风险认识不足,组织不完善。金矿找矿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对于此项工作的风险认识不足也是影响找矿及勘查工作开展的重要问题。没有认识到风险和投资之间的关系,由于金矿的找矿勘查工作能够达到成功找到金矿资源的程度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专业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所以导致很多金矿找矿勘查工作单位对此项工作开展的认识不足,投入资金、人力物力不足影响勘查,或盲目的投入追求高效益而承担风险。两者都不会去的良好的成果,不能够获取最终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我国对勘查投资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支持,勘查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而导致资金的引进不够顺利,加之社会对矿产勘查的认识不足,投入到勘查领域的社会资金也非常有限,从而使得金矿勘查工作不能够顺利的开展;其次,矿产资源和产业体制改革及开放滞后,没有能够形成完善的矿产勘查投入机制,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对商业化金矿勘查的经费将不再负担,这就导致了金矿找矿勘查工作出现投资真空,勘查工作无法有效组织;再者,金矿勘查单位的组织不完善,勘查队伍不仅规模小,而且技术能力不足,勘查单位对勘查结果不重视等等,都影响勘查工作的开展。
3.如何更好地进行勘察找矿工作
3.1物性工作。对一个工区内的物性特征掌握的越好,对物探异常的最终解释就越有利。采集物性标本时,对测区内各类岩(矿)石均应系统采集,采集的每种标本数量大于30块。采集标本时,地质技术人员与物探技术人员一同采集,确保标本采集覆盖测区各种岩性;标本应及时定名、编号,且详细记录采集位置,各类地质标本采集力求分布均匀且具代表性。
3.2野外总场测量。磁场测量时要严格做到仪器操作员身上无铁磁性物品;探头高度为2m;探头要求保持水平;探头方向尽可能置于南北方向;地磁日变观测始与测点观测之前,终止于测点结束之后;为了能测出地磁场日变化的细节特征,提高日变改正精度,日变观测的读数时间间隔为10秒,并且日变观测仪器和测点观测仪器的记时达到秒一级同步。野外观测时,对突变点、可疑点等进行了重复观测,在异常地段适当加密了测点。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改正,将每天日变资料及野外测点观测的原始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然后在计算机内进行自动日变改正。包括梯度改正、纬度改正、高度改正,采用冯治权所著软件,将每个测点的X、Y、Z输入可直接进行高度、梯度、纬度改正。野外观测数据经室内日变、高度、正常梯度、基点改正,最终求得ΔT值。
4.结束语
万保沟金矿矿点地表出露有一定的规模,根据地质条件分析,成矿条件较好,与化探异常套合。根据成矿条件,与化探异常套合较好等成矿事实分析,该点对于该地区的找矿,特别是寻找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仍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及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张乾,青海省格尔木市万保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2(9).
[2]马忠贤,贾吉还.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黄金科学技术,2012.
[3]刘江峰,青海省扎麻什西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浅析[J].黄金科学技术,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