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波 (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安平乡人民政府 111008)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治
谷波 (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安平乡人民政府 111008)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肿瘤疾病,以外周神经、内脏器官、性腺、眼球、虹膜、肌肉及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为主要特征,发病鸡只生产性能严重下降,胴体品质不良,其产生的免疫抑制还会使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严重威胁养鸡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病原体、发病特点、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等方面介绍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治。
鸡;马立克氏病;诊治
近年来,鸡病频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虽然人们大多能够对病毒性疾病进行疫苗预防,但是其有效率不足以达到控制疾病的要求,如鸡马立克氏病,自1970年在火鸡身上分离出火鸡疱疹病毒株并用以制成疫苗来控制此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使养鸡业的损失大大降低。但近几年在许多地区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流行,本文就将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治方法与措施介绍如下,与广大养鸡朋友交流。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体是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B亚群,共分3个血清型: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血清2型和3型对鸡无致病性[1]。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和垫料中的病毒,室温下可存活4~6个月之久。细胞结合毒在4℃环境中可存活2周,在37℃存活18h,在50℃存活30min, 60℃只能存活1min。
鸡对本病最易感,火鸡、山鸡和鹌鹑等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哺乳动物不感染本病。发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鸡和带毒鸡的羽毛囊上皮内存在大量完整的病毒,随皮肤碎屑脱落后污染环境,成为在自然条件下最主要的传染源[2]。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经空气传播,污染的饲料、饮水和人员也可带毒传播。孵化场受到本病病毒的污染可提高雏鸡的感染率。
幼龄鸡易感性最强,尤其是1日龄雏鸡,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易感性降低。母鸡比公鸡易感性高。感染的鸡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成为隐性感染的带毒鸡,是鸡群中传播本病的根源。本病一般都以死亡为转归。
根据发病的部位,在临床上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等4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发病较常见。
神经型主要侵害坐骨神经和臂神经,表现站立不稳,两腿前后伸展,呈 “劈叉”姿势。臂神经受侵害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其他部位的神经受到侵害时出现低头、头颈歪斜、呼吸困难、嗉囊扩张膨大。病鸡往往由于饮水吃料困难而逐渐衰竭,或被其他鸡只踩踏,最后死亡。受损神经增粗、水肿,横纹消失,比正常的神经肿大2~3倍。
内脏型由于多数内脏器官和性腺发生肿瘤,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冠苍白,腹泻,迅速消瘦,有的触摸腹部有坚实的块状感。剖检主要表现内脏多种器官出现肿瘤,肿瘤多呈结节性,为圆形或近似圆形,数量不一,大小不等,略突出于脏器表面,灰白色,切面呈脂肪样[3]。
眼型主要侵害眼睛虹膜,虹膜色素褪色,变为灰白色,呈 “鱼眼状”,称为 “灰眼病”;瞳孔边缘不整齐,瞳孔缩小,视力减退或失明,反应迟钝,最后衰竭而死。
皮肤型病鸡在颈部、翅膀、背部、和腿部的皮肤上毛囊肿大,形成米粒至蚕豆大的结节。最后淘汰或死亡。发病较轻的病鸡往往在禽类加工厂屠宰、褪毛后才发现[4]。
根据本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疫苗在生产、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如疫苗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以及停电和高温等等。疫苗的免疫技术不规范。鸡出现早期感染及超强毒的存在,如雏鸡在免疫前就受到感染,或者在免疫后2周内受到野毒和超强毒的感染。母源抗体也会影响本病的免疫效果。
本病主要通过疫苗进行预防,发病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如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避免不同日龄鸡混群饲养。引入种鸡不可从病鸡场引进鸡只。严格按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注意疫苗的保存,稀释和注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疫苗接种越早越好,一般雏鸡出壳后24h内进行最好,疫苗现配现用,及时用完,避免阳光照射。
孵化场的卫生尤其重要,孵化器和出雏器要经常严格消毒,种蛋要经彻底消毒方可入孵。孵化厅、育雏、育成及种鸡舍均应相隔一定距离,病鸡随时淘汰,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净化鸡群,严格卫生消毒制度。
重点加强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饲养措施,给予营养全价的饲料,合适的饲养温度、湿度和密度,良好地通风措施和严格的消毒。
[1]赵永涛,申玉军,毛达超.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2,8(4):147-148.
[2]周相华,韩喜连,马清霞,等.一起鸡内脏型马立克氏病的诊断[J].山东畜牧兽医,2008(9):46.
[3]郑素玲.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学诊断 [J].科技信息,2009,28:105.
[4]刘国斌.浅谈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防治 [J].中国畜禽种业,2013(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