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2016-01-26 17:30杨忠诚龚俞刘镜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繁殖力输精发情

杨忠诚 龚俞 刘镜

(1,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 550000;2,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550005)

提高肉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杨忠诚1龚俞1刘镜2*

(1,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 550000;2,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550005)

肉牛是广大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提高其繁殖性能有助于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随着肉牛产业的发展和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养、管理、繁殖等技术的滞后导致肉牛繁殖力低下,极大制约了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肉牛繁殖力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肉牛;繁殖力;技术措施

随着肉牛产业的发展和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繁殖力有下降的趋势,规模化肉牛场的肉牛常表现出不发情、发情症状不明显、情期延长、排卵迟缓、受胎率下降等症状,导致肉牛繁殖力低下,极大制约了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肉牛繁殖力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肉牛繁殖力低下的原因

1.1 繁殖配种技术操作规范

边远落后山区养殖户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较差,观念陈旧,加之边远贫穷地区设施、交通、信息等环境因素恶劣,管理粗放,降低了肉牛繁殖力。

1.1.1 发情鉴定不准确

由于绝大数养殖户不具备系统的母牛发情鉴定知识,无法判断最佳输精时间,由于母牛发情持续时间较短,所以早配、迟配、漏配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是粗放经营,不具备母牛饲养经验,错过发情期。

1.1.2 配种员不能做到适时输精

输精是人工配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适时、准确地输精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①输精员在解冻冻精不用温度计调节水温,凭经验、手感,造成冻精活力下降;②配种员技术不全面,只依赖养殖户提供的发情时间而进行输精,这样就有30%排卵或早或迟的母牛因不能适时输精而不能受胎;③输精员技术不熟练,输精位置不准确[1];④养殖户发情鉴定不准确,造成配种员不能在最佳时间输精。

1.2 饲养管理水平差,营养物质缺乏或不平衡

科学的饲养管理对提高母牛繁殖率非常重要。合理调整牛群结构、规划牛群生产,调查母牛发情、妊娠与产犊情况,对空怀、流产、难产母牛的检查与治疗,及时组织配种,严格遵守卫生防疫制度等都直接关系到肉牛繁殖力的高低。

日粮中营养物质缺乏或不平衡是造成肉牛繁殖障碍与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饲养管理中营养物质和矿物质不足或过量均可引起繁殖疾病,尤其是能量、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母牛的繁殖力影响较大。VA、VE及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延迟青年母牛初情期的到来,导致经产母牛乏情或发情不规律、不排卵、受精卵着床困难、胚胎早期死亡等;粗纤维不足可导致代谢疾病、胎衣不下及产科疾病。据调查,贵州省肉牛养殖主要以放牧为主,自然条件不足 (草场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一旦遇到自然灾害 (干旱、凝冻等),极易造成饲料短缺,放牧季节很少补饲或基本不补饲精饲料,这种掠夺式经营方式和粗放的管理模式使大多母牛处于 “夏肥秋壮、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中,造成母牛繁殖性能低下,犊牛长期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受阻,降低了繁殖成活率[2]。

1.3 繁殖性疾病治疗不当

1.3.1 冲洗子宫不当

肉牛生产是一种自然规律,产后子宫可自然净化恢复。只要肉牛产犊过程顺利,胎衣排出正常,产后15d左右就能自行净化,不需要进行子宫冲洗;只有在发生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复旧发生障碍时,才需根据子宫复旧情况进行冲洗。但部分养殖户往往在让牛产犊后第3天就开始大剂量向子宫灌注药液进行子宫冲洗,破坏了子宫内环境,致使子宫复旧时间延长,产后发情妊娠时间推后。

1.3.2 滥用外源性激素

由于受到饲养环境条件及饲料营养物质搭配不合理的影响,许多肉牛往往是营养性不发情或不孕,但一些农户不是从改善饲养管理,调整营养结构着手,而是频繁使用大剂量的激素类药物催情,打乱了肉牛正常的激素调节机能,致使屡配不孕[3]。

1.4 卫生防疫措施不到位

卫生防疫与肉牛繁殖力密切相关。卫生防疫措施不到位、设备不健全、养殖人员对消毒、卫生、防疫意识淡漠是肉牛疾病得不到控制的主要原因,从而使肉牛繁殖力下降,淘汰率上升,缩短肉牛使用寿命,最终提高养殖成本,降低收入,甚至出现亏损。

2 提高肉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提高肉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主要是针对影响母牛繁殖成活率的因素,从加强营养饲养管理,提高繁殖技术,进行繁殖疾病的治疗,加强传染病的预防等,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应用先进的繁殖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

2.1 准确鉴定发情,适时输精,提高受胎率

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适时输精配种可提高肉牛的繁殖力和牛场的经济效益。母牛发情持续时间短,一般在8~18h之间,当天下午至第2天清晨发情的要比白天多。65%的发情母牛在当天晚上18:00至第2天早上6:00表现爬跨行为,尤其集中在晚上20:00至凌晨3:00之间。所以要勤于观察母牛发情,做到早、中、晚各1次,每次观察30min以上,对发情不正常的母牛重点观察[4]。

掌握好适时输精配种是防止漏配、提高受胎率的重要技术措施。要求母牛产后60~90d完成配种,个别体况良好、子宫复原早的母牛可在产后40~60d内配种。在生产中,可根据肉牛的爬跨行为判定发情生理变化:发情初期,他牛爬跨,但拒绝他牛爬跨;发情盛期,主动举尾弓腰,稳当地接受他牛爬跨;发情后期,他牛仍追逐,但发情母牛拒绝爬跨。母牛最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当母牛拒绝爬跨后4~6h,此时即将排卵。

2.2 做好早期妊娠诊断,提高复配率

早期妊娠诊断是提高肉牛繁殖力的重要手段,若能尽早发现空怀,及时采取复配措施,减少繁殖损失。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很多,以直肠检查法准确率较高,实用价值较大。直肠检查子宫角两侧不对称,受孕牛一边子宫角伸长,子宫角变软,形状变粗,而未孕子宫角一侧子宫角相对短、硬、细。用食指轻触摸子宫角,不要用力扣、压、挖,怀孕母牛子宫角有波动感,空怀牛子宫角呈肉样。检查时注意,动作要轻、快而对肉牛无损伤。

2.3 加强肉牛繁殖障碍病的治疗

肉牛繁殖障碍主要是卵巢机能与子宫内膜炎。实际生产工作中对产犊前后肉牛的后躯阴户严格消毒,防止产犊感染,对产后母牛10d内子宫恶露排出情况实行监控。若有异常及时处理,使子宫尽快净化,对产后不发情、屡配不孕及发情异常的肉牛,应认真检查准确诊断,依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外源激素或药物对症治疗[5]。

2.4 均衡供应营养

母牛怀孕后,除了维持自身所需要的营养外,还需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同时还需储存足够的养分保证生产和泌乳。无论在农区、牧区还是半农半牧区,均应根据肉牛的营养需要,科学设计日粮结构,合理搭配日粮,充分发挥肉牛的繁殖潜力,严禁使用发霉、变质及含有毒物质的饲料,否则,易损害肉牛的生殖机能,导致不孕。能量和蛋白质对肉牛繁殖力的影响最大,应根据肉牛的体重、生理阶段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一般可通过增加日粮中脂肪的含量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来减少肉牛采食量的限制,同时提供胆固醇,促进孕激素的合成,刺激卵泡发育,保证肉牛良好的繁殖性能;选择过瘤胃蛋白高,而瘤胃降解蛋白低的蛋白质饲料用于配制精料补充料,保证饲料中可降解碳水化合物与瘤胃降解蛋白的适当平衡[6]。

2.5 加强饲养管理技术水平,提高犊牛的成活率

在母牛产前15d开始,每天每头牛增加精料0.2~0.4kg,直到产犊,精料增加到7~10kg为止,并适当增加运动。围产期应注意VA、VD、VE和微量元素硒的补充,以减少胎衣滞留和子宫复旧延迟,促进肉牛生殖机能恢复,并注意奶牛食欲恢复、恶露排出及饲料的精粗搭配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母牛受胎后,切实做好母牛的保胎防流产工作,避免和减少胎儿的产前死亡。犊牛出生后,一定要做好对新生犊牛的护理工作,如消毒、清除口鼻及身体上的黏液、断脐和及时吃上初乳,对吃不上初乳的犊牛,必须要及时饲喂代乳粉,减少断奶前犊牛的死亡。犊牛出生2周后,饲养人员就要开始训练犊牛开食,逐渐投喂精饲料,并且开始训练犊牛才是青干草,犊牛舍要求宽敞、干燥、安静、通风、保温。同时,犊牛还应加强运动,及时治疗病牛[7]。

2.6 加强卫生防疫,定期对牛舍消毒

做好牛群的卫生防疫工作。在肉牛生产中,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繁殖疾病等严重威胁肉牛的健康。为了尽量避免疾病的发生,一定要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其中包括清洁卫生、消毒措施、预防注射以及驱虫药浴等)。牛舍每月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1次,彻底清扫干净,并在牛舍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2%火碱或用3~5%来苏儿溶液进行喷雾消毒。产房每周进行1次大消毒,分娩室在牛临产时及产前、产后各进行1次消毒,或用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2.7 推广母犊分离、及时淘汰更新母牛

实行母牛和犊牛分开饲养,缩短母牛产后初次发情和配种的时间,推广应用犊牛早期断奶技术,减轻哺乳母牛的泌乳负担,缩短母牛的产犊间隔,延长母牛的使用年限。对母、犊分开提早补饲、可以促进犊牛瘤胃发育,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早期断奶犊牛的料肉比。注意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特别要注意防治犊牛腹泻病的发生。引导养殖户及时淘汰老、弱、病、残母牛,及时补充优质育成母牛进入基础母牛群体,建立动态母牛淘汰机制,提高母牛群生产力,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8 积极采用和推广肉牛繁育新技术

采用先进的肉牛繁育技术,加快肉牛产业的发展。从母牛的性成熟、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到犊牛的断奶、代乳料的配制及饲喂方法、犊牛的早期护理等环节都有一套较成熟的技术,如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诱发双胎、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犊牛早断奶等。采用上述技术,可有效提高肉牛的繁殖性能。

[1]李刚,马志远.西门塔尔牛饲养管理应采取的几项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1):67-68.

[2]何生虎,曹晓真.动物维生素A缺乏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05,26(3):63-66.

[3]伍丽仙.提高牛人工授精受胎率技术[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6):74-76.

[4]柯良备.提高我国黄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1):71-73.

[5]拓守珍,门生宝,王忠明.肉牛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2):83-84.

[6]周虚.营养对奶牛繁殖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1(4):32-34.

[7]彭惠珍,李丽立.维生素E对于畜禽繁殖性能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5(4):17-20.

贵州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资助,合同编号:GZCYTX-03;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规模化饲养肉牛繁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合同编号:黔科合NY[2015]3004-3号。

杨忠诚 (1962-),男,汉,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及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刘镜 (1980-),男,汉,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畜牧生产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繁殖力输精发情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头足类鞘亚纲繁殖力研究进展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通过营养改善母猪繁殖力的要点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不同输精器对母猪输精效果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