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研究

2016-01-26 15:02:20刘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耐药性敏感性抗生素

刘云

临床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研究

刘云

目的探究和评价医院临床感染事件中多重耐药菌的特点和耐药性。方法362例感染耐药菌株患者,通过取样培养和微生物学检验等方法评价临床感染事件中多重耐药菌的标本分布和临床耐药性。结果从362例患者的样本中分离的818株菌落标本,其中痰液594株,占比72.6%;尿液67株,占比8.2%;血液65株,占比7.9%;分泌物44株,占比5.4%;脑脊液7株,占比0.9%;其他体液41株,占比5.0%。对筛选获得的1020株耐药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青霉素敏感菌8株,敏感率0.78%;阿莫西林敏感菌81株,敏感率7.94%;头孢噻圬敏感菌118株,敏感率11.57%;庆大霉素敏感菌41株,敏感率4.02%;诺氟沙星敏感菌44株,敏感率4.31%;环丙沙星敏感菌59株,敏感率5.78%;红霉素敏感菌42株,敏感率4.12%;克林霉素敏感菌154株,敏感率15.10%;复方新诺明敏感菌473株,敏感率46.37%。结论需要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和高危感染患者的隔离工作,与此同时,要从院方和患者等多层面加强抗生素合理运用的教育宣传,从而有效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和传播。

临床感染;多重耐药菌;抗性菌监测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3类抗生素同时耐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及磺胺类等多种常见抗生素耐药[1]。青霉素发现之后人类对于传染病的治疗有了新进展,但人类对于抗生素的过度依赖也造成了抗生素滥用等新问题。抗生素的滥用是新世纪重要的医学难题[2]。当细菌发生变异而对以前可以治疗感染的抗生素耐药时称为抗菌素耐药。从演化生物学的角度看,在人类的医疗活动中普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加速菌种耐药性的演进。若无有效的检测和控制手段,人类医疗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然而普通的感染将再次变得致命[3]。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感染导致的死亡案例也在不断上升,应当引起临床医学界的足够重视。本研究收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就诊的362例感染耐药菌株患者的病理资料,通过取样培养和微生物学检验等方法评价临床感染事件中多重耐药菌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性。旨在探究和评价临床感染事件中多重耐药菌的特点和耐药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筛选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就诊的362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病理资料为研究样本。其中男241例,女121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68.24±11.32)岁;住院时间9~127 d,平均时间(53.56±17.82)d。患者和家属均被告知参与本次研究。医院增设监护组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护。

1.2 方法 通过分析患者感染原因和类型,进行患者痰液、血液、尿液等样本的收集和分离。对于含病原微生物的样本进行分离和培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鉴定病原微生物种类和菌落族群。采用肉汤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对菌落形态进行记录,并且进行菌落计数。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检测。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分布 从362例患者的样本中分离的818株菌落标本,其中痰液594株,占比72.6%;尿液67株,占比8.2%;血液65株,占比7.9%;分泌物44株,占比5.4%;脑脊液7株,占比0.9%;其他体液41株,占比5.0%。

2.2 药物敏感性 对筛选获得的1020株耐药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青霉素敏感菌8株,敏感率0.78%;阿莫西林敏感菌81株,敏感率7.94%;头孢噻圬敏感菌118株,敏感率11.57%;庆大霉素敏感菌41株,敏感率4.02%;诺氟沙星敏感菌44株,敏感率4.31%;环丙沙星敏感菌59株,敏感率5.78%;红霉素敏感菌42株,敏感率4.12%;克林霉素敏感菌154株,敏感率15.10%;复方新诺明敏感菌473株,敏感率46.37%。

3 讨论

抗生素的滥用是新世纪重要的医学难题。当细菌发生变异而对以前可以治疗感染的抗生素耐药时称为抗生素耐药[4]。耐药性的出现,在微生物演化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病原菌等微生物对于环境改变的一种适应,具体来说,由于随机突变导致的耐药性无规律分布于细菌种群中,但在外界大量抗生素等药物的选择下,无抗性的菌株被药物杀死而淘汰,有抗性的菌株得以保留,因此其子代菌株都带有耐药性,从而导致整个族群向耐药方向的进化。耐药菌的出现增加了感染性疾病治愈的难度[5]。

微生物多重耐药的定义是一种微生物对≥3类抗生素同时耐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如泛耐鲍曼不动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及磺胺类等多种常见抗生素耐药。对于同一种微生物和肿瘤细胞而言,耐药性与敏感性是相对的,耐药性增强,敏感性则会降低,耐药性的程度一般可用某种特定药物对于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来衡量。一般微生物的耐药性通过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来控制和传递,有些微生物对于某些药物有着独特的耐药性,这是由于其特殊结构导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许多革兰阳性菌株有着荚膜结构,对于多数药物有着一定的保护和防御作用,这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被称为天然不敏感性。而对于许多不具备天然不敏感性的致病菌,其耐药性的出现往往都是临床抗生素等药物的滥用导致。对于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有许多国际指南,包括在全球临床医师中极富影响力的《桑福德康微生物治疗指南》在内,均首选万古霉素进行治疗。但是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报道发现对万古霉素有耐药性的菌株[6]。耐药性的传递一般都是通过染色体或质粒传导,大多数的抗性都是通过质粒来编码,如何消除质粒对于耐药性的影响也是当今的研究热点。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可有多种,对于不同的药物作用机理,可以进化出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产生新的代谢通路来回避代谢扰乱药物的干扰,或者产生药物讲解酶来分解药物,也可以改变细胞通透性来减少对于药物分子的运输。而在临床中的观测结果表明,往往是多种作用机理一起生效。如今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性医学难题。

本次研究通过收集选取362例感染耐药菌株患者的病理资料,通过取样培养和微生物学检验等方法评价医院临床感染事件中多重耐药菌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性。从结果可见痰液提取菌株最为丰富,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部位主要来自呼吸系统;高感染性菌株对于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着普遍的抗性,临床形势不容乐观。

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在职教育,通过岗位培训来增强医务人员对于药物机理和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认识,从而从根本上缓解不断上升的细菌耐药性,此外,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的建设也刻不容缓,通过制度建设来约束抗生素的滥用,加强建立细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加速新型抗生素的研制都有助于解决耐药性问题。对于广大医疗工作者而言,要加强对于传染源对于易感人群的隔离,对临床高传染性耐药菌株的生长和感染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对于已感染耐药菌株的患者应给予多种抗生素充足剂量的治疗,以防止其耐药性的进一步加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需要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观念教育。

[1]谢建英,沈岚,朱玲仙.小儿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85-1086.

[2]杨俐,李晓红,尹俊辉,等.多药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648-650.

[3]张淑敏,朱熠,陈旭,等.三级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监测数据分析及干预措施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59-1661.

[4]王勇,潘磊,薛文英,等.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92-2494.

[5]牛家兰.基层医院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效果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6):5-6.

[6]蔡崇宁,袁炳康,唐征峰.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监测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871-8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19

2016-06-22]

116031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

猜你喜欢
耐药性敏感性抗生素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34
抗生素的故事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6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0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焊接(2016年1期)2016-02-27 12:55:37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