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寒秋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规划土地处 黄山 245800)
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与花厅分析
汪寒秋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规划土地处 黄山245800)
摘要:通过对一处典型徽州民居-宏村吴杨九宅园花厅与庭院布局、建筑造型、风格意境及其常用表现与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归纳出徽州民居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一些规律,如:在造型的丰富性,讲究韵律美,花厅平面布局灵活,变幻无穷,常与庭院结合而成一体等,突现表现出了简洁美,工艺美以及简明实用的理性,显示出徽州建筑文化中追求净与静的自然环境气氛。
关键词:徽州民居;花厅;庭院
0引言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织形式中,庭院是一种重要的空间形态,是自古以来东西方都有的人类住宅空间的最基本的模式,而且是最主要的建筑空间构成模式。庭院是建筑空间的一部分,是建筑功能空间的外在延伸,随着庭院承担的功能,位置和意境不同,其建筑空间形态丰富多样,建筑艺术和园林意识融为一体。因此,庭院本身代表并反映了了整个建筑物功能定位及其空间组织的形态,是顺应自然的智慧建筑形式的体现。对于徽州传统民居而言,将体现礼仪规范的厅堂、自然空间的庭院与体现宗族伦理观的天井共同组织进行协调搭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内部空间风格,其建筑本体与院落空间的共生展现了传统徽州建筑的自然俊秀与格局特色。
1徽州传统民居中的庭院特色
徽州民居一大特色是在有限的面积内,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形式,体现尽可能丰富的内涵。徽州传统民居无论大小均设天井,其基本的功能是作为屋内采光透气之用 。除此之外,一些富贵人家建设的大宅还另建有与书房、花厅组织在一起的小型园林,有些在入口处布置有前庭。这些天井、前庭和小院的布置和园林处理具有典型的徽州民居特色。相对外部环境来说,庭院、天井、花厅、书房等组合并构成了相对独立的民居生内在活动体系,是自成体系的“小天地”。徽州民居具备自然属性的平面布局模式一般为前低后高,具有中轴对称特征,继而又由于遵循传统风水文化,左青龙、右白虎,前列照壁池堰,实现“天人合一”。对于整栋建筑而言,天井隙地,兰草盆景,整个建筑空间形态可以说是“咫尺天地”。
徽州民居不但注重空间形式,同样对于建筑意境也相当重视。民居内所用盆景与天井中其它物件相搭配所成景象,在传统民居中可以说是独具特色,自成一派。尽管目前有些宅中盆景已无,但石台犹存。徽州民居天井中常备鱼缸,其既能养鱼又蓄水防火。在天井柔和的天光之下,以大片粉墙为背景,盆景、鱼缸构成一幅立体画卷,从中能体会出诗一般的意境,其与堂屋浑然一体,使人感到静谥而又有生活气息。徽州民居中前庭的布置大体与天井类似,巧取盆景或鱼缸为主要构成元素。前庭的外围墙多有漏窗,或磨砖、或石雕,做工精细,铺地有卵石、有石板。此外庭院中多有石墩,或放盆景或自成装饰,由于前庭相比天井而言更为开敞,因而显得更为亲切与大气。黟县西递村胡岐山宅的前庭则作了三进的处理(图1),使本来狭长的前庭尺度适宜,同时又有功能分区的作用,分割的墙上以漏窗,券门使得空间沟通,植物与漏窗相配,富于园林气息,有额颈的小券门带来些许诗意。
图1黟县西递村胡岐山宅
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适应户内和户外生活的要求,往往在建宅的同时比较重视外部环境的营造,有宅必有园,成了我国古代宅院的建筑传统。受用地制约,徽州民居中的园林一般很小,小的大约不过十平方米,大的也不过百余平方米,尽管大小不一,却大都有水,水池方正,池岸石砌,几步石阶,下临池水,水中均有几尾红鱼,条石为栏,坚实而有力,其他与前庭相似,卵石铺地或石板铺地,花坛、盆景、漏窗、小券门,相映成趣。有的为对称构图,有的不完全对称,因地制宜。以黟县宏村曹道行宅小水园为例(图2),位于主宅与小巷斜处所成的不规则形空间,面积约二十平米,水面不到十平米,池形长方,上为块石砌筑,条石为栏,下部为卵石砌筑,以便水池能与墙处流水相遇,石级临水,水中红鱼,地上卵石铺成,有简单的纵横图案。一台盆景,一坛花木,一丛玉簪生于池边石鏠中,券门缩到最小尺度,门对漏窗,窗后可种植物以成窗景,增加层次,扩大空间,园小而不觉得闭塞压抑,简洁幽美,亲切。黟县碧山“耕读园”(图3)在现有园中规模较大,一方水池占据几乎整个庭院,东西两侧,一楼一木榭,几步石级伸入水中,水中几尾红鲤,水边一株桂树。榭较华丽而虚,楼较简朴而实。互相对比又相互对景,尺度适宜,水园通过前庭围墙上的六角漏窗与外面空间渗透。小楼两侧又各有一园,北为竹园,南为桂园,使得园外有园,添了不少田园气氛。
图2黟县宏村曹宅小水园
图3黟县碧山耕读园平面及其上下书院
徽州民居的井、庭院的布置在意趣上更突现地表现出了简洁的人工,工艺的美和较简明的理性,创造了净与静的环境气氛。从风格上说,比较刚劲有力,所有这些事与徽州风土人情紧密相关的。在造园手法上,徽州民居采用了对景、窗景,注意比例尺度的变化,以小中见大等手法,恰到好处,少做作之处。总之,由于徽州民居庭院受到用地条件的限制,天井、前庭院小园的构成“元素”是比较简单,宅院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园林”条件。但通过“移植”“引用”“微缩”处理手法进行造景,在有限的宅院空间内达到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如图2中盆景、盆景台、石墩、水池、鱼缸、花坛、花木、红鱼、石板、卵石、铺地之相配合的有建筑之上的粉墙,漏窗,榭廊,券门及额匾,其中水池鱼缸、花坛均为方形(矩形)特殊地形条件下成不规则直线型,水池栏为条石架成,一般建筑“元素”做工精细,园景“元素”较粗一些,以形成对比。
在传统建筑布局特征中,厅堂是整个院落的核心。不论是其用材、用料的规格,以及其加工建造工艺都是整个院落建筑技艺之最。对具有典型地域性文化代表的徽派建筑而言,其更是体现了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习惯与审美特征。由于徽州地区建筑反映了传统的封建文化,由于社会需求上的内向性以及封闭性,也产生了其独特的花厅厅堂形式。一般而言,旧式住宅中大厅以外的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其特点是开间全通敞,装饰精致,其功能非常杂乱,具有会客、家宴、祭祖、学习等家庭生活及公共事务的职能,具有不同等级开间布局。然而,对于徽州地区的花厅而言其多为家中女眷读书、娱乐之处,女人常在此下棋、弹琴、饮酒、作诗。
2吴杨九民居特色厅堂—花厅
一般而言,徽州民居中花厅平面布局较其民居堂屋、寝室平面布局灵活与多变,装饰考究,常与院子结合而成一体。院子本身有旱院和水院两种。旱院中常有花木,放置有石台盆景,白粉墙上常嵌有传统的石雕,以及透空组合的砖花窗。地面为石板铺地。水院则以水为主体。此水常与外面小溪想通成为流动活水。围绕水池,周围布置得有石板栏杆或美人靠,石板上放置有各种盆景。池中喂养金鱼或者红鱼。白墙上常有绿藤攀延,绿叶丛中露出砖雕或者石雕花窗。花厅给徽州民居增添了活泼,亲切的气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黟县宏村吴杨九家花厅位于宏村北端,此院长宽不过13m,形状也较为方整,但给人的感觉内容异常丰富。(图4 )(图5)进入吴杨九家大门,前面有一墙壁,壁上开一园窗洞。穿过园窗洞可见内院部分水面,水中竖起一白墙,墙上有绿色爬藤,绿叶之中,可见漏空花园。(图 6)墙左边临水池砌有石岸,石板踏步涉及水面,墙右侧可见部分半亭和飞檐一角。园窗洞不远有一透空花窗,可略见院中之景,从建筑设计与空间组合角度来看,这一安排独具匠心。该透空漏窗作用有二:其一,将人的视线引向右侧,也就是引向活动路线。其二:给右边过道的人留一观赏之窗,从视觉上通过小道和水院,丰富空间。过道对面有一券门洞。过门洞,左边较强的光线吸引人的视觉往左望去;花厅的外廊,廊的右侧为花厅大门,门上有精细的木雕,左侧可见半亭驾于水上。此时人还在暗处,内院强烈的光线和部分景象迫使人急着想迈步,给人一种高潮就要来到的感觉。这番安排赋有匠心。人通过有一小天井过度空间—过道,进入光线较暗的券门洞,然后步入内院。先抑后扬,通过视觉以及感官上的明暗变化,使人能够具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图4宏村吴杨九家花厅小院剖面图
图5宏村吴杨九家花厅小院平面图
(注:虚线部分为原物,现已破坏无存)
图6宏村吴杨九家花厅小院入口与入口楼亭复原图(手工速写)
从半亭处可将内院全景尽收眼底。最初院内大门处为一楼亭,目前已经损毁不再。楼亭遗迹左侧是二层廊子,院中种有桂花树,树下放置有石桌和石凳,石板架上有各种盆景,院内水池可映出各类景物。这一空间为典型的徽州民居小园林,在有限的范围内组合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借景应景,构思十分巧妙。
内院花厅右前方有一走廊,联系花厅和水池彼岸。走廊左侧墙有精心组合的花窗,在半亭的遮掩下,可见对面水池中竖起一楼亭,此乃一佳景。楼亭的下层为白粉墙,墙上开月园窗洞和花窗,上层为楼亭,蓝天衬出轻巧的飞檐,檐下有精细的木雕和美人靠。楼上楼下,一虚一实,形成对比。在这一空间内,位于花厅中轴线上的半亭成为画面的中心,宛如漂在水面一般。倒影中映出它优美的造型——飞檐翘角和美人靠,水池两侧是带透花窗的白墙,与中段亭廊形成虚实对比,突出画面的中心。
总而言之,吴杨九家花厅较好地体现了徽州传统院落与花厅的特点。根据空间关系的分析,可知设计的关键在于它空间的处理—空间的分割。其将空间化整为零,变单一空间为多向空间,变静止空间为流动空间。简明之处,不外乎一个“隔”字,此内院被分隔成五个空间,其中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有高有低,有明有暗。并且,还用了对景、借景的处理手法,使空间互相渗透,增多层次。对此的手法使主体突出。再加上一些盆景,花木的配置和木雕,透花窗的装饰使整个花厅丰富多彩而又耐人寻味。正是由于最初的造园者运用其独特构思和奇妙生巧的空间处理手法,才使得此园如此丰富多彩,令人寻味。而这些创作与设计的手法,不仅对造园者,对现代公共建筑的空间环境设计,仍具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璟.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形态分析及应用,武汉纺织大学.2013.
2任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庭院,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钱伟,黄志甲,赵玲玲.石团团皖南传统民居自然通风营造技术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03):261-265.
4汪寒秋. 徽州民居的庭园空间处理剖析,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40-43.
5陈建红.园林景观在徽州民居庭院中的应用,华中建筑,2007(8):159-161.
6王其钧. 厅堂: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清华大学.1996.
The analysis ofthe courtyard and the parlor
in Huizhou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WANG Hanqiu
(Tract Planning Office, Huangshan Beauty Spot Management Council, Huangshan, 245800)
Abstract:Through on the analysis of a typical Huizhou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 Wu Yangjiu House’s parlor and courtyard layout, building styling, and style mood and common performance and design techniques, it can be find that Huizhou houses in space structure with a variety of styling changes and the parlor‘s layout is more flexible, changing infinite, it displayed out Huizhou building culture in the pursuit the static of natural environment.
Key words:Huizhou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courtyard; parlor
中图分类号:TU4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382(2015)02-0102-04
DOI:10.11921/j.issn.2095-8382.20150222
作者简介:汪寒秋(196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和徽派建筑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