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杰 杨留辉
摘要:本文利用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对STIRPAT模型予以适当扩展,研究城镇化推进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聚集、财富增加以及城镇化推进都会加重雾霾污染,而技术创新则会缓解雾霾污染。由此,为了经济健康转型,有效治理雾霾,辽宁要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并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关键词:城镇化;雾霾污染;STIRPAT模型
中图分类号:DF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1
入冬以来,雾霾再次袭扰辽沈大地,PM2.5指数爆表不绝于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就全国而言,在一、二线城市中,只有近1%的城市PM2.5指数达到世卫组织推荐的最低标准;而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的城市竟无一幸免,各大城市竞相“荣登”雾霾污染榜单。雾霾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并使公众健康受到极大危害,对其研究刻不容缓。此外,城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探讨城镇化和雾霾污染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雾霾的产生机理以及制定恰当的政策措施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文献回顾
对于雾霾污染的研究多见于自然科学领域。学者们对雾霾的成因分析大致有如下几类:一是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消耗(朱成章,2013);二是机动车尾气及煤炭低效消耗的叠加污染(吕效谱,2013);三是工业污染、土地污染以及水源污染的叠加复合效应(顾为东,2014)。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研究,我们可以得出,雾霾污染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人们不必过于担忧,关键在于借鉴经验,提出并严格执行解决问题的合理举措。
对于从经济视角研究雾霾污染的文献则明显不足,而对城镇化与雾霾污染关系的定量研究则更为不足。现有的有关研究大都选择碳排放作为雾霾污染的代理变量(Parkh,1995;York等,2003;Fan,2006),但是碳排放毕竟不同于雾霾,实证分析结论存在疑议。本文借鉴已有文献的思路,基于STIRPAT模型对辽宁的城镇化和雾霾污染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经济视角认识雾霾的产生机理,并为当局制定恰当的政策措施提供建议。
二、模型、指标和数据
1.模型设定
本文以生态经济领域的STIRPAT模型为基础,对辽宁城镇化的雾霾污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STIRPAT模型的基本公式为:I=aPβ1Aβ2Tβ3?。其中I、P、A和T分别代表环境、人口、财富和技术要素。对该式两端取对数并加入城镇化变量(U)可得本文研究的模型,见式(1)。
LnI=Lna+β1LnP+β2LnA+β3LnT+β4LnU +Lnε(1)
2.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对于被解释变量,本文用人口加权PM2. 5浓度(μg /m3)衡量雾霾污染(I)。由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制定的滞后性,我国统计PM2.5的相关数据时间较晚,故而本文2001年到2010年的数据源于耶鲁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和巴特尔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所获得的辽宁人口加权PM2. 5浓度卫星云数据,以后的年度数据源于辽宁环境保护厅官网。对于解释变量,本文选择“总人口数”衡量人口要素(P);选择“人均不变价GDP(2001)”衡量财富要素(A);本文选择“不变价GDP(2001)与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衡量技术要素(T);选择“城镇常住人口在总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作为城镇化指标衡量城镇化水平(U),解释变量数据源于《辽宁统计年鉴(2002-2014)》。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有变量缺漏值均通过灰色关联法予以补充。
三、实证分析
将原始数据对数化,消除异方差。然后经过平稳性、共线性和显著性检验,由stata14得出回归模型:
LnI=-149.03+18.18LnP+1.61LnA-1.31LnT+1.10LnU(2)
结合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城镇化的推进、财富和人口的增加都将加重雾霾污染。这可以解释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大量聚集,引致大量消费需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得人们有能力消费,进而导致工业和生活污染加重,最终表现为雾霾污染;其次,人口增长系数最大,说明人口增长是雾霾污染的重要根源,这也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目前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特征;最后,技术变量系数为负值,这说明技术进步,特别是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雾霾污染。
四、建议
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点重要结论:一、城镇化推进、人口聚集和财富增加均会导致雾霾污染的增多;二、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雾霾污染。由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
其一,城镇化推进要注重绿色发展。辽宁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一些可能造成污染的产业项目加强“事前问责,事后监督”。
其二,深化能源领域改革,靠技术、靠创新治理雾霾。辽宁要以控制传统石化能源消耗、增加清洁能源的替代使用为即期目标,以能源领域绿色、低碳、高效技术的广泛使用为长期目标,既立足当下又放眼长远,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其三,治理环境污染要形成合力。具体而言,政府要出台导向明确、奖惩得当的治理政策,并确保政策得到严格贯彻和落实;企业要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的力度;个人日常生活中也有拿出实际行动,做出积极努力,如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度等。
参考文献:
[1]朱成章.我国防止雾霾污染的对策与建议[J].中外能源,2013(6).
[2]顾为东.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6).
[3]张莉.增长的城市与收缩的区域: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空间重构——以四川省与河南省信阳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9).
[4]彭迪云,刘畅,周依仿.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居民消费水平的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5(8).
作者简介:王宏杰(1991-),男,汉族,山西阳泉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