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晶,沈敏敏
(1.浙江工业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2.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萧山学院,浙江 萧山 311200)
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职业结构特征分析
——以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为例
陈晶晶1,沈敏敏2
(1.浙江工业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2.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萧山学院,浙江 萧山 311200)
摘要:当前逐渐兴起的创业型经济影响了劳动力结构,并由此引发了新职业产生、旧职业消亡、职业间替代融合等职业结构的分化演变趋势。以创业型经济的典型区域和行业——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为例,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呈现职业内涵丰富、职业分工细化、职业层次提升、职业转换频繁以及职业分布集聚等变迁态势。这一态势反映了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社会职业的深度发展和高度分工,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创业型经济;职业结构;信息服务业
发展创业型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保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活力充沛的必然选择。当前是浙江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时期,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创业型经济具有新兴优势,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职业结构是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它既反映了社会职业的深度发展和高度分工,也为劳动力培养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以创新为本质特征、以中小企业为基本形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结构的创业型经济使现代职业结构的内涵、结构、类型等特征发生了相应改变,职业结构的变迁也对劳动力的灵活因应和加速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深入探析创业型经济驱动下职业结构变迁的趋势和特征,以此聚焦把脉劳动力就业的变化态势,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完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保持教育与经济转型发展的联动,培养出适应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经济转型升级对职业结构的影响
(一)经济转型升级与职业结构变化的关系
职业结构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人们所从事的职业类型、比例及分布状况。职业结构受经济转型升级影响较为显著,也是观察经济转型较为直观的一个视角。正是由于职业结构植根于社会经济结构之中并与经济主体的变化紧密相连,所以能够比较及时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及收入水平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倾斜;而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又会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内国民收入也将随之提高。这一著名的定理揭示了经济转型升级与职业结构变迁的内在联系,即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引起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调整,引起人口在职业结构上的变动。世界范围内经济形势的发展过程证明了这一定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促进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产业的重组与革新,同时亦使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经济发展的引擎逐渐由工业让位于服务业,由此引发了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大幅变动[1]。现代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领域内广泛应用,机械代替了人力劳作,削减了岗位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而提高了对劳动力技能、知识的要求。而第三产业的壮大在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同时也对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做出了要求。同时,职业结构对经济转型也存在反作用力。一般而言,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素质劳动力的支撑,那么高素质劳动力在职业上的分布形成的职业结构对经济转型就具有拉动、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素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因而职业结构整体的变迁升级也比较缓慢,对经济转型形成制约。两者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互相制约平衡而又在长期发展中表现出渐进演变的状态。
(二)经济转型升级影响下的职业结构变化形式
从总体上看,经济转型对职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增加新职业。各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造就一批新职业。如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师、网络编辑员、企业信息管理师等岗位;软件业的繁荣催生了职业游戏玩家等新职业。二是淘汰旧职业。产业内技术的更新换代解放了部分劳动力,同时淘汰了一批相对落后的职业,这些职业上的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其他职业或产业部门之中,因而经济转型升级在企业用人需求上存在这样一种缩减作用。如十多年前通信业内的BP机寻呼台传呼员一职就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改进而消失了。这种现象在传统行业内尤为明显,相关统计表明,与30年前相比,我国的传统职业已减少了3000个左右[2]。三是职业间替代融合。在此情况下,一些职业的基本职能没有变化,但内涵更为丰富、外延更为宽阔。特别是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报酬支付形式的改变上[3],较为明显的表现在产业结构趋高级化中,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成为从业的基本技能。
二、浙江省信息服务业的创业型表现
(一)创业型经济概述
创业型经济是以“技术——经济”为范式的新经济形态,它以中小型创业型企业的大量诞生为主要表现形式,依赖于前端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创造性应用和人力资本的科学配置。创业型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见诸于西欧和北美各发达国家。而在此之前的数十年,则被学者称之为“管理型经济”时代。管理型经济之下的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来推动,以资本和低附加值劳动力的大量投入来创造竞争优势[4]。相比管理型经济的稳定与可控,创业型经济强调的是灵活与革新。20世纪80年代,新兴中小型企业成了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平均每家小企业在技术、产品、专利等多方面的创新数量是传统大型企业的2.5倍,它们为美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5]。通过创业活动的驱动,当时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失业、工业发展停滞等问题才得以解决。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创业型经济是缓解失业、工业发展停滞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进一步反向推动区域内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跃升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6]。
(二)浙江省信息服务业的创业型现状
浙江省自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战略以来,区域内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仅2014年第一季度,新增内资私营企业就达到了4.35万户,同比增长50.9%,其中,第三产业的新设立企业数量明显超越第一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的新企业中,又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比重最大,同比增幅达到了128.6%和98.8%[7]。“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将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向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强省目标迈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经济体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
浙江信息服务业发展中表现出典型的创业型经济特点:一是产业增加值持续上升。浙江省信息服务业生产总值在绝对数量上稳步攀升,其增加值指数超越第三产业增加值,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2014年浙江省信息服务业生产总值达1355.19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8%;2014年增加值指数为123.9,第三产业增加值高出15.3。二是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导。根据浙江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3年末,全省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6万个,其中私营企业14227个,仅有的41个国有企业主要在电信和信息传输领域,尽管其经济活动带有垄断特征,但事实上不少业务由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内的民营企业外包完成。三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浙江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浙江城乡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共有45.29万人,其中城镇私营和个体企业从业人数有30万人,由此可见在信息服务业中,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总之,在浙江省内诸多新兴产业中,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增加值持续走高,从业人员层次提升,小微型企业成长迅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创业型经济特点。并且在经历金融危机大浪淘沙般的“洗礼”之后,整体行业分布更趋合理,企业家风险防范意识得以加强,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减少对外的技术依存度。故而本文以浙江省内信息服务业为切入点,分析该行业职业结构的基本状况,以此考察创业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结构变迁的一般特征。
三、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职业结构特征分析
(一)职业内涵丰富
以创业、创新为驱动力生发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创业型经济中的主体产业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大工业经济产业对职业的需求,这大大促进了新职业的产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职业分类在不断地推进,职业间分化、交融、替代等现象时有发生,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与产业结构的更新相呼应,构成职业结构的动态变迁[8]。以信息服务业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及其他相关文件,我国的信息服务业主要分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个门类,下属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类及17项小类。其中,电信、广播电视传输以及卫星传输服务业内以国有(或集体)大中型企业为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则聚集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因而本文所展开的研究侧重其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创业型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形态,不同于传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它往往专注于某一个专门领域,切入面小而技术分工更加精细。职业分工的精细化是劳动力市场对职业需求差异性的反映,在行业实际中,企业内的业务分类更加多样,例如软件服务内含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销售等项目。其中仅软件开发一项,依据编程语言的不同又可分为Java软件开发、“.NET”软件开发、Python、html5开发等;在软件测试部门,也有系统测试、硬件测试、测试软件开发、测试分析等不同的职责分工。每一岗位都有信息技术学科相支撑,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学科间的交融愈加频繁。在学术界研究方向愈加多样化的同时,信息技术领域的职业分工也更加细化。如在早期汇编语言的基础上演化出了当今世界常用的各种高级计算机语言(C#; C/C++; Java;等),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应用领域,也互有借鉴,在商业应用中形成了各类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职业的细分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对各类职业的差异性需求,以此为依据建立权威性的职业分类标准和科学的职业资格认定机制,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和计划的制定。
(二)职业层次提升
职业层次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岗位技术要求提高;二是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源于时代发展、生产力提高与技术更新换代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了学科、教育水平和技术自发的演进,这一过程也带动了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行业中技术人员的比例和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能较为明显地反映这种跃升的趋势。
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构成来看,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逐年递增。根据《浙江统计年鉴》显示,至2014年底,浙江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内专业技术人员共计8.2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8.2%,在全部19个行业分类中仅次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而其他四大行业均以事业单位及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信息服务业在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有绝对优势。从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构成来看,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2015年全省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指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较高的行业之一,同时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但也不容忽视,信息服务业企业中初级职称和未聘任技术人员占比达83.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行业内许多岗位如电子器件制造、电子件装配和调制、主板或模具维修、仓库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对从业者学历要求并不高,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通过科技力量更新计算机硬件产品的生产方式,一大批低学历、低技能的生产性从业者将被淘汰,企业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职业转换频繁
职业转换是指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出现的职业变更情况,这种转换包括了从原有职业过渡到新职业时在角色、环境、职责等方面的适应,通俗地讲即“转行”或者“跳槽”。职业转换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中十分普遍,体现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也可作为市场和产业经济活动活跃程度的一项标志。职业转换现象的出现有多重原因,既内含了从业主体的主观期望,也受职业客体的接纳程度、职业环境和职业个体的作用有效性的影响[9]。信息服务业中,创业和投资活动十分活跃,带动了职业转换的频繁发生。信息服务业中有不少文化创意型行业,也由于文化潮流风向的不断改变和前端技术更新周期的加快,行业内职业岗位的变化层出不穷。
与学科发展相呼应,这些新职业的内涵在本领域内往纵深方向推进发展,一方面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要求从业者有更扎实的信息技术类学科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又在不断产生新的分支,综合起来表现出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复合性加大的特点。例如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即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需要多种语言基础和学科背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空间分析,而空间分析技术依其应用的领域不同与多门学科相联系,如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等。设计开发时需要结合不同的学科原理综合运用数学工具(如统计学、拓扑学等),同时为赢得更大的市场,也需将界面布局、用户心理和操作习惯等因素纳入设计考虑范畴。大型项目的开发往往需要组建技术团队,随着项目的更替变化,职业岗位的流动也变得更为频繁。
(四)职业分布聚集
浙江省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显示,杭州和宁波两地信息服务业产值最高,两地信息服务业的产值之和超过全省信息服务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温州和台州。省内的各种信息服务业企业也主要在杭州、宁波两地区集聚。尤其是杭州,以打造天堂硅谷为目标,2009年以来共设立了18个特色软件园区(即电子商务园);至2013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13%,可以说,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杭州的支柱型产业之一[10]。温州信息服务业总产值仅次于宁波,并且增加值较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其他地区则围绕本区域内的中心城市(通常也是行政中心城市)聚集了部分信息服务产业(如湖州、丽水等),金华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受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带动较大。
一般情况,各地区信息服务业的产值高低情况与其第三产业产值的高低序位基本吻合,侧面表明了信息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典型性。浙江省内信息服务企业主要围绕各地区中心城市分布,在空间上呈明显的集聚性,体现出不同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的特色。与之相应,产业的集聚必然伴随着职业数量在空间上的大量聚集。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分析,2014年杭州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总计13.83万人,占全省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的30.52%。杭州是浙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市内汇聚了众多高等院校,而软件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类学科多年以来都是各大高校中专业设置和招生的热门。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汇聚显著提升了当地信息服务业的技术水平,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依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得以经济高速发展的浙江,已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面对资源瓶颈制约与生态环境制约的严峻形势,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总战略下,提出了“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业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顺势而生的创业型经济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创业型经济背景之下,一些传统职业趋于消亡而一些介于传统职业“缝隙”之间的边缘性职业不断生长,边缘性职业不断与传统职业交流融合,既具传统职业特性又需要创新技术的滋养,这些职业随着创业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成长泛化,替代一些传统陈旧的职业,提升经济体中整体职业的创新度和技术水平,最终又反过来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发展。由于主要依靠个人禀赋、知识技能等新生产要素,创业型经济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创业机会均等,兼顾公平,因此人力资本培养和供给的问题至关重要。创业型经济需要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些教育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术型人力资源储备,同时对于提高大众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有重大意义。从适应职业结构变迁着手,研究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顺应创业型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既能有效促进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也能有力推动创业型经济及产业的发展。而如何调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使其顺应创业型经济影响下职业群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需求,从而为推进浙江省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还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于蜀,徐桂琼. 经济转型与中国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J].中国人口科学,1999(9):38-44.
[2] 郝辛田.回望中国职业变迁[J].企业文明,2008(4):36-39.
[3] 郭宇强.产业结构域职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 340-341.
[4] AUDRETSCH D B, THURIK A R. What is new about the new economy: sources of growth in the managed and entrepreneurial econom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 2001(19): 195-201.
[5] HERBIG P, GOLDEN J, DUNPHY S. The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to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success[J].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1994(9): 37-48.
[6] AUDRETSCH D B, Thurik A R. Sources of growth: the entrepreneurial versus the managed economy[J].General information,1997(9): 24-35.
[7] 陈聿敏.浙江人创业热情高 浙江平均每天诞生私企483家[N].钱江晚报,2014-04-24(3).
[8] 陈诗达,应建民,童素娟.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9] 谢俊贵. 职业转换过程的职业社会学论析——基于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观察与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6-33.
[10] 秋文.杭州:软件业务收入每三年翻一番[EB/OL].[2014-05-23].http://cyyw.cena.com.cn/content_226488.htm.
(责任编辑:王惠芳)
Feature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structur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ial economy——taking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of ZheJiang as an example
CHEN Jingjing1,SHEN Minmin2
(1.College of Adult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China;2.Xiaoshan College, Zhejiang RTV University, Xiaoshan 311200,China)
Abstract:The emerging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has influenced the labor force structure, which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occupation structure, such as the emergence of new occupations, the disappearance of old occupations, and the replacement among occupations. After analyzing the typical area and industry of entrepreneurial economy—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studying relevant data, we have found out that it is showing a changing situation of the abundance of occupational connotation, the detailed division of occupation, the promotion of occupational level, frequent career changes and the form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tribution cluster. This trend reflects the depth development of social occupations and highly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study is hop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Keywords:entrepreneurial economy; occupation struc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收稿日期:2016-01-08
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C25019)
作者简介:陈晶晶(1971—),女,浙江杭州人,研究员,硕士,从事成人和职业教育研究;沈敏敏(1990—),女,浙江杭州人,硕士,从事成人和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303(2016)02-018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