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课题组
(浙江工业大学 全球智库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3)
浙江省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评价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课题组
(浙江工业大学 全球智库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以浙江省高校智库为研究对象,以网络公开数据为依据,从智库机构的网络关注度与智库机构网站建设状况两个维度尝试对浙江高校智库网络媒体活跃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网络数据尽管能够客观、量化地反映高校智库在网络媒体上的活跃度,但也受到其搜索精度、机构变更、传播切换等不确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智库;网络数据;活跃度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把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归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的智库和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等四大类。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学科齐全与人才聚集的优势十分明显,但在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过程中,其与互联网联系不紧密,网络活跃度较弱的特征显现。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机构在拓展影响力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网络关注度的提升,而关注度与机构自身的网络活跃程度有强相关性,智库作为思想传播源与观点发声者,对提升网络活跃度、扩大网络影响力有比以往更强烈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进行科学评价,寻找有效提升路径。
一、智库网络活跃度评价的研究综述
智库网络活跃度是指智库机构在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空间里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频次,从侧面反映了公众对智库的关注程度。智库具有较强的媒体性,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其思想,活跃度代表了公众对其发送信息接收的可能性。所以,智库网络活跃度的评价目标是社会公众对智库机构的关注度,而关注度是智库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一)智库网络活跃度评价的文献回顾
智库评价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公开信息来源渠道不畅、数据不准、变化频繁,智库评价常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的研究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才进入大众视野,主要用于易于识别且可计量的指标对智库活动和表现的量化评估。一般来说分为四方面指标。一是基本资源指标,包括学者规模、经费开支等。二是知识生产指标,包括出版物数量、主办或参加的会议等。三是知名度指标,包括媒体引用率、网站点击率、报告下载量等。四是外部影响指标,如被决策者采纳的建议数量、进入决策团队或被提名到政府部门任职的智库专家数量等。其中,基本资源指标、知识生产指标与知名度指标是智库定量评价的主要根据[1-4]。
在网络时代,智库在网络上的活跃度与被搜索度成为重要的影响力评价指标之一,加拿大学者麦克纳特等人以超链接分析法考察了加拿大十多家智库在社会政策、气候变化等五个领域的网络表现。他们认为,较之网站访问量与文件下载量,超链接更能反映出智库产品的可靠性、可信赖性,因而是衡量智库受欢迎程度最重要的指标[5]。另外,全球发展中心(CGD)的克拉克(Julia Clark)和路德曼(David Roodman)除了统计传统的智库表现指标之外,还增加了网站访问量、外部链接和社交媒体(如Twitter)粉丝等网络表现数据,作为对美国 20 家智库进行排名的依据[6]。我国学者也已从链接分析、网络影响因子、搜索频度等角度对机构的网络影响力进行了研究。邱均平、程妮通过对大学网站及其网络学术影响力测度大学网络影响力[7];殷志华等通过分析智库门户网站的功能,提出智库门户网站是提升智库宣传能力和专业影响力的手段,可以从目标定位、板块划分、内容来源、保障机制等入手来提升影响力,展示研究成果和咨询意见[8];黄开木等采用链接分析法对中美智库网站进行比较,选取的智库网站数据指标主要有总网页数、总链接数、内链接数、外链接数、文档链接数、被链接网站数、网络影响因子、内部网络影响因子、外部网络影响因子以及平均文档链接数,通过这些数据指标发现中国智库网站建设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9];陈媛媛、李刚运用链接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统计方法建立了智库网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0]。从现有文献来看,学界对于大学智库网络活跃度的评价仍处于定性研究阶段。
(二)高校智库的网络搜索量较少
在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中,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占10席,依托大学形成的专业智库(高校智库)占6席,依托研究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占6席,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的智库1个和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2个。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对各类智库进行搜索①数据获取时间为2016年5月19日。发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的平均搜索量约为23213000条,基于研究机构形成的智库平均搜索量约为1328610条,高校智库平均搜索量约为395750条,企业智库搜索量约为510000条,社会智库搜索量约为1093000条,高校智库的平均搜索量在几类智库中排名靠后,网民对于高校智库的关注度相对其他几类智库较低。
(三)网络活跃度能够映射社会影响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1]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的使用率正快速提升,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0.3%,其中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主要人群也是现实社会中使用知识、产生社会影响及社会动态的主流人群。根据互联网本身的技术特性,每个网民既是互联网信息的浏览者,同时也是网上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网络信息数据不仅仅包含网站本身含有的数据,还包括网民在浏览时留下的痕迹,输入的内容、信息,各项操作记录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到2015年,全球数据总量在8.6ZB左右[12],其中非数字数据只占2%左右,可见网络数据已基本能够反映出现实世界信息的全貌,组织机构在网络上的活跃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其现实世界的社会影响力。
二、智库网络活跃度定量评价体系的提出
本研究从智库机构网络关注度与智库机构网站建设状况两个维度入手分析智库的网络活跃程度,选取智库机构网络搜索频度指标、智库机构新闻搜索指标、智库核心专家网络搜索频度指标、网站规模、网络影响力、网站链接数等多个指标来构建智库网络活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一是数据可获取原则。传统模式下,智库的研究成果大都以报告、书面建议、决策内参、公开出版物等形式传播,这种传播模式秩序严谨但传播能力较弱,对社会新事物、新问题的反应较慢且不易保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传播工具已介入或部分介入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当中,成为智库提升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一般来说,现有的网络传播工具包括IM(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电子邮件、博客、搜索工具、电子杂志、网络新闻、网络文档、网络图片、网络视频、网站、社区论坛、推送信息、微博等,其中IM、电子邮件等媒介主要用于点对点的信息传递,具有非公开性,其余互联网传播工具相关数据均为公开信息,能够在互联网中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因此网络公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智库活跃度评价提供量化分析的基础数据。
二是来源统一性原则。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 5.66 亿,使用率为82.3%[13],使用过搜索引擎的网民中,使用百度搜索的比例为 92.1%[14]。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是公众在网络中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工具,对智库网站信息能否被用户所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百度搜索是我国网民采用的主要搜索引擎。因此,我们在本研究中使用百度数据统一作为研究基础数据来源。站长工具是网站站长对网站质量查询与制作帮助工具的统称,公众可以通过公开的站长工具了解相关网站在搜索引擎中数据变化,还可以检测网站链接数量、链接状态等一系列数据,因此相关网站链接数据来源统一。
三是客观性原则。在智库的评价研究中,影响力较大的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与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智库报告2015》均采用了专家打分法对智库进行评价与排名。由于专家均有熟知领域与非熟知领域,因此在评价时无法达到完全客观。在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来源均为网络公开数据,运用相同的数据方法应能获取一致或相似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1.维度一:智库机构网络关注度
本维度包括智库机构网络搜索频度指标、智库核心专家网络搜索频度指标、智库机构新闻指标等三个主要指标。网络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就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网络搜索引擎是连接公众关注度与信息资源的桥梁,其搜索频度能够较好反应智库机构在网络上受到的关注程度;智库首席专家作为智库的对外发言人,其搜索频度反映了公众对智库言论与思想的关注程度;网络引擎所采集的新闻的数量能够体现社会媒体对智库机构的网络关注度。
智库机构的搜索频度指标能够从网络搜索引擎数据进行观测,代表了公众对相关智库机构的关注程度。利用网络搜索频度对社会活动的监测及预测研究已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国外主要采集相关数据的搜索工具为谷歌搜索引擎,其中基于Google搜索数据的流感问题引起公众的关注度[15]、失业率监测与其对公众的影响[16]、汽车及房地产等行业品牌与公司活跃度与其销售情况的关联性[17-18]等都取得了较高的学术影响,而且网络数据的即时性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的监测方法的滞后,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国内主要采集数据的搜索工具为百度搜索引擎,学者研究了房价的走势与公众关注度的相关性[19]、观测了政策效果[20]、分析了社会对组织机构的关注度[21]。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智库在学术产出、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等多方面均有较强的活跃度,如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该智库自2005年开始每两个月定期发布《决策参考》,主要包括研究院专门向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和领导呈送解决新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决策建议书;从2000年开始,每年发布4期《卡特动态》,用于对外呈现中心研究活动、工作进展与所取得的成果;定期召开“卡特三农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均在网络上可搜索,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本研究将智库网络搜索频度作为智库网络活跃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智库核心专家网络搜索频度指标是指在某段时间里,专家思想、行为与观点对其所处的研究领域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对社会公众观点的影响程度,智库的影响力与其首席专家的活跃度与影响力有重要的关系。智库具有较强的媒体属性,而首席专家作为其对外发言人角色,其言论、行为与智库影响力息息相关。在网络时代,其信息都会被互联网收录,当相关信息获得关注时,人们会对首席专家言论进行搜索。如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姚先国教授,在国内基层治理等领域较为活跃,经常在高级别学术论坛做主题报告,在媒体上接受采访,其观点被多次引用,使姚先国教授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提升了智库的影响力。
智库机构新闻指标是指智库机构的新闻报道被网络引擎采集的数量,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智库机构在传统媒体上的活跃程度。
2.维度二:智库机构网站建设状况
智库机构的网站是其对外发布信息的最主要窗口,评价智库机构网站的影响力指标主要包括网站规模、网络影响因子、网站链接等,网站规模就是网站包含网页数量,体现智库资源建设能力。网站规模是智库拥有信息资源和智力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而网页是智库网络影响力发挥、保存、传播思想等的重要载体。由于公众一般通过网络来获取资源,第一选择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因此,通过查搜索引擎里收录多少智库机构网站页面来获取这一数据,首先通过百度获取智库机构的网址,然后选用搜索引擎 site 命令来获取网站总网页数。网络影响因子(web impact factor,WIF)是网站智库网站被利用情况的计量指标,可以看出一个网站受访问的情况,指的是如果某一时刻链接到网络上某一特定网站或区域的网页数为a,而这一网站或区域本身所包含的网页数为b,那么其网络影响因子的数值就可以表示为WIF=a/b[22]。网站总链接数是指网站被其他网站链接的数量,包括自身网站的链接和其他网站的链接数,一般来说,网站总链接数量越多,说明其网站活跃度越高,被影响公众认知的范围就越大,被利用的几率就越高,网络影响力就越大,包括了网站反链、网站出链、网站内链等指标(见表1)。
表1 智库网络活跃度评价的基本框架和指标
三、浙江省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的定量评价
(一)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数据采集方法与获取
本研究中,智库网络搜索频度、首席专家搜索频度、网络新闻数量均采用百度精确检索命令关键词加双引号的方式获取。网站规模数据采用百度网站检索式site命令获取;网站影响因子由公式计算获取,相关智库网址的规模、链接数、反链、出链、内链等指标使用站长工具进行采集。
本研究共选取省内高校智库共37个,其中包括浙江大学7个、浙江工业大学3个、浙江师范大学3个、宁波大学3个、浙江工商大学4个、浙江理工大学1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个、浙江财经大学3个、中国计量学院1个、浙江农林大学2个、温州大学2个、浙江海洋学院2个、树人大学1个、嘉兴学院1个、宁波工程学院1个、浙江警察学院1个。
(二)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排名结果分析
根据从网络公开搜索引擎、站长工具获得的数据对我省主要高校智库机构进行分析与排名,得出如下结果(见表2、3):
1.在智库网络搜索频度指标上,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排名第一,在前10位当中,浙江大学的智库占了4席。这与其拥有较强的关注度与社会影响力密切相关,进入前10的其他六家智库分别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均与国家发展的关注热点领域相关。
选取36名于2018年5—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外科学临床学习的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本科见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分配的形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名学生,见习时间均为4周。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学习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2 浙江省主要高校智库机构的网络关注度排名(前10名)
表3 浙江省主要高校智库机构的网站建设排名(前10名)
2.在智库首席专家搜索指标上,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排名第一,在前10位中,浙江大学6位专家,浙江师范大学2位,浙江财经大学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分别有1位专家。
3.在网站排名指标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排名第一,前10位中,浙江师范大学占1个、浙江大学占4个、浙江工业大学占2个、浙江财经大学占1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占1个,温州大学占1个,排位靠前的智库网站建设较为完备,网站主要板块数据更新及时,拥有较好的对外网络信息传递平台。
(三)结论
根据以上两个维度、六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后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高校智库的影响力与其所在高校及其本身的研究基础相关,如浙江大学高校智库在两个维度中均占据4个名额,这与浙江大学在省内高校中所处的领先地位相匹配。二是智库与其核心专家的网络搜索频度能够反映智库受大众的关注程度,只有具有较强咨政建言能力的、能够通过公共媒体影响大众观点的智库与专家才能够保持较高的网络搜索量。三是高校智库的门户网站建设对智库与外界沟通有较大作用,我省高校智库大多数重视门户网站建设,但少部分高校智库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部分高校智库虽然有自己的网站,但链接在学校网站的二级或三级域名下,网上宣传过度依赖于所在高校影响对智库本身的数据采集。
四、基于网络数据的高校智库活跃度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一)互联网数据搜索的精确程度不够
互联网数据的搜索精度不足主要来自技术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在互联网数据传播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现行搜索技术有限,网络搜索结果会影响基础数据的采集效果,包括网站崩溃、网站数据丢失、数据传输不及时等,当搜索者处于不同的网络条件、不同的搜索时间,搜索结果均可能出现偏差。研究中还发现,部分网站存在技术漏洞被其他网站盗链,致使数据失实。因此,互联网搜索数据精度受网络技术限制较大,随着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的进步,由于技术问题而引起的信息失实可以逐渐由高稳定性的科技手段解决。另一方面,互联网数据的搜索精度不足还来自于人为因素,互联网数据容量呈几何倍增的重要特征,但由于智能化不足,网络对于事件的真实性不具备辨别能力,因此一些失实的网络新闻、未证实的科学成果、错误的信息、虚构的事件在人为有意无意的传播中造成影响,让收集到基础数据的真伪难以考证,影响了数据采集精度。与技术原因相比,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信息失实对采集数据的客观性有较大影响,且难以用技术手段克服。
(二)机构的更迭无法在搜索数据上体现
网络搜索引擎的指令具有强烈的指向性,研究中对智库名称、首席专家、智库网址等信息的输入搜索结果只对应相应的字段而不是智库机构本身,因此无法显示智库机构在时间轴上的演变过程。高校智库一般都是在高校学术团队、社科基地等原有科研基础上经聚合、转变、更迭而来,其本身的发展也存在研究方向上的转向,部分智库更是因研究方向的转向而更名,以新网站代替旧网站、网站域名进行调整。同样,也有部分智库首席专家因工作调动、离职等原因发生了变化,由于网络搜索引擎指令的指向性,高校智库机构的更迭无法在网络搜索数据中体现。因此,本研究所采集的数据均只是现阶段高校智库的名称、网址与首席专家,对高校智库的更迭与发展问题没有涉及。
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数据已覆盖现实当中的大部分信息,但由于我国网络社会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数据未实现对现实数据的全面覆盖,在网络数据传播模式切换过程中存在盲区。一直以来,智库机构对政府部门提供研究报告数量与质量是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但此类报告具有单向委托的性质,在网络传播中只用到IM工具与EMAIL工具进行点对点传播,往往通过内部途径报送,不公开发布,难以进入公众视野。中央部委、省、市级政府网站信息能够在搜索引擎上被公众查找到的比例总体上不足10%[23],我们能够直接获取的数据只覆盖智库机构与智库专家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观点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对能够反映智库对政府部门影响力的网络数据不够全面,在公开性数据与非公开性数据的传播方式切换过程中存在无法搜索信息的盲区。
五、互联网时代提升浙江省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的途径与方法
利用网络数据对高校智库的网络活跃度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与智库形象的日渐鲜明,高校智库的网络形象将从高校的部门转为影响公众观点的独立发声角色。因此,与其他已经相对独立的智库类型一样,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将直接影响社会公众对其的关注程度。在高校科研机构转型智库化的今天,如何提升网络活跃度,引起社会公众关注是我省高校智库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注重高校智库网络自媒体平台建设
高校智库的网络发声作用日趋凸显,需搭建好自媒体平台。首先,网站一直以来是智库自身宣传、观点放送、产品下载的主要平台,在智库机构与社会公众互动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智库需继续做好自身网站建设,及时更新智库网站中各栏目信息,做好历史数据的迁移工作,智库中专家学者的观点与研究成果也应在智库网站上第一时间发布,率先获得网络话语权。其次,高校智库除了与传统社会媒体合作,更应注重新媒体通道的建设。在新媒体时代,主流自媒体工具已成为信息传递的新阵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且成本低廉的优势,能够帮助高校智库打造自身品牌,提升社会公众的认可度并形成粘性,根据调查,现阶段浙江省主要高校智库的主页上有智库微博、智库微信公众号等信息还寥寥,高校智库应更主动、积极的采用便捷、快速的新媒体通道,保持与公众的互动。
(二)提升高校智库的社会媒体活跃度
高校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属于计划性办学,在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上一般通过校办、宣传部等窗口部门,因此高校智库缺少直接对外渠道,在社会媒体的活跃度一直较低,沟通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在发声渠道上,高校智库学者的言论主要在高校自身宣传媒体上发布,虽然能够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与社会媒体的宣传平台的宣传效果差距较大。因此,高校智库应走向前台,提升智库自身在社会媒体上的活跃度,与社会媒体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通过社会媒体扩大自身成果与建议的影响力。智库可通过召开高层次论坛,聚合高端智力资源,常态化、周期化、集中化地对外发布相关成果,建立影响广泛的高校智库成果发布品牌,吸引社会媒体大量关注,进一步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度,从而更好发挥高校智库在引导舆论、公共外交方面的重要作用。智库首席专家与智库研究人员要在公开场合代表智库就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发表观点与看法,引发公众讨论,使其观点能够较长时间停留在社会公众视野。
(三)激活高校智库沉淀的智力资源
高校智库中的研究人员主要由高校教师组成,更擅长于理论研究,但由于与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不相符,造成智力资源的沉淀,因此,一方面高校智库需要与社会需求接轨,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寻找理论研究与资政建言的切合点,另一方面,高校智库还应掌握主动权,挖掘智库内的沉淀智力资源,在适当的时候通过网络公开发布,相关学者通过网络新媒体渠道推广相关研究成果,从而引领社会关注,成为新的社会热点。探索政校共建与校企共建高校智库建设模式,一方面是政府决策研究和企业运行决策能够更好的受到高校智库的支撑,另一方面是高校智库可以把内部沉淀智力资源与政府、企业进行探讨和沟通,寻找其转化路径,从而挖掘新的增长极。
参考文献:
[1] JAMES G. McGann: Think Tanks and Policy Advice in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 NY:Routledge,2007:40-43.
[2] HOWARD J, WIARDA. The New Powerhouses:Think Tanks and Foreign Policy[J].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2008(2):110-112.
[3] MAHMOOD AHMAD. US Think Tanks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Role, Value and Impact[J].The Political Quarterly, 2008(4):543-545.
[4] 安德鲁·里奇.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7-94.
[5] KATHLEEN MCNUTT,GREGORY MARCHILDON. Think Tanks and the Web[J].Canadian Public Policy, 2009(2): 219-236.
[6] JULIA CLARK, DAVID ROODMAN. Measuring Think Tank Performance :An Index of Public Profile, CGD Policy Paper 025[EB/OL].[2016-05-20]. http://www.cgdev.org/sites/default/files/ think-tank-index_0_0.pdf.
[7] 邱均平,程妮.中国重点大学的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9(2):190-195.
[8] 殷志华,兰宗敏.充分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提升新型智库社会影响——建好智库门户网站的几点建议[J]. 新经济导刊,2014(9):81-86.
[9] 黄开木,樊振佳,卢胜军,等.基于链接分析法的中美智库网站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11):129-133.
[10] 陈媛媛,李刚.智库网站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1):1-11.
[1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EB/OL].[2016-03-20].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W020160122639198410766.pdf.
[12] 中国存储网.数据存储单位从B/KB/MB/GB到NB/DB,如何转化?全球数据量有多少?[EB/OL].[2016-05-05].http://www.chinastor.com/a/jishu/SAN/022Q13552015.html.
[1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EB/OL].[2016-03-20].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W020160122639198410766.pdf.
[1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EB/OL].[2016-03-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15] GINSBERG J, MOHEBBI M H,PATEL R S, et al. 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 [J].Nature, 2009(457):1012-1014.
[16] ASKITAS N,ZIMMERMANN K F. Google econometric and unemployment forecasting [J]. Applied Economic、Quarterly, 2009(2):107-120.
[17] WU LYNN, ERIK BRYNJOLFSSON. The Future of Prediction: How Google Searches Foreshadow Housing Prices and Sales[D].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paper,2009:1-14.
[18] CHO H I,VARIAN H. Predicting the Present with Google Trends[J]. Economic Record, Issue Supplement s1,2012( 88):2-9.
[19] 董倩,孙娜娜,李伟.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房地产价格预测[J].统计研究,2014(10):81-88.
[20] 王博永,杨欣.基于网络搜索的房地产政策调控效果研究[J].管理评论,2014(9):78-88.
[21] 涂志芳,刘兹恒.从网络搜索看我国“图书馆”的社会关注及趋势——以百度指数为例[J].图书馆,2016(4):51-56.
[22] INGWERSEN P. The calculation of Web impact factors[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98(2):236-243.
[23] 杨道玲.中国电子政务“十二五”的进展回顾与评价[J].电子政务,2015(4):2-10.
(责任编辑:王惠芳)
On the network activity of the think tank in Zhejiang Province
Global Think Tank Research Center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lobal Think Tank Research Center,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open internet data, we take the think tanks of Zhejiang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ir network activity is evaluated from two dimensions: the network attention degre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websites.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network data can objec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reflect the activity of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 in the network media, they are still impacted by such indeterminate factors as their search accuracy, institutional change, switch of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Keywords:think tanks; internet data; network activity
收稿日期:2016-05-27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文理发展基金项目(GZ15422105000/002)
作者简介:苗阳(1984—),男,浙江金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智库评价研究;崔晓蕾(1993—),女,黑龙江鹤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智库评价研究;陈明(1981—),男,浙江宁波人,讲师,博士,从事日本智库研究;鲍健强(1956—),男,浙江金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从事智库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303(2016)02-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