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晞
互帮互助——精准扶贫新思路
文/孟晞
扶贫工作是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大扶贫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实践中,铁岭市西丰县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以扶贫互助金为载体,成功实现准确制导、精准扶贫。
西丰县地处我省东北部,区域面积268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2000年被确定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200元的贫困人口约13万人。
西丰扶贫的难度在于经济总量小,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偏低,单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为继;工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链条不完整,农民增收的途径不多。针对这种情况,西丰县充分利用省市发展普惠金融的机会,大力实施互助金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撒“胡椒面”,专打“荷包蛋”。说起原来整村推进式的扶贫工作模式,不少村民并不认同。用他们的话说,这种“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帮扶,一来金额少,干不成啥大事;二来按人头平均分配,与实际生活水平不符;三来没有专人指导如何使用资金,不少人拿了钱不知该干点啥。“扶贫补助年年拿,贫困生活不转好”的事年年都有,这种扶贫“大锅饭”,不吃不行,吃了又不管饱。针对这一情况,从2009年开始,西丰县结合本地实际,改变了以往一次性补助的做法,大胆尝试互助金扶贫模式。互助扶贫试点工作甫一开展,西丰县就加大了宣传力度,各乡镇建立了工作组,组织培训班进村入户,消除村民疑惑,鼓励村民以自愿入会、自主申请的方式加入互助组织。互助扶贫金的来源由中央和省、市、县的扶贫资金及村民自愿缴纳的入股金组成,按照“会员讨论”“严格审批”“用途管制”和“贷后监管”的统一流程发放。为了进一步给申请互助扶贫金的村民松绑,县委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由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农经委等多家单位组成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互助会登记注册等方面给予一站式便捷服务。这种创新的扶贫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县、乡财政不足,扶贫资金过于分散,扶贫精准度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间相互熟悉,“胡椒面”变成了“荷包蛋”,紧密相连的社会关系网络对资金的使用起到良好监督作用,村民们自觉将资金用在扩大生产上,极大地缓解了以往挪用项目资金和监管难度大的问题,为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扶贫机制探索出一条新路。
西丰县扶贫办在县职工教育中心举办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截至2014年,西丰全县开展互助扶贫资金试点的乡村达到117个,互助资金总额489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636万元,会员股金254万元,村均互助资金40多万元。全县入会会员9153户,每年获得借款的农户6000多户,借款到期回收率100%。资金充足,村民脱贫致富的腰杆子更硬了。互助扶贫开展以来,西丰共有5120户会员从互助会借款用于发展项目,种植瓜菜、水果、药材、烟草等作物万余亩,养殖牛、猪、鹿等家畜18.62万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枣花至小能成实。在西丰,点滴互助资金汇聚成流,解决了贫困村民的大问题。展望未来,我们相信这些往日零敲碎打的“胡椒面”,集腋成裘,定能做出一碗酸辣爽口的“胡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