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
(湄潭县农牧局,贵州 遵义 564100)
蔬菜蜗牛的发生成因及其防治策略分析
梅兰
(湄潭县农牧局,贵州 遵义 564100)
蔬菜蜗牛是近几年比较重大的农业灾害,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基本摸清了产卵期和幼虫期是其生命中的脆弱时期,如果在此时期开展防治,必定能达到显著的效果。蔬菜育苗和采收前期是进行保护的关键时期,而秋熟作物受蜗牛为害重于夏熟作物。根据蔬菜地蜗牛的发生特点和灾变规律,提出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蔬菜蜗牛;发生成因;防治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种植业结构全面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复种指数的不断上升,反季节作物以及大棚保护地的蔬菜种植面积不断上升,为蔬菜蜗牛的取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由于灭杀蔬菜蜗牛的仿制药品新产品的研发进度受到影响,传统的防治药物无法有效地灭杀蔬菜蜗牛,致使蔬菜蜗牛为害事件从偶发逐渐过渡到频发,对种植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困扰。蔬菜蜗牛的主要特性在于其繁殖速度极快,而且取食种类多样、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数量极多,导致蔬菜蜗牛对于种植业的危害日益扩大。
蔬菜蜗牛取食种类丰富,一般在春季时多聚集于茄果类或者是瓜类的嫩叶上,在夏秋两季多聚集于十字花科蔬菜上取食,这对春、夏、秋3季作物的正常生长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即便蔬菜蜗牛无法在这类食物上取食,也可以依靠杂草生存下去。另外,从繁殖角度来看,因为蔬菜蜗牛属于雌雄同体,即便是无法通过种间交配繁殖,也可以依靠自身条件进行雌孤生殖[1]。当3月中旬平均气温上升到8~10℃时,蜗牛开始活动,取食杂草;4月初日均温在13℃以上,蜗牛便开始取食蔬菜,其产卵期在4月中旬的13~25℃;5月中旬是旺盛繁殖期,此时田间的蜗牛密度达到一定程度。蜗牛的第一次为害高峰在6—7月中旬,由于8月的高温,大数量的蜗牛在杂草中交配以度过炎夏。而到了8月下旬,由于温度的下降和食料的充足,又为蔬菜蜗牛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进入田间为害。9月蔬菜蜗牛的卵粒渐渐孵化,田间密度也因此上升,到9—10月形成又一次为害高峰。10月下旬后气温下降,蔬菜收获,蜗牛的生长环境发生改变,田间的蜗牛密度就会得到抑制,相反,它们会转移到沟边取食。11月田间食料短缺,我国多8℃以下气温,绝大部分的蜗牛多向沟边聚拢,就此进入越冬期。
2.1 越冬基数与环境条件
据调查研究,蔬菜蜗牛在蔬菜地旁杂草的越冬基数越大,第二年的危害也就越大,甚至会提前为害田间的时间。秋季的蔬菜地,越冬环境被破坏得越严重,蔬菜蜗牛的越冬死亡率就会得到提高,第二年的发生量就会得到相应减少。蜗牛的食性较杂,不仅能在杂草类的低矮丛中活动,更可为害葫芦等高架植物,这些“优越”的内在条件为蜗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充足丰富的食材,也使得灾情呈逐年加重趋势。
2.2 气候条件
充足的雨量和适宜的温度是蜗牛生存的有力气候条件,到达一定条件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更会为蜗牛的繁殖带来惊人的速度。它的取食活动适宜在温度11.5~18.5℃、土壤含水量20%~30%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相反,在温度高于25℃、土壤含水量在10%~15%以下或者是40%以上时生长会受到抑制甚至是造成死亡。因此,环境因素对蜗牛的繁殖生存有较大影响,在潮湿、多雨等环境时,要注意蜗牛虫害的防治工作。
2.3 用药条件
防治蜗牛虫害,科学防治是关键。首先,进行农药喷撒时,注意天气的选择,避免雨天喷撒药物。其次,选择蜗牛抗药性低的药物进行喷撒,有利于提升虫害效果。最后,避免频繁使用单一药物进行喷撒,以防蜗牛对该药物产生抗药性,致使虫害加重[3]。
3.1 农业防治
3.1.1 恶化蜗牛生存环境
运用地膜栽培,以减轻蜗牛的为害。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蔬菜的生长,更能有效地防治蜗牛虫害。另外,完全清除沟边杂草也是十分必要的,在中耕和秋耕时,更要及时翻种菜地,破坏蜗牛的产卵场所和栖息环境,使成虫和幼虫暴露地面被冻死,或被啄食而亡。
3.1.2 撒石灰带阻隔和菜籽饼防治
温室要处于通风透光的环境下,注重室内清洁。可在温室和菜田周围撒石灰带,对蜗牛进入田间起到阻隔作用。每667 m2蔬菜地用生石灰5~10 kg,可相对地限制蜗牛的活动范围,为保苗育苗做好基本工作。菜籽饼对蜗牛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在早春和秋末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可将收集的菜籽饼均匀地撒在需覆膜的地里,覆膜后,菜籽饼因水分、高温产生化学反应(发酵),能有效减轻蜗牛虫害[4]。
3.2 物理防治
3.2.1 人工捕捉幼、成虫
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可在晴朗的早晨或是傍晚捕捉田间的蜗牛,阴雨天可以全天进行捕捉,被捉的蜗牛经过集中处理后,可作为饲料和沤肥使用。
3.2.2 田间堆草诱集
清除田间杂草,将杂草堆放在田间空地或蔬菜空行间,每隔一段距离堆放一捆,就会诱集蜗牛前来取食,第二天再进行收集捣碎,就可以消灭田间近一半的蜗牛。
3.3 生物防治
可以让蜗牛的天敌——鸭,进行啄食。在蜗牛活动的清晨、傍晚或者阴雨天,将鸭子赶到田间地里啄食,可有效解决正在取食为害的蜗牛。但放鸭啄食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开农作物的出苗期和结实期,以免对蔬菜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4 化学防治
蜗牛发生初期,一般是在蔬菜出苗移栽后。这时可使用化学颗粒剂进行防治,如使用6%的四聚乙醛颗粒剂500~750 g、10%的多聚乙醛颗粒剂750~1 000 g与细干土混合,在傍晚时分洒在蔬菜地的行间;也可以采取点施的方式,施药的距点在40~50 cm左右。这种化学颗粒剂最好在小雨后的潮湿环境下使用,效果会比较显著;如果在大雨条件下施药,则会造成药剂冲刷,降低防治效果,更会污染田间。施药后也不能在田间走动,防止把化学颗粒剂踩入土中,而且颗粒剂也不能同化肥农药混用。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调查研究,不难发现蔬菜蜗牛这种重大的自然灾害不是无法可解,只要依据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的科学方案,结合人工的手段和智慧,就一定能遏制住这种虫害。其中,秋季是蜗牛放生为害的高峰期,一定要把握住治理的时机。
[1]洪文英,房明华,祝小祥,等.杭州地区蔬菜蜗牛的发生成因与防治[J].浙江农业科学,2006(,06):683-685.
[2]乔润香,张万里,林庆胜,等.40%明矾颗粒剂防治蔬菜蜗牛的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12):52-54.
[3]徐文华,王瑞明,吴春,等.江苏沿海地区农田蜗牛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华东昆虫学报,2002(,02):63-69.
[4]李凯.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综合治理[D].浙江大学,2016.
1005-2690(2016)11-0110-02
:S436.3
:A
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