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若干思考

2016-01-24 21:34:59李晓军
种子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粮食农业

李晓军

(中智科博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080)

大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若干思考

李晓军

(中智科博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080)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组织形态的变化,粮食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从深化粮食战略储备、发展品牌农业、优化产业组织模式、产业精明布局、区域产销合作、科学技术应用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粮食产业;粮食安全战略;思考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于粮食安全的战略储备一直高度重视。农业问题也一直出现在这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近一二十年也在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政策积极调配,推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但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由于我国近10年产业转型的进度缓慢,制造业还深陷“世界微笑曲线的低端”。在本身产业利润极低甚至面临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大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给现代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也为我国粮食产业和工业的平衡带来一定的两难选择。

由于有关当局对农业的认识水平还是停留在基础性的温饱产业、落后产业,只是从静态的粮食储备安全纬度考虑问题,而固守一隅缺乏动态的创新,对现代农业产业形态和先进技术的重视度不够,缺乏比较科学的农业政策和产业引导进行追踪实施,所以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上差强人意。例如:近些年出现了一系列为保持社会稳定而保护农产品价格的措施,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又不断上涨,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

同时,世界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却又早已在我国悄然布局,逐渐掌控了我们的米袋子;尤其是孟山都的转基因食品更如“幽灵”一般在我们身边挥之不去。

在片面地追求GDP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粮食这个最具战略性的产业,也不能忽视粮食产业的动态性变化。决不能深深陷入“悲惨性增长”的怪圈,在猛追世界先进制造业革命的同时,国家生存安全的底线却失守,需要重新评估我国的粮食产业体系。

1 世界粮食产业发生深刻革命的几个表现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汲取能量改造世界的“第一能源”,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生存方式和组织形态也必然反作用于粮食,带动粮食的产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技术的革命带来粮食的生产进步

过去的农业一直是一种“自在之物”,农业技术更多靠的是经验。随着这些年的种子培育科技、栽培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粮食产业的地位在逐步提升。尤其现代生物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粮食产业中的应用,也为粮食产业带来难得的机遇。

1.2 粮食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衍生和变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粮食向其他行业特别是高技术、高效益领域如食品制造、生物工程、医药化工等方面衍生拓展,粮食产业正在为这些产业提供原料。有人担忧,过度地发展粮食产业衍生产业会打乱原有的粮食产业结构,对粮食保障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

1.3 人类的消费习性和饮食结构对粮食产业结构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丰富,现代人在饮食消费上也日趋多元化。例如:一些人群对有机食品的偏好,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无奈等,都将影响着未来粮食产业结构的变化。

1.4 粮食产业日益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话语权的“战略武器”

当前的美国一方面通过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促进粮食产业革命;另一方面则通过在全球大肆农产品自由贸易协定,向全球倾销其粮食,打乱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业体系,通过贸易和金融的各种手段操控粮食定价权,以达到控制全人类的目的。

2 我国粮食产业面临的内忧与外患

当前我国粮食产业体系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内部系统风险,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外部风险。无论在产业的组织形式、经营形态还是流通管理上都存在极大问题,同时在粮食的生产资料领域,如土地污染、耕地减少、水利设施等方面也都存在忧患。

2.1 内忧

2.1.1 产业综合收益极低

我国粮食产业的综合收益比较低,刨去农业生产资料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因素,其收益微乎其微。尤其是在一些人均耕地较少、比较分散的地区,种植粮食的收益很小甚至为负数。很多农村出现严重的抛荒现象,即使有些地区种植粮食也只是保持一定的口粮,且劳动力多为中老年。

2.1.2 区域分布极不均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 121万t,比2010年增产2 473万t。其中,90.5%的增产来自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上升到76%。

粮食产业的区域分布不平衡,还将导致粮食产区和销区的区域性矛盾不断加大,产区总产不断增加,而销区的粮食缺口则逐年加大。

2.1.3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土地制度、耕地结构、政府政策引导、劳动者素养和组织理念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的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的劳动力市场属于自然的松散状态。

2.1.4 农业科技发展落后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农业科研成果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许多科研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不够,农业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农业科技创新明显不足;二是由于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不足以及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下降、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弱等原因,导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较低。

2.1.5 土地生态环境破坏

我国土地生态环境人为破坏严重,近几年过度地依靠重化工拉动GDP的模式,带来严重的固定废物污染、水污染等;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给粮食生产所依赖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污染,不但影响粮食的产量,同时也对粮食带来巨大的污染,隐藏着巨大的食品安全危机。

2.1.6 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在过去的12年中,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833.3万hm2,势必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隐忧。

2.2 外患

2.2.1 国外巨头疯狂“入侵”

国际粮食巨头开始加大渗透我国粮食产业链。例如:邦基除了作为贸易商向中国出口谷物外,还在中国建有粮油加工厂,其中已建3座大豆加工厂,还有1座正在建设之中,地址位于广州。这些工厂使用进口大豆,压榨出来的豆粕和豆油在国内消化。同时,在粮食种子领域也是暗流涌动。例如:孟山都旗下的种子品牌在业内遥遥领先,产品不仅涵盖大规模种植作物,如玉米、棉花和油料籽,也包括蔬菜类的小规模种植作物,其多种农作物种子占据了70%~100%的细分市场份额。

2.2.2 国际市场丧失定价权

虽然我国短期内还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但粮食在国际贸易中丧失贸易定价权却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占世界大豆贸易50%以上的中国,正面临着与铁矿石进口一样的尴尬局面,中国正在成为失去定价权的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3 西方发达国家粮食产业体系的“炼金术”

3.1 美国的大规模粮食种植方式

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采取以下粮食种植方式:①加大农业补贴和保护政策。如:收入支持制度、价格支持制度、信贷支持制度等,确保粮食产业的稳定,提升种粮者积极性。②推动机械化和技术现代化。目前美国除了在机械化上成就斐然外,还注重农业机械和计算机、卫星等技术结合,推动化学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升农业的产量。③管理的现代化。把工业部门的先进管理经验移植到农业中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④高度的区域专业化。如中央大平原的冬春小麦区。

3.2 日韩台“小农经济”模式

作为和我国农村存在着惊人相似之处的日韩,根据其人均耕地少、一家一户的典型小农经济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创新模式:①深化合作社建设。按农村一定区域成立和发展综合型农村合作社,有利于满足农户的多方面需求,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的农业组织。②推行精细化农业。提高粮食单产,改进粮食种植技术。③加大对粮食的价格补贴,高度重视粮食主权。日本基于粮食的生存必需品属性和国家战略属性,即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并未将国内粮食市场开放,任由外资进入。④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日韩全面开展购销超市、金融保险、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养生体验、生态景观等农村第三产业,都可有效地帮助农民增收,值得中国借鉴。

3.3 以色列的科技农业

以色列把“科技兴农”作为国策,成为当前世界上科技农业的示范,其科技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3点:①先进的育种技术。以色列非常注意培育优良植物、动物品种,高超的生物技术帮助以色列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育种技术。②研发生物杀虫等技术。为保护环境,大力研发生物杀虫技术,培育出既能消灭某种害虫而又不会对作物本身造成损害的生物天敌。有农场培育出了一种专吃毁坏草莓的小虫子的蜘蛛,这种蜘蛛现在已出口到加利福尼亚州。③高超的节水技术。以色列严重缺水,政府以巨额投资修建了贯穿南北惠及全国的输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节水用水,以色列人发明了滴灌,并于30多年前应用到以色列农业。现在,滴灌已成功推广到全世界。

4 打造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探讨

4.1 发展视角

打造我国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众多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实事求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和内部结构的复杂性,需具备以下视角:

4.1.1 开放系统的视角

“跳出粮食看粮食”,是做好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统筹发展路径。笔者认为,中国粮食问题不是简单的粮食问题,而是中国整体经济和社会问题中的系统折射。如果只就粮食谈粮食,可能将永无解决之策。

从20世纪90年代“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理念的萌动,到李克强的“四化同步”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显示了中央政府正在走出“就三农问题谈三农”的固定思维,努力探索着用系统的全局观来解决一揽子的难题。而粮食产业问题,必然需要着眼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统筹视角下。

4.1.2 多元统筹的视角

对于粮食产业的地位,既要注重粮食产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也要重视战略性作用,更要考虑到粮食产业的市场化因素。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的地域差距,既考虑到推进大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又考虑到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小农经济”的特征。

4.1.3 产业链制胜的视角

自从前些年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产业链的“6+1”以来,这些年“全产业链”的概念就满天飞。但笔者认为,“全产业链”只是一种必需的系统思考框架,而非战略。而产业的战略是控制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例如:宝洁公司通过品牌和先进的运营手段控制日化市场;澳洲的铁矿石则是通过控制原材料的定价权,扼紧了我国钢铁产业的脖子;而在粮食产业领域,美国则是通过政府和私营粮食贸易公司的粮食储备联盟,加大储备囤积,操控全球市场粮价。

在建立我国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中,要具有全产业链的思维,采取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合作。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讲,粮食产业包括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整合出几个产业链完整的巨头来,中国才可能具备抗衡国际资本粮食炒作的主体条件,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而在考虑到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粮食贸易中,又要防范和警惕其通过控制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对我国发起的“粮食战争”。

4.2 产业对策

对于打造我国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笔者有如下建议:

4.2.1 继续深化我国的粮食战略储备,鼓励民营资本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收储

鉴于粮食产业的生产和消费的异时性及粮食生产中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风险,国家还应该继续深化粮食储备战略,构建抵抗风险的“蓄水池”。但目前我国的国有粮食储备,一方面缓解了国有企业资金经营困难;另一方面粮食的收购渠道过于单一,农民卖粮难问题突出。国家应该在建立较强的制度规范和信用体系下,鼓励民营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多种主体进入收储领域。

4.2.2 树立大品牌农业理念,把培育品牌作为农业的重大战略

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产品品牌内部可以统领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强固农业合作组织的紧密性和在市场的一致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外可以对其他农产品入侵建立一道防御壁垒。

除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团体申请地理标志这种公用品牌外,国家也应该鼓励和宣传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更加注重对品牌化的运营。

4.2.3 构架多元产业组织模式,推动粮食产业精明布局

事实证明,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在一定时期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但随着世界产业革命的发展,农业附加值提升缓慢,而制造业的附加值却呈现了几何性增长。“散兵作战”的农业经营方式越来越成为当前农业的桎梏,迫切需要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组织,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

鉴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地域分布不均衡,地理环境、水土等方面的差异性,笔者建议:本着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村民自愿的原则,对于有条件实施规模的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根据不同地区细分为不同的产业专业区;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区,则主要发展特色农业(如经济作物、休闲农业等)。

4.2.4 促进区域间产销合作,助力粮食均衡布局

积极引导粮食产区和销区的合作,彻底打破传统的单纯粮食贸易的模式,坚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积极向建立基地、组建股份制企业等各个层面拓展和延伸,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格局。

4.2.5 加大科技技术引用,引入工业化流程管理

加大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等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随着粮食产业由传统自然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粮食从生产的工艺流程到最终产品也都需要标准化。标准化将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需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4.3 配套支撑

4.3.1 加强政策引导和相关补贴,维护粮食产业安全

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各地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在全国建立针对农业合作社组织和现代农业产业工人的培训组织。继续健全粮食产业的财政补贴制度。同时建立一定的规范制度,在一些重要的粮食产业领域限制外国投资者进入,保护我国粮食产业的主权。

4.3.2 加大水利建设,创新节水灌溉模式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粮食产业的巨大隐忧。应在我国西北的缺水区建设一批示范区,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灌溉新模式。

4.3.3 开展土壤治理,促进持续发展

土壤环境污染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重拳治理的重点。应发展相关土壤修复技术,进行土壤修复和治理;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企业达标排放;严格环境准入,防止新建项目对土壤造成新的污染。

1005-2690(2016)11-0034-03

:F326.11

:A

2016-10-11)

猜你喜欢
粮食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珍惜粮食
品牌研究(2022年27期)2022-09-28 00:30:14
珍惜粮食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8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6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