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谈医患
2016年8月25日晚,本刊在“中国医师协会以岭关爱医师健康专项基金”医师身心健康活动期间,组织了以“医患关系”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参与讨论的六位医师来自祖国的天南海北各级医院的不同科室、岗位,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多角度地对“医患关系”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下面是本次讨论的文字实录。
圆桌嘉宾
赵文奇: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
郎 巍:长春市妇产医院
周 伶:云南省妇幼保健院
王聪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姜建东: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
黄伯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赵文奇:
我认为医患矛盾和目前的医疗现状有直接关系。首先,医生太累:主要是医师少、病人多、工作量大;另外医患关系紧张,使其压力加大。现在想做医生的人在逐渐减少,尽管每年都有一定的医疗专业学生毕业,但选择做医师工作的比较有限,这里边牵涉很多问题,比如待遇问题、工作强度问题和医疗环境等问题。所以希望能够改善医师待遇和医疗环境,让更多的医师能够选择和从事医疗工作,从而减轻医师工作强度,使医师也能像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一样,能够得到合理的休息,毕竟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其次,分级诊疗政策挺好,可以充分利用各级医疗资源,可以减轻大医院的压力,但是基层医疗水平有限,如果不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分级诊疗很难落实。因为病人都想治好病,就会选择好的医疗,那他肯定会选择大医院,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有保障,现在交通很方便,患者也很容易去大医院。而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技术偏低和设备的局限,患者对它信任度低,大多也不愿或不会选择。因此要有措施,能够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同时还要切实保障培养的基层医师能够回到基层医疗机构去工作。
最后,医患关系依然紧张:这方面多数医生都有体会,但是要改善这种状况,短时间内很难完成。现在对医疗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医患是消费关系,我交了钱就应该看好病,但就现在的医学水平,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有的患者病看不好就不满意,就容易产生医患矛盾。现有法律在处理医患纠纷上实行的是举证倒置,过程有不足就得赔钱,医生时常就有可能面对纠纷或可能的民事赔付,压力很大,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就会多一些保护性医疗,因为担心漏诊或误诊,有时不得不做一些关联检查,花费多也常常是引发医疗纠纷的诱因,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现在虽然几部委联合发文打击医闹,媒体也减少了过度夸大医患负面信息,但打击医闹的力度还不够大,不够强硬。所以在现有的情况下要改善医患关系,还需要较长时日。
郎巍:
关于医疗现状。我国目前许多行业正处于转型期,医疗行业改革多年,目前来看多种模式的试点改革仍在边试行边改革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医疗资源问题。国家每年对公费医院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然不能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从事医疗战线前沿的医生群体多数在超负荷工作,仍然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拿北京协和医院来看,日均门诊量在1.1万/人次以上,却仍一号难求。相对于一些二甲市、县级医院来说,即使国家投入依然不少,但就诊病人不多,医院常常是“吃不饱”。医生不能满负荷工作,一些大型仪器闲置,造成了很大的医疗资源浪费。这种不合理现象,导致人才分配不均。大医院人才越来越多,市、县医院逐渐边缘化,毕业生却不愿意去工作,即使工作了也要想方设法地考出去。如何将部分患者引导到市、县医院,甚至有些疾病在社区卫生部门就地解决。这是摆在当前医改面前的一大难题。
关于医患关系。我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医生因素:比如医生责任心不足,医患沟通不到位,过度治疗等。患者因素:患者及家属往往认为到医院就应该把病治愈,我花钱了就该治好病。如果出现任何不理想的结局,那都是医院、医生的责任。个别患者及家属在利益驱使下,产生追求金钱目的。社会因素:社会大环境,如媒体导向不当,造成社会上对医生的负面情绪增多,把个别小事件无限放大,不断出现伤医、害医现象,极大地灼伤医务工作者积极性。上述一些现象长期反复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医患关系不断恶化,医生成了弱势群体。根本改变当前现状还需要深化改革,在改革的深水区大胆前行。
周伶:
我近九年一直从事产科,产科是医疗纠纷最高的一个科室。产科有其特殊性,其他科室进来的是病人,而产科进来的是两个健康的人,大人或小孩稍有差池,家属就觉得很难接受,所以我们产科医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从医生角度,确实医生工作量特别大、特别疲劳,一天早晨可能要有五六十的门诊量,同时病人等待的时间也很长,这时候医生只要在语言、态度上稍有不慎,都有可能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医务人员工作量太大,没有时间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专家门诊限号只看十几个,你就能有时间和他很好地解释,病人的疑惑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可能对缓解医患矛盾产生良好的影响,但这点现在往往是做不到的。另外医生本身是治病的,不能把医务人员当成是赚钱的。很多医院都实行成本核算,医务人员需要创收,为了完成每年的经济目标,有些不该做的检查、不该用的药也违心地做了、用了。这种状况长时间持续下去也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因为花那么多的钱也不一定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比如说现在随着高龄二胎放开,产科也面临着更多高危的风险,很多时候花了很多钱,还是失败了,就会引起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不满和怨恨。所以我认为,医务人员本身的医疗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另外增加医务人员的数量、不要把医生作为创收的工具,对减少医患纠纷可能有更重要的影响。像我现在在做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工作,云南在这个领域是全国领先的,我自己在工作中有很多体会。我们的病人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的,她们最根本的需求其实是心理需求,你给她更多的安慰、鼓励,有时只是态度好一些都会让她感觉到温暖,这也是减少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我想说的是,一旦医患纠纷发生,医院的领导层一般是想很快地把问题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行为往往会助长医闹的猖獗,尤其是用经济手段快速解决问题,有时也给医闹错误的引导,让他觉得自己一闹就有钱,闹得越大,赔得越多,于是就愈加猖狂起来。所以我觉得作为领导一定要有定力,不能为了一时的安稳一味让步。
王聪霞:
我想谈五个小问题。第一,医学专业子女不学医的原因。我们科室十三个人的孩子没有一个学医的,这确实是很值得人深思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人身安全问题。实际上每位医务人员随时随地都面临受伤或者生命危险。二是待遇问题。大家难以想象,在国家的所谓一流大学工作30多年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主任医师,发到手上的工资是4200元左右。三是辛苦与付出,吃不上饭和整夜睡不了觉是每位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在遇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家人面临生命危急的情况下,如果所管的病人病情变化,肯定是抢救病人,而且加班没有任何报酬。第二,医院发生伤医事件应该有相应的法律进行量刑处理。其目的是维护医院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医务人员工作时的恐慌心理。可大致分为:在医院一般打架,仅是软组织损伤,无严重器官损害;器官损伤但无后遗症;留有后遗症;致残;致死。分别判拘留、服刑数月或数年。致死者至少应判处死刑,切忌以精神病为由,免除任何责任,或者应让其亲属承担一定的责任。第三,医疗纠纷影响医学发展,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病人需要抢救时,如果家属不信任医院和医师,只能救活或要求治愈,不能“白花钱”,这样该用的抢救措施因费用或担心效果不好而不敢实施,最终导致该治疗的病情无法使用积极有效的医疗手段与方案。第四,单病种收费影响医患关系。如果考虑患某种病就应该限制在多少钱,那么当收住院后合并其它疾病,使费用超过预计值,则易产生医患纠纷;另外中国各地收入差别悬殊,如用统一的标准告知病人或家属,也易产生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家属会反问,同治一种病,费用为什么存在很大差别。第五,新闻导向与医患关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关医疗工作中的各种事件频繁刺激大众,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在目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尽量传播正能量,可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创造和谐的就医环境。
姜建东:
医患关系的现状,令人痛心。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复杂多样,至今未有好的综合治理办法。从患者方面分析以下几个原因值得考虑:第一,医护人员的态度:这是患者不满意的常见表达的理由。在门诊就诊过程中尤为突出。对年轻医师和护理人员的不满意中,态度方面的原因占比较高;第二,治病效果不满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常抱较高的期望,当治疗效果与预期不一致时,患者常常去寻找诊治过程中的差错;从而引发纠纷;第三,治疗费用高不满意: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超出预期时,患者及家属常不满意。由于大部分患者均是医保参保人员,各级医保部门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医院的医保费用,而医院又要增加收入,使医护人员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第四,疾病诊治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引起不满意:内外科疾病在诊治过程中均会发生一定比例的并发症,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尽管医护在诊疗前已经充分告知;当发生并发症以后,患者及家属多不满意;第五,发生意外情况不满意:每个科室在诊疗过程中均有意外情况发生。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经常发生的意外情况是猝死、窒息、自杀等。多数情况难以防范,而患者家属不能理解。
总之,医患纠纷伤害的不仅是医护人员,长此以往,将毁掉整个卫生行业,应当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黄伯高:
我从八十年代开始行医到现在,见证了病人对医生从高度信任到仇医、伤医的过程。我一开始从医,病人很少质疑医生,后来慢慢有质疑,现在是高度质疑,几乎每一个行为都会被怀疑是不是为了骗钱。另外原来病人一进医院医生是不会提钱的事情的,都是住院部管。随着医院推向市场,医院开始考虑成本核算的问题。有些病人如果没钱,医院可能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收治的问题。这样病人一进医院,医生就要和他谈钱,政策虽然是上面定的,但落实时直接矛盾落到医患之间了。因为钱的问题,患者对医生越来越不信任。原来我们要签协议明确的东西没有那么多,但是现在字越签越多,病人还是不信任你。出了事,还是要来找你闹。完全推向市场的做法是否恰当还值得考虑,公立医院显然不可以,私立的另当别论。我去做过援非工作,在摩洛哥一家医院。摩洛哥的医院也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医院是完全不收费的,吃、住、医药费全免,不光是病人本身,连病人家属的吃住都是免费的。摩洛哥发展当然没有我们国家好,值得我们医改参考。现在由于待遇、收入、社会环境等问题,很多人不愿学医、从医,在上海报考医学院的学生逐年下降,录取分数也下调了很多,从医的子女基本都不再搞医了。现在规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医学生逐年下降,录取分数也下调了很多,从医的子女基本都不再搞医了。现在规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给了医学生很大压力。我是烧伤科,原来政策规定烧伤面积30%以下的病人可以下沉到区级医院,下级医院不可以拒绝。现在推向市场了以后,一方面我们医院不愿意放人,真是病床不够的时候,下级医院有时候可以找理由不收,这样也加剧了大医院、好医院的拥堵程度。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上海一个儿童医院的门诊大厅人头攒动,和春运时的火车站似的。记者采访其中一个家长询问孩子的病情,就是感冒,记者说你可以去下面的医院去看啊,家长说不信任。大家都拥堵在大医院,等待时间长、看病时间少是必然的。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还有待研究。我们瑞金医院和几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我们医院的医生去其他医院坐诊,帮助提高其他医院的质量,同时分流我们医院的患者。我们医联体内有一个浙江台州的医院,他们原来的烧伤科一年只有十几个患者,我们定期去那里坐诊,后来到他们医院烧伤科就诊的人慢慢就多了起来,我去的两个月就收治烧伤面积80%以上的病人8个,这是很大的工作量。通过医联体,提高了患者对其他医院的信任,方便了患者,也有利于减轻上级医院的压力。
总结
从本次讨论来看,医患关系紧张成因复杂,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除医患矛盾的坚冰需要政府、医方、患方、媒体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强调的是,解决医患矛盾特别要注重人文因素,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情感,加强医患理解和交流,在全社会里构建和谐的医患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医患关系紧张局面。
(刘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