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谊 胡惜丽 潘伟忠 白堃元 李强
(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浙江省缙云县目前主栽的“中黄1号”、“中黄2号”茶树黄化变异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近年选育而成的,该黄化新品系因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品种特性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为保持和提升“缙云黄茶”的品质,突显其外形金黄、汤色鹅黄、叶底玉黄的“三黄”特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该品系除了与其他茶树品种相同的栽培技术外,现根据多点试验观察和部分茶农种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该黄化变异品种的苗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黄化变异茶树品种对春季日照较敏感,光线不足会导致芽叶不够黄化或提早返绿,因此海拔高度在600m以上的山地常年云雾缭绕,光照少且气温低易受寒冻不宜种植,在选择园地时,要求坐北朝南、背风、阳光充足、有水源的地块,以土层深度在80cm以上、有机质含量丰富的酸性砂质土壤为佳。
当前各地引种黄化品种的势头较强,又因该品种为新选育而成,苗源紧缺,苗价高,导致市场上出现假苗、劣质苗,因此采购时要了解育苗单位情况,尽量向原育种单位或向经营证件齐全的正规单位购买,要实地察看插穗母本园,尽量不要购买以苗育苗的黄茶苗木,最好就近购苗,运输距离越短,移栽成活率越高。
“中黄1号”、“中黄2号”均为灌木型,树姿直立,分枝不开张,因此种植密度相对宜密,但忌“满天星”状种植,不利茶园管理和采摘,宜采用150cm行距,双行双株种植,小行距、丛距均为35cm,每丛2株,每亩用苗量6000株左右;采用1.2~1.3m行距,丛距为30cm,单行双株种植,每亩用苗量4000株左右。种植密度与成园快慢、产量高低成正比,相对密植早投产且降低管理成本。
底肥是移植前施入种植沟内的基础肥料,底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结构;不施底肥种茶,根系生长浅,易遭受干旱、寒冻危害。底肥一般用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在磷钾肥缺乏的园地应配施磷钾肥,施底肥一定要用腐熟肥,并在底肥上盖土10cm再植茶苗,否则会产生烧苗现象。注意茶树是忌氯嫌钙植物,氯化钾和含氯复合肥,以及鸽粪不能施用,否则会产生肥害。
低海拔及冬季冰冻不严重的地方,且秋冬季雨水较多的年份,以及水源好的田地,建议在10月中下旬前移植,秋季移植利于茶苗根系在冬季得到恢复,次年春便可正常生长;若秋季不适宜移植的地方,可在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中旬前栽。茶苗种植深度以5cm为适,高海拔山地为抗旱防冻可适当深一些,但种植过深使茶苗泥门(根颈)陷入土中,影响根系呼吸,不利于茶苗成活生长。在坡地可采用凹穴种植法,泥门低于坡地面10cm,有利于积淀雨水增加抗旱能力。
在旱地种下茶苗后,先提苗后将茶苗周边土适当压实,以手提不动为宜,是否压实将影响茶苗移植成活率;接着定型修剪后再浇足定根水;秋季移栽定植的要注意覆盖保湿,只浇水不施肥,确保成活。
定型修剪很重要,在茶苗种下后,尚未浇定根水之前,在茶苗高15cm处,留4~5张叶,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过一年后在第一次定型剪口的高度上再提高15~20cm进行第二次定剪;再过一年在第二次定剪剪口上再提高10~15cm进行第三次修剪。第二、第三次定剪应放在春茶末进行。若种植前茶苗已被打顶或修剪,如果已达到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可以不再剪;如果茶苗超过首次定剪高度,可将超过部位剪去,有利整片茶园茶树高度一致。
茶苗种植后头两年苗期管理是关键,主要是清除杂草和抗旱防寒工作,一保成活,二保生长。
黄化品种较普通绿茶品种而言抗性相对较弱,在有旱、寒的秋冬、早春季节及高温干旱的夏季要切实做好防冻抗旱工作。
铺地膜、搭小棚遮阳网:铺白或黑地膜可提高土壤温湿度,并可抑制杂草生长;从实践看,在茶苗种植沟上铺膜为好,不要全面覆盖,在大行距中留下空隙地,利于透气散温,铺地膜后,尤其高温期间要多注意观察,土温过高时要及时通气降温;夏季来临,高温干旱,可搭小棚盖用遮阳网防高温抗旱保茶苗。
灌水抗旱防冻:干旱或冬寒来临前适时灌水有利提高土壤湿度和土温,一般在旱季于傍晚或早晨每周灌1次为宜,以土壤湿润为度。
幼龄茶园土壤裸露面积大,易滋生杂草,主要是春季4~6月份草害,可种植绿肥,实现“以草治草”;要求做到适时除草、除早除小,但要注意在盛夏期间不宜除草,待伏天过后再进行,否则影响茶苗成活率;建议不要用除草剂,茶树幼龄期对除草剂敏感,影响茶树生长。
黄化品种栽培中因种择肥、因树择肥的现象比较突出,要考虑肥料是否会影响黄化品种的特异性,过多使用无机肥,会导致芽叶黄化程度不明显,过量使用氮肥会削弱黄化程度,造成叶片色泽花杂或提早返绿,但一、二年生的幼龄苗以长苗为主,不用担心因施用氮肥过多叶色受影响;磷钾肥可促进光合作用,增强茶树抗性,但高磷钾含量的肥料可导致提早或过多开花结实;同时还要考虑肥料是否会造成土壤污染,这里特别强调,我国已禁止在茶园中直接施人粪尿、猪、鸡粪等农家肥,都要经过无毒化处理才能施入茶园。
基肥:以早施为好,9月底10月初施,70%左右的营养供茶树春季发芽生长需要,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施基肥最晚不过“立冬”,要掌握“适当深施”的原则,施肥沟深度20cm,平地茶园可在树冠两侧轮流施肥,坡地茶园施肥沟要在坡的上方,梯地茶园施肥沟应在里侧,肥料要选择养分含量高、容易分解、已经熟化后的饼肥、厩肥、绿肥、堆肥等农家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幼年期一般年施基肥150~200kg/亩(菜饼),随树龄增加而提高施肥量,同时可配施少量尿素等化肥,如尿素20~30kg/亩。
追肥:作用是及时补充茶树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养分,在幼龄期可适当少量多次施速效肥,包括氮、磷、钾等元素化肥、复合肥以及其他适用微量元素肥的追肥,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春茶结束后,以后每月施追肥1次共3~5次,每次浇施尿素、硫酸钾各5kg/亩,过磷酸钙10kg/亩,不能撒施,避免烧苗,一、二年生的幼龄茶树也可进行低浓度的根外追肥,但一定要注意浓度掌握,否则会烧苗。
种植绿肥:可减少表土冲刷流失和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肥培地力,如春种小绿豆、伏花生、矮生大豆等,秋冬种紫云英、黄花苜蓿、蚕豆等,不种攀绕作物。
行间铺草:铺草能显著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肥力,对树体发育较慢的黄茶幼龄茶园尤为重要;一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比耕锄削草更经济更有效。二可滞留雨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冲刷,防止土壤流失。三可提高茶树抗旱、抗寒能力,一举三得;试验证明在干旱季节,降低土壤水分蒸发程度,提高土壤含水量3%~5%,减轻干旱危害,是确保黄茶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适时耕作:每年结合除草、施肥进行浅耕5~15cm,中耕10~20cm各1次,浅耕时间宜在每年5~6月份,中耕时间宜在每年8~10月份。
坚持以农业、物理、生物技术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推广应用色板、灯光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确保“缙云黄茶”安全优质。
生物防治:黄化品种茶园小绿叶蝉发生危害相对严重,可选用鱼藤酮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小绿叶蝉及鳞翅目害虫。
物理防治:一在4月底至5月中旬、8月上中旬分别2次在茶园使用色板诱杀小绿叶蝉、黑刺粉虱,亩用量15~20片;二在5~11月使用灯光诱杀害虫;三在霜降前后喷施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封园,可降低虫口越冬基数和提高黄化变异品种茶树越冬抗寒能力。